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助推航天夢
發表時間:2020-01-14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航天企業作為事關國家安全命脈的戰略性企業,肩負強軍首責,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航天領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那些不計功名得失、刻苦鉆研技術,默默無聞扎根科研生產一線的航天“大國工匠”們,是企業轉型升級中一顆顆關鍵的螺絲釘,他們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航天強國的征程中創新實干,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黨委結合人才強企戰略和一批“大國工匠”的培養,以國家重點型號和科研項目為依托,在科研攻關和生產制造領域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并形成“四抓四促”實踐路徑與經驗探索。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源流和時代價值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 其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 中國自古就有“藝癡者技必良”的說法,也不乏秉承工匠精神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匠人之國。古人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技進乎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等都是對工匠精神的詮釋,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基因。正是千千萬萬個追求精湛技藝又充滿奉獻精神與濟世情懷的工匠,以他們的敬業、勤奮、執著和創造精神,締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新時代,我國經濟由高速轉入高質量發展,尤其是在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更需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對于企業來說,勞模、工匠則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彰顯卓越企業文化導向的鮮活代言人,在職工隊伍中具有巨大的正能量與輻射力;對于個人的成長進步來說,工匠精神首先是精致精細、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把每一件產品都當作工藝品一樣精雕細刻,追求完美,對品質決不妥協。同時工匠精神也是一種踏實務實、愛崗敬業的擔當精神和價值取向。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職工個人成長的價值指引。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將工匠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航天人的精神與工匠精神一脈相承

  伴隨時代的發展,精神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發展,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五個方面:精益求精,嚴謹細致,專注持久,敬業創新,追求卓越。作為我國導彈工業的骨干力量,航天三院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建立起我國完整的??諏椣到y,發展形成我國最完備的飛航武器家族。在航天工程中,質量是生命、是責任、是財富。一直以來,三院人秉承的“嚴慎細實”和 “求實、務實、扎實”的工作作風,把“嚴”和“實”深蘊在血脈之中。

  航天人的敬業擔當彰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質是一種擔當精神,而擔當一直伴隨航天事業的發展?!皣依娓哂谝磺小笔呛教烊诵闹杏肋h高揚的旗幟。20世紀50年代,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航天人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工作生活條件,甘愿在艱苦條件下回到祖國懷抱,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航天事業。他們把航天事業作為報效祖國的舞臺,不計名利得失,打破了西方大國對航天尖端技術的壟斷。航天人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化作報效的實際行動。

  航天人的“嚴慎細實”體現工匠精神。航天工程是一個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科技體系,不僅技術復雜、研制周期長、質量要求高,且探索性強,風險性高。航天科技工作者在研制、生產和試驗中,發揚“嚴慎細實”和“求實、務實、扎實”的工作作風,把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為重中之重,把工作熱情與科學態度相結合,把開拓創新與求真務實相結合,取得了一次次研制生產和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正是航天人的科學求實和專注精細,鑄就了中國航天事業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弘揚工匠精神。航天科技工程是舉世公認的技術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事業,難度大、風險大。航天人面對科技高峰不畏難,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題的破解,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航天人用頑強的意志,不斷占領航天科技的制高點,將“不帶任何問題上天”的誓言寫在浩瀚長空,并成為國家制造業當之無愧的“名片”。

  航天事業的發展壯大培育一批大國工匠。航天事業創建以來,造就和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其中既有錢學森、“航天四老”等科學巨匠,也有一批在生產一線默默奉獻、具備精湛專業技能、在關鍵環節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國工匠。航天事業不僅是大師輩出、高賢顯能的平臺,也是鍛造工匠精神的沃土。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航天“巧匠”的無私奉獻中,打造出了代表“中國制造”巔峰水準的高質量、高可靠的航天精品。

  三、弘揚“工匠精神”的實踐路徑與經驗做法

 ?。ㄒ唬┮浴八膫€突出”把握新時代工匠精神新內涵

  一是要突出創新創造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關鍵在于充分發揮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基礎性和關鍵性核心作用,把驅動創新發展戰略落到實處,特別需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中的創新創造精神。

