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棒”接續好家風
好家風是江水一樣的“生命之源”,需要一代一代呵護。
遷安市綠色家園的韓文寶家,解放戰爭時期,爺爺奶奶護理傷員、支援前線;大伯韓瑞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西藏解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父母親早出晚歸、勤儉持家。韓文寶上高中時就把做一名好醫生作為目標,參加工作后始終“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多次為貧困患者墊付醫藥費,帶頭為貧困患者捐款。2006年一個冬夜,韓文寶為搶救一名心臟病患者,未能與同在醫院治療的老父親作最后告別,留下無盡遺憾。2011年2月,韓文寶被查出早期肝癌,經歷了兩次手術,術后不到一個月就重返崗位。
時代在變,“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好家風,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全家幾代人齊心協力的結晶。
辛集市小李家莊村村民馬小秀,今年82歲,生活在一個19口人的五代同堂大家庭。她上有92歲的婆婆,膝下子孫滿堂。婆婆是丈夫的后媽,沒有親生子女。作為兒媳,馬小秀在丈夫去世后的十幾年時間里,悉心照顧婆婆。孩子們看在眼里,烙在心上,對祖輩老人非常敬重、孝順。全家人有說有笑,享受著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家,就是鍋碗瓢盆交響曲。好家風,就是全家人一起演奏和諧之音。
秦皇島市撫寧區水務局職員趙振奎,父親因煤氣中毒成了“半植物人”,母親病倒。生活的重擔從此落在姐姐和自己身上,趙振奎毅然放棄了求學,在家照顧父母,讓姐姐去上學。10年后,姐姐學成歸來,趙振奎才參了軍,退役時,為了照顧父母,放棄外地優越崗位回到家鄉,主動接手鍋爐工的工作,為的是能在白天多一點時間照顧父親。趙振奎把所有家務都扔給了妻子,與父母同住。妻子陳秋偉是鄉村學校的一名體育老師,在學校帶隊體育訓練,每天都披星戴月,早出晚歸。
好家風,需要言傳身教,從娃娃抓起。
滄州市運河區南湖辦事處職工劉文英,1990年結婚,婚前大姑姐就腦癱,公公患病,婚后不到四年婆婆去世。大姑姐智力相當于4歲的孩童,常常拉褲子、尿褲子。劉文英毫不嫌棄,整天換洗被褥、幫助大姑姐曬太陽,逗大姑姐開心,還要照顧公公。
劉文英的兩個孩子耳濡目染,爭著孝順爺爺和姑姑,有好吃的總忘不了爺爺和姑姑,幼小的心靈里,裝滿了愛。
- 上一篇:
-
習近平強調干部家風建設 弘揚優良家風做好社會表率
已是第一篇
-
習近平強調干部家風建設 弘揚優良家風做好社會表率
- 下一篇:
-
河北召開2016年度文明家庭表彰大會
已是最后一篇
-
河北召開2016年度文明家庭表彰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