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論斷,為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
一九九二年,黨的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后,對政府和市場關系,我們一直在根據實踐拓展和認識深化尋找新的科學定位。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梢钥闯?,我們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經過二十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并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以形成的?,F在,我們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不斷提高,宏觀調控體系更為健全,主客觀條件具備,應該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邁出新的步伐。為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
深刻理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論斷,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一是要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大改革力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在思想上更加尊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行動上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
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
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再為中國這只大鵬插上兩只新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
二是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不是說政府就無所作為,而是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提高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的水平。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要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茖W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三是要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也不是簡單地讓市場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問題,而是統籌把握,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協同發力。要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凡屬市場能發揮作用的,政府要簡政放權,要松綁支持,不要去干預;凡屬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政府應當主動補位,該管的要堅決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問題。要善于運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只告訴市場主體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該做什么,由市場主體根據市場變化作出判斷。要找準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的最佳結合點,切實把市場和政府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