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發展中奮起,關于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成了熱點。理論界圍繞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主題、歷史進程、現狀趨勢、歷史規律等內容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為我們深化研究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幫助。
一、研究脈絡
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門有其特定研究對象和鮮明價值導向的學科。理論界較為普遍的認識是,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是研究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和制度的產生、演變和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規律的科學。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也掀起了新的熱潮。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下稱第一個“1·5講話”),首次將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發展歷程概括為六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個“1·5講話”在我國理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理論界出版了一系列以社會主義五百年為主題的研究成果,如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顧海良主編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等。
2017年是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當年9月,中央宣傳部在京舉行了“十月革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其間,理論界圍繞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世界歷史意義和重要啟示等展開了深入研究,代表性的成果有吳恩遠的《列寧對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貢獻》、嚴書翰的《開辟人類歷史和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新紀元》等。理論界普遍認為十月革命開啟了人類歷史和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新紀元;十月革命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取得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理論、運動、制度的統一,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飛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勝利;十月革命的歷史功績不容抹殺,要旗幟鮮明地批判否定十月革命的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十月革命對于中國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道路開創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
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思潮及其影響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這一重要論斷。理論界圍繞這一重要論斷展開了解讀和研究,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主要是指具有明確生產關系和經濟社會形態屬性、鮮明階級本質和統治方式的社會歷史時期。這樣的“時代”概念,是一個總體性的、本質性的、體現社會發展規律趨勢的“大的歷史時代”。有觀點指出,當今世界依然處在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大的歷史時代,同時也處于列寧所說的金融帝國主義這一特定的小的歷史時代。在21世紀仍然要回答馬克思所提出的這個問題,馬克思主義者需要不斷探索和回答時代和實踐發展提出的新課題,不斷推進科學社會主義創新發展。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圍繞黨的十九大的重要論述,理論界重點研究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理論意義,如姜輝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辛向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意義》等。理論界普遍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階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出新貢獻。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共產黨宣言》及其時代意義”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理論界深受鼓舞,其間有一大批優秀研究成果問世,如侯惠勤的《真正的社會革命必然是意識形態革命——紀念〈共產黨宣言〉問世一百七十周年》、靳輝明的《〈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價值及當代意義》等。這些研究主要對《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重要觀點及其當代價值,以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70周年。這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理論界圍繞新中國70年的偉大歷史成就、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等重要課題進行研究。普遍認為,新中國的70年,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進程,而且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共產主義、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引領世界社會主義在21世紀走向復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中國70年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邁向復興的重要力量。
2021年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極大地激發了理論界的研究熱情。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黨中央的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都講到要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就把我國理論界學習研究社會主義發展史推向了新高潮。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社會主義發展簡史》,深入研究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主題、歷史脈絡、歷史規律。該書具有三個鮮明特點:史論結合、以史為主,古今中外、縱橫比較,統攬全篇、突出重點,是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基本著作。此外,還有曹普主編的《“四史”十八講》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十二講》,以專題研究的方式深化了對于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認識。這些研究成果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高度展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運動到實踐、制度,從一國到多國,從初步探索到全面改革,從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代,展現了社會主義百折不回、開拓前進、波瀾壯闊的歷史全貌。
二、研究進展
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領域廣泛,研究內容豐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理論界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深化和拓展了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
關于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五百年作了六個時間段的劃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淵源和發展進程。有學者認為,第一個“1·5講話”實際上是一本中國版的科學社會主義史論。這六個時間段的劃分既考慮時間的連續性,又顧及空間的并存性,時間上有錯落,空間上有交叉。六個時間段是一條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源流來看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線索,是一條主線,但不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全部。
關于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現狀與趨勢的研究。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史研究的重要領域,這里講的“當代”主要是指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理論界普遍認為,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者和世界左翼力量都開始反思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深入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并立足本國具體實際,重新探索適合本國本民族實際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發展道路,尋找符合客觀實際的、可以有效解決現實問題的新途徑。進入新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國成為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旗幟和改變世界不公平格局的最大動能;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疊加沖擊,使得西方資本主義出現了新一輪衰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關于多樣化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研究??茖W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的主流,也是理論界研究世界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除了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外,理論界還對越南、老撾、古巴、朝鮮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跟蹤研究。我國理論界對民主社會主義的研究,其對象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對民族社會主義的研究,其對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地區。理論界還研究了當今世界其他形式的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比如生態馬克思主義、市場社會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歐洲社會主義、獨聯體國家共產黨、左翼政黨國際組織等。這些研究對各種類型的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的基本觀點、主張訴求、活動空間、組織流變、社會影響和局限性等進行了分析,從中可見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多樣性、復雜性。