  二是突出協同合作精神。隨著制造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融合,智能制造的出現,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跨工種的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培育新工匠精神必須突出協同合作這一具有現代工業化特點和時代性特征的關鍵要素,使協同合作成為新工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突出科學求實精神。培育新時代工匠精神,重在通過科技創新,培育職工熱心科技發明、崇尚科學創造的精神,這是實現科技進步、推動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新工匠精神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

  四是突出品牌文化意識。要過端正品牌意識、建立品牌標準、落實品牌規劃、實施品牌戰略、豐富品牌文化,實現工匠精神與品牌文化的進一步融合,豐富新工匠精神內涵。

 ?。ǘ┮浴八淖ニ拇佟焙霌P并踐行工匠精神

  一是抓人才培養,以傳幫帶為紐帶,促年輕人快速成長。多年來,三院大力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知識型、復合型”的技能人才為目標,全面推進以人才培訓基地為載體,以技能人才引進、培養、評價和激勵等四個機制為抓手,以三院技師聯合會、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的技能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建設。通過推行“首席技師”制度、組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舉措,加快培養一批青年高技能骨干,并建立傳承機制,將成果和絕活加以推廣。除了傳統的“傳幫帶”,三院還實施了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三高人才計劃”“飛航英才接力計劃”(助跑、助推、助飛和推介)。通過不斷暢通職工成長通道,一批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航天事業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活力。

  二是抓技能比武,以競賽為舞臺,促優秀者脫穎而出。技能競賽是培養和選拔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三院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激發勞動者學習業務、鉆研技術、提高技能、崗位成才。三院不僅組織職工參加院內、科工集團的技能競賽,還組織職工走向國際,一批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代表全球手工焊接頂尖水準的IPC全球手工焊接競賽在美國舉行,全球范圍內僅11人參賽,被國家領導稱為“焊接大王”的三院女職工陳潔代表中國參賽,獲得了優秀獎。正是通過這些國際性的比賽,航天人的“工匠精神”走入公眾視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三是抓典型培育,選樹身邊榜樣,促先鋒者示范帶動。

  榜樣就像一盞盞明燈,航天人在平凡崗位上踐行工匠精神,踏踏實實,刻苦鉆研,以精湛技能實現自我價值,并甘為人梯,憑借自身的專業能力、工匠精神帶動身邊人、所在班組乃至企業不斷地發展創造。三院結合每年4月的“中國航天日”活動和“工匠精神”宣傳,推選出一大批大師級工匠走入公眾視野;每年五一勞動節期間發布工匠勞模事跡,并在媒體報道推廣,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邀請中央新聞媒體深入一線采訪班組典范,全媒體報道大師級工匠的事跡。央視新聞聯播“勞動者之歌”隆重推出全國勞模王陽專題報道,五一特別節目《勞動與夢想》邀請鞏鵬現場展示“頭發絲上鉆孔”的絕技,展現工匠風采。

  四是抓氛圍營造,厚植文化基因,促企業創新發展。

  “大國工匠”的故事通過央視在全國播出后,三院黨委適時在全院開展學習大國工匠的事跡和精神,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以及“協同奉獻、盡職守責、務實創新、業務專精”為主要內涵的飛航職業精神,同時在全院開展“工匠精神”主題實踐活動。用“大國工匠”的敬業精神教育職工、感染職工、激勵職工,在全院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活動,開展青年突擊隊專項競賽,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濃厚氛圍凝聚起創新創業的強大力量,推動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

  “海鷹”起飛、“鷹擊”長空、“東風”勁吹、“長劍”嘯天……每一次飛行試驗的成功,每一型武器裝備的交付,都記錄著航天人的創新足跡和精益求精的追求。著名飛航導彈專家黃瑞松院士曾在《人民日報》撰文呼吁:“要在全社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崇尚專注、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要讓‘工匠精神’成為大眾氣質?!泵鎸χ悄苤圃旌托畔⒒瘲l件下的科研生產手段的變革與迭代,我們更需在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弘揚傳承新時代的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更具創新求變的時代特質。新的時代,航天人在使命中擔當,展現新形象、體現新作為、創造新價值,把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建設航天強國,助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 執筆人:史新興、單立英、劉銘)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