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境界高遠,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自然、社會辯證統一的思想,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和路徑,極大豐富和發展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思想。首先,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進一步揭示自然是一個相互影響的系統、世界表現為一個統一體系;揭示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運行規律,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其次,發展和確立了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自然辯證法。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論斷,超越了機械生態中心主義、揚棄了人類中心主義,既揭示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又蘊含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金山銀山的“人為美”、綠水青山的“生態美”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型美”三重境界,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同志關于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具有國際視野、全球眼光,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呼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搞好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引領和重要貢獻。今天,生態環境危機已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中國特色生態文明之路,本質上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揚棄。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應盡的國際義務,在氣候變化談判和氣候治理行動中展現出誠意、決心和智慧,體現出強烈的大國擔當?! 。ㄖ袊鐣茖W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 執筆:潘家華 莊貴陽 黃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