關于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飛躍的研究。我國理論界較為普遍的共識是,社會主義五百年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理論到實踐、一國到多國的三次偉大飛躍。21世紀以來,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了從曲折中奮起的趨勢。理論界除了對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特點、格局和趨勢進行研究之外,也高度關注如何從理論上概括21世紀以來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性成就。從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來看,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理論界較為普遍的共識是,社會主義在理論探索、革命實踐和制度建設中呈現出的質的階段性特點是判定低潮和高潮的重要依據。主要觀點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從傳統到現代”的飛躍性發展,目前正經歷著從逐漸走出低潮到走向振興的重要時期。雖然有些學者對此有不同的概括,但是普遍對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普遍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中流砥柱,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和歷史飛躍作出了重大貢獻。
關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研究??茖W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是最能反映和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之所以出現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樣的挫折,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共產黨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時,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也將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理論界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概括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概括,二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提煉,三是綜合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進行系統闡發。雖然有不同的概括或各有側重點的論述,但普遍認同這五條概括:一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二是對社會生產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調節,實行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的按勞分配原則;三是合乎規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四是無產階級革命是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最高形式,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五是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高度發展最終實現向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
關于當代資本主義和兩種制度關系的研究。理論界主要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政治制度、階級關系、發展階段、再分配關系、科技發展、福利制度等內容進行了研究,普遍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民粹主義思潮、種族主義矛盾、“否決政治”等現象是西式民主制度衰退的表現,根源在于經濟;全球秩序存在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世界秩序存在嚴重缺陷。兩制關系是觀察和研究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維度。理論界圍繞兩制關系的歷史變化、基本特征、表現形式和發展趨勢展開了深入研究。主要觀點有:一是兩制關系的新變化表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人類社會發展總趨勢并沒有變化,社會主義在同資本主義的斗爭中逐漸壯大,資本主義在進行自我調整的同時疲態盡顯;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尤其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表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相對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多方面優勢;三是世界大變局是影響兩種制度關系未來發展走向的重要變量和關鍵因素,正在重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存關系及共處空間;四是要清醒看到,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時代特征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資強社弱”仍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客觀現實,在與資本主義長達百年的歷史較量之后,今天社會主義依然不處于強勢地位。
關于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貢獻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最重要推動力量,中國共產黨在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中展現出巨大影響力。理論界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主要有兩個維度:一是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中把握對世界社會主義的貢獻:充分證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在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完全可以鞏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社會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關鍵在黨;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規律,為人類社會進步作出重要貢獻。二是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世界社會主義重要論述中把握對世界社會主義的貢獻: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意義的科學把握、對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與歷史發展總趨勢的新概括、對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的再思考、對新時代政黨外交和黨際關系的新認識。這些重要論述指出了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途徑,揭示了當代資本主義本質,為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從低谷走向復蘇。
三、研究展望
近十年,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雖然取得顯著進展,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廣大專家學者齊心協力進一步加強這個學科的建設,提高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科地位和影響力。
要弄清學科歸屬與界限,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一是沒有明確的學科界限。從學科門類上看,“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學科的分支學科,而“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又屬于“政治學”一級學科之下?!吧鐣髁x發展史”在學科門類中沒有合適的地位,學科層次較低。從研究內容上看,“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范圍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范圍更廣,它還研究各種社會主義流派、思潮和運動。研究內容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歷史學”等學科有交叉。二是尚沒有明確的學科研究對象,學科的內涵和外延不明確,造成了對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研究還處于情況介紹、資料搜集階段;三是話語體系建設不足,缺乏本學科的主體性概念、標識性話語。建議將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科作為政治學二級學科,與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運對應,既合理又有利于這三個學科共同發展。
發揮學科研究特色與優勢,加強對重大理論與歷史問題的研究。一是要深化對一系列重大政治判斷歷史邏輯的認識。如“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重大政治判斷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深邃思考和最新認識,對此要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維度加強研究。二是加強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深度研究。既要挖掘新的研究資料,做好史料考據和積累,又要重視研究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深遠影響,徹底批判并肅清歷史虛無主義。三是要強化對重要歷史人物的全面研究。要綜合利用編年史、年譜、回憶錄、文獻史等多種研究資源,努力還原歷史面貌,避免主觀臆斷、人物臉譜化等,客觀再現重要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的深刻影響。四是加強對重大理論問題的學理研究。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實踐發展和時代條件變化研機析理,提高對重大理論和歷史問題的學理解釋力。
主動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重視加強前瞻性時代性研究。一是加強對規律性問題研究。如關于“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關系、社會主義本質、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發展規律等研究。二是重視對當代性問題的學理研究。如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共同富裕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問題的研究。三是加強對中國性問題的深入研究。要通過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研究,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中華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勢等問題的認識。四是深化對世界性問題的研究。要從大歷史觀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宏闊視野,深入分析馬克思主義對解決人類問題的重大理論貢獻,深入闡釋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人類情懷,深入研究并揭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歷史意義。(郇雷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