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越是發展經濟和推進改革,越要重視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世界情況和國情、黨情、民情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因勢而新。
深刻把握世界情況變化
今日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既互相沖突,又互相融合;既有大發展,又有大調整。主要表現在:經濟上,世界范圍的商品大流通、技術大發展、信息大傳播發展到了新階段,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深度交融、你中有我,難以“一刀切”;政治上,世界各國都在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治理模式和交往模式,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不會輕易“選邊站隊”;文化上,各種思想、信仰、觀念呈現出日益多元的格局,很難有一種文化可以“獨善其身”,也很難有一種文化可以“一統天下”。這個深刻變化,區別于百年前“西強東弱”的形勢,不同于70年前“西富東窮”的形勢,也有異于30年前“西進東退”的形勢??傊?,當今世界,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正在發生深度調整。因此,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冷靜、客觀、辯證地思考、理解、把握當前復雜多變的局面,不能被浮云遮擋了視線,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立于時代的前頭,不被各種表象迷惑了眼睛,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背景講透,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道理講明,把“一帶一路”這個倡議講好。特別是在當世界出現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等國際逆流,沖擊或挑戰中國的發展原則和安全底線的時候,更要善于引領思想主流和輿論方向,廣泛深入地做好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控制意識形態領域陣地,增強斗爭本領,確保在國際錯誤思潮和政治風浪中站穩立場、堅定方向,沉著應對、穩妥處理。
深刻把握國情變化
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處于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這兩點構成了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同時,我國的經濟社會也有了新變化,即進入了“新常態”?!靶鲁B”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歷史的高度,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這也是一個深刻的國情變化。主要表現在:發展速度主動調慢降速了,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完善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把握初級階段這個根本性特征,又要著眼“新常態”這個階段性特征。切實認識新常態,動員、宣傳、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全方位地理解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切實適應新常態,及時解答和積極回應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思想和理論問題;切實引領新常態,更好地發展我國建設事業,并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特別是當我們面對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困難甚至陣痛時,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發揮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的積極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從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和光明,堅定決心、攻堅克難,做好充分準備,爭取最好結果。
深刻把握黨情變化
一段時期以來,我們黨面臨著各種嚴峻的風險和考驗,黨員干部中有的精神懈怠,有的能力不足,有的脫離群眾,有的甚至出現了惡劣的貪污腐敗問題,給黨的形象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黨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著力猛藥去疴、刮骨療毒、重典治亂,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改善黨群關系、到“三嚴三實”錘煉干部作風、到“兩學一做”加強基層建設、再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凝魂提神鑄氣;從集中整治“四風”,堅決“打虎拍繩”和深入“掃黑除惡”,到修訂相關準則和條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有效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可喜成效,實現了不敢腐的目標,扎緊了不能腐的籠子,構筑了不想腐的堤壩,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給予了高度肯定并積極擁護,這是我們黨情的一個深刻變化。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要緊跟黨情的深刻變化,跟進做好思想宣傳、理論武裝和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到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特點,不能抓一抓、放一放、松一松,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從政治上、思想上深挖根源,有效解決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識淡化、“姓馬容易信馬難”等問題,增強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另一方面,全面從嚴治黨需要長期堅持,思想政治工作同樣任重道遠,不能滿足和停歇,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落細落小落實,切實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善于動員、引導和發揮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齊心協力共筑“中國夢”,開創新時代的新篇章。
深刻把握民情變化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民情是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視和牢牢把握的重要陣地。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加上我國網民數量急速增長,民情民意的表達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網絡輿情成為了人民群眾表達訴求的重要領域,而且特別容易引發熱點問題;民情民意的主體隊伍也不斷發生了深刻變化,廣大青少年正成為未來網絡輿情的重要力量。據有關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全年的網民增加數量達到5600多萬,網民人員規模接近8.3億,普及率將近60%。同時,我國網民中,手機網民的規模達到99%,并且通過手機方式與互聯網連接的比例高達98%以上。這個深刻變化,對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手段以及運行機制等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網絡輿情反映的是民情民意,如何有效應對與處置已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門必修課。一方面,要切實提高站位,著眼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正視信息網絡帶來的挑戰和問題,恰當而及時地處理好網絡輿情,積極化解社會矛盾,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響,逐步建立和完善“網絡思政”工作機制。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引導人民群眾正確對待學習、生活、工作中出現的困難、挫折和榮譽,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特別是對廣大青少年要重視思想引導和政治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各種思想困惑和難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努力營造團結、文明、和諧的發展環境。(作者單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楊振宇;全國宣傳干部學院 韓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