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四):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
發表時間:2014-07-07    來源:人民日報

  4.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币獔猿职呀鉀Q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必須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搞好糧食儲備調節,善于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高度重視節約糧食,從娃娃抓起,從餐桌抓起,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食品安全關系群眾身體健康,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于農民家庭。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是“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樹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要重視農村“三留守”問題,搞好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重視空心村問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重視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及時反映和協調農民各方面利益訴求,處理好政府和群眾利益關系,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富裕農民,就是提高種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務農收入;提高農民,就是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確保農業后繼有人;扶持農民,就是強化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創造良好務農條件和環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不能如期實現,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貧攻堅工作做得怎么樣。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不斷提高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統籌發展,注重增強扶貧對象和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注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5.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取得顯著進展,二〇一三年城鎮人口達到七點三億,城鎮化率達百分之五十三點七,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城鎮化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兩億多進城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還沒有完全融入城市,沒有享受同城市居民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權利,“玻璃門”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地方城鎮建設規模擴張過快、占地過多,盲目“攤大餅”問題突出,對保護耕地和保障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在城鎮化剛步入中期階段的時候,許多城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減弱,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相當一部分城市建設規模和速度超出財力,城市政府債務負擔過重,財政和金融風險不斷積累;城市社會治理體制和水平滯后于人口流動、社會結構變化、利益訴求多樣化的趨勢,一些地方城市病的兆頭比較明顯,社會穩定面臨許多挑戰??梢哉f,我國城鎮化發展既面臨巨大機遇,更面對諸多難題。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粗放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度日、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在這樣一個十分關鍵的路口,必須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切實把握正確的方向。

  第一,要把握住指導思想。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然要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推進城鎮化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確定目標必須實事求是、切實可行,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更不能提出難以兌現的承諾。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更不要去搞大躍進、大干快上、一哄而上。

  第二,要把握住發展質量。堅持把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擺在突出位置來落實。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鎮土地利用效率、城鎮建成區人口密度;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高度重視生態安全,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態空間比重,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環境容量;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開發強度,增強抵御和減緩自然災害能力,提高歷史文物保護水平。

  第三,要把握住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堅持優化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

  城鎮化發展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方方面面。必須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扎實落實好各項任務。一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自愿、分類、有序,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辦法,有序引導增量人口流向,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二是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三是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解決好城鎮化的資金保障問題,改變寅吃卯糧、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狀況。四是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優化宏觀布局,按照“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一張藍圖干到底。搞好城市微觀空間治理,科學設置開發強度,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五是提高城鎮建設水平。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六是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加強宏觀管理和規劃引導,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連續性和權威性,不斷提高城鎮化管理水平。

Scan me!
責任編輯:桑小婷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