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四個維度
發表時間:2019-09-0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碑斍按髮W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著信息多媒體革命、多元文化交織融合、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復雜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因而,當前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教師、載體、實踐等環節的親和力顯得尤為重要。

  客體維度:提升思政課教材親和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有親和力,首先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否有親和力,是否為廣大師生所喜愛。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和黨與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保持政治性和嚴肅性,但是,作為基礎性、大眾化的政治理論教材,教材可讀性和趣味性也應當兼顧。當下,部分學生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低頭族”,究其原因,很重要一點是現行統編教材仍然存在諸如批判功能缺失、話語方式呆板、理論說服力不徹底、現實問題呼應不夠、親和力偏弱等問題。因此,提升該課的親和力,應從教材編寫這一基礎環節入手。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堅持開放性與理論性相結合,契合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緊扣時代主流價值,將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教材、頭腦、課堂、行為之中,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吸引力和說服力。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也應具備歷史縱深感、寬廣的國際視野、開放的胸襟,講清楚中國過去、現在與未來,講清楚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歷史方位、偉大成就和突出貢獻,注重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之中恰如其分地融入生命觀、愛情觀、消費觀等價值觀教育,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育人功能,真正發揮思政課教材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育人目標,同時要因“生”制宜,在遵循大學生認知規律、成長成才規律和思想政治學科規律的指引下,制定科學有效的更具個性化的施教“套餐”,引領大學生走出思想政治課無用的認識誤區,讓“低頭族”學生抬起頭來,提高課堂“抬頭率”。

  主體維度:提升思政課教師親和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币驗?,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優秀課堂的組織者,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有無親和力,教師作為能動的實踐主體是關鍵一環。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親和力是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教學技能及個人品德魅力綜合作用的結果。為此,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一要夯實理論基礎,彰顯知識魅力。要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要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要完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體系,拓寬理論視野,提升為大學生傳道受業、答疑解惑的本領。二要注重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經師與仁師相統一。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黨性修為和德性修煉,堅守以德為先、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一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模范踐行者;要秉持仁愛之心、仁德之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包容學生、服務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親和力。三要提升教學藝術,凸顯教學魅力。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語言的通俗化、生動化,善用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表達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用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語言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婉轉動人和富有時代感的教學語言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語言親和力。

  載體維度:提升思政課方式方法親和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庇檬裁礃拥姆绞椒椒ㄕ故舅枷胝卫碚撜n親和力的問題,至關重要。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方式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不僅應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而且也要采用以受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為此,一要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作為我們黨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積累行之有效的寶貴教學方法和經驗,我們不能摒棄過去那種自上而下、以說理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但也不能忽視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給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的沖擊與挑戰,要結合當前的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使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相得益彰,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思政翻轉課堂、網絡直播技術、線上線下學習平臺等技術手段來開展實時教學,主動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技術潮流,增強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程度。二要堅持灌輸與滲透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堅持正面灌輸方式,而且要重視隱性教育方式,因時而異、因勢而新,充分利用啟發式、情境式、道德體驗式、心理咨詢式、人文關懷式等方法,融入至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中,營造既輕松愉悅又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強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三要堅持專題與多樣相結合。過去單一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就業實習、志愿者活動、軍事訓練等難以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預期育人功能,因而要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擴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互動平臺和路徑,要充分運用教師個人微博、微信、QQ論壇等多種形式的工具,通過易于接受的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堂等教學新形式,或思政移動教學、錄播系統教學等新模式和新方式,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感和青睞性,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

  實踐維度:提升思政課社會實踐親和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思想政治理論課最終價值訴求就是為引領大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助力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而實踐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整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為此,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轉化上,下真功夫、細功夫,將其落細、落小、落實,要堅持以實踐教學感知理論,實現“情境式”實踐體悟力,通過創設以思政主題為內容的情境課堂,飾演歷史故事和當代鮮活事件,以可感、可知、可柔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滲入效果;充分發揮偉人故居、革命紀念場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的獨特作用,發揮其紙質教材無法超越、教師講評無法比擬、現代影視無法體驗的比較優勢;要引導鼓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走入學生的生活世界,通過師生午餐會、師生座談會等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也可通過師生間開展常態化的談心活動、娛樂互動活動等多種形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造有利條件。(作者:劉存玲 單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基地)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