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命線 開創新局面
發表時間:2021-06-28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定位、根本目標、重點任務、工作內容、工作格局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高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奮力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堅持教師思政與學生思政互融互通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旨在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聚焦教師和學生兩大群體,把教師思政和學生思政有機融通起來,構建師生成長發展共同體,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隊伍,培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新時代青年。

  優化活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秉承“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理念,推進教師“專業素養、職業素養、政治素養、人格素養”一體化發展,實現“立己德”而“樹人德”。要立信念大德,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教師頭腦,引導廣大教師真學真懂真用,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立個人品德和職業道德,引導廣大教師成為“大先生”,具備廣博的師愛、強烈的師責和崇高的師品,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要立學術道德,引導廣大教師始終把崇尚學術作為人生的第一追求,守住“為學”和“為人”的底線,遵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提升學術境界。

  深化細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推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3個育人環節聯動貫通、齊頭并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讓廣大學生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從總書記殷殷囑托中找準奮進方向、從總書記成長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到學深悟透做實、入腦入心入行。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作用,集聚廣泛、普遍和深入的德育“場效應”,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要以實踐活動貫通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引導學生在社會的廣闊舞臺上砥礪品質、磨煉意志、增長才干。

  近年來,東北大學扎實推進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施教者和受教者一體化發展的教育場域。學校構建起理論教育、品牌活動、正向激勵相統一的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施教職工雙周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打造“引領·提升·共進”“1+1”活動、卓越教師工作坊、青年教職工“四個一”等系列品牌活動,引導廣大教職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完善教育發展、表彰激勵、評價考核、懲處監督等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開展“院士話師德”“講述·東大人”典型推介會等活動和“我最喜愛的老師”“師德標兵”等評選,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學校涌現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學校構建“日常思想教育、學生管理、成長指導、發展服務、能力素質拓展”一體化推進工作機制,創新打造“指南針驛站”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形成思政文化育人平臺和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強磁場效應。2019年,東北大學獲批首批10所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

  二、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高校要充分發揮課程育人效能,將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

  推動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要以守正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統一”的要求,始終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方向性、思想深刻性和理論權威性,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引導廣大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要以創新為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關注時代發展、緊扣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反映時代要求,圍繞學科、教學、隊伍、保障等關鍵環節破題發力、精準落實,積極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打造學生終生受益的思政“金課”。

  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形神兼備”。要以“形”為出發點?!靶巍睆娬{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體系,深入梳理公共基礎、專業教育、實踐類等各類課程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充分發揮每門課程的育人功能,實現課程中見思政、以思政塑課程。要以“神”為落腳點?!吧瘛睆娬{不能簡單機械地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相加,而是在遵循原有課程固有屬性和教學規律基礎上深入挖掘梳理運用思政元素、轉化話語方式,將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無縫銜接,產生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近年來,東北大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扎實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學校全面構筑“問題開啟、目標導向、經典品讀、學理優先、課程育人”的思政教學模式,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實施思政課特聘教授制,打造“理論中國”大講堂、“思政課實踐”必修課、“理論之光”實踐教學活動等品牌,推進思政課創新發展;將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思政課建設的重中之重,出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辦法等文件,創新教師招聘流程,啟動轉任轉聘工作,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學校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實施“思業融合燎原計劃”,將課程思政貫穿教學大綱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材編審選用等各個環節;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建設10個示范專業、打造160余門校級示范課程、覆蓋1000余名教師、惠及3萬余名學生,實現了課程體系、專業體系、學科體系的全鏈條貫穿,形成了具有“東大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2021年,東北大學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

  三、堅持協同思政與精準思政走深走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主體、客體、環體、載體等多個要素,各要素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這就要求高校既要以系統思維推進協同思政又要以創新思維推進精準思政,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協同化推進和精準化實施。

  構建高質量思政工作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體系化建設為著力點,切實將思政資源整合起來、思政力量貫通起來、思政機制融通起來,強化體系與要素之間、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融合性、協同性、系統性。要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學院部門各負其責、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育人主體上由“單”轉向“全”,實現“教”與“育”、“管”與“育”、“服”與“育”的融會貫通;在育人過程上從“分”轉向“合”,將思政工作貫穿到學生學習生活各階段和各方面;在育人空間上從“點”轉向“體”,實現課上課下、網上網下、校內校外協同育人。

  促進思政工作提質增效。要精準把握教育對象,深入了解師生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開展個性化教育模式,激發師生的情感觸發點、思想共鳴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說服力和號召力。要精準供給教育內容,注重師生學習的深化、內容的消化和實踐的轉化,讓“供給端”精準對接“需求端”,引領廣大師生認識世界、讀懂中國、把握時代。要精準運用方式方法,推進學術話語、政治話語和大眾話語的轉換與融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推動教育模式創新,采用“可視化、可讀化、可聽化”的教育方式,實現“有意義”和“有意思”、“有深度”和“有溫度”的完美結合。

  近年來,東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精神,以全國首批10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建設為契機,出臺“三全育人”試點建設實施方案、任務分解方案,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形成了一批可借鑒、可推廣的工作模式,培育了60余個有創新性、代表性的品牌項目,“三全育人”的正效應持續顯現;學校加快思政工作體系建設,以3年為周期、分年度制定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工作臺賬,制定任務指標74項,確定了28家牽頭單位,清單化、系統化、精細化推動“大思政”工作體系建設。學校扎實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落細,深入實施“一線規則”,領導干部與班級“結對子”、與師生“面對面”,把思政工作力量壓到第一線,把育人力量匯聚在第一線;定期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及研判,建立“云成長”一體化大數據平臺,用大數據為學生精準“畫像”,不斷提升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以黨史學習教育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開展,出臺學習教育方案、讀書班方案、分類指導意見,研發智能黨史學習系統,創新開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教育,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熊曉梅 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鈺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