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只不過是極其短暫的一瞬。但就在這短暫的一瞬間,新中國卻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我們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世界舞臺中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盡管如此,世界上仍然存在偏見和誤解,還是有對中國的怪聲、怨聲,甚至罵聲。
什么原因?除了充滿敵意的有意之外,重要的是我們的軟實力還較弱,在國際上我們話語權的缺失而導致對中國缺乏真正的了解和理解。有道是:"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實踐證明,改變失語狀況,提升中國話語權,路徑多多,但更重要的是要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故事里的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
意義非凡
世界上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不乏有故事,可以說,故事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故事中有寓意、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一個好故事勝過千言萬語,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今天,中國與世界高度融合,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需要世界理解,需要我們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發展使然。新中國誕生的70年,是在西方世界封鎖幾十年的情況下奮發圖強的70年、砥礪奮進的70年、輝煌騰飛的70年、光耀世界的70年。新中國誕生之初,美國發電量相當于1000個中國,鋼產量相當于200個中國?;鸩袷?“洋”的,石油是“洋”的,連小小鐵釘也是“洋”的。70年后,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中國的發展速度怎不令世人驚嘆。中國在發展中故事多多,依托這些故事讓世人從中國發展中更好、更深、更全地了解中國,是所有媒體人的責任。
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地位必然。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壯大。我們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發展中,不斷奉獻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所堅持的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普遍價值,所倡導的親、誠、惠、融周邊外交理念和正確義利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所推出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公共產品,不僅體現著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中國地位,而且也是當今世界治理所不可或缺的。我們要通過這些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將這些從理論上闡述、從學術上打通、從實踐中升華,融匯于國際交流各方面、貫穿于國際傳播全過程,提高國際知曉率、公共認同度。使其越來越得到全球的更多認同和廣泛響應。
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軟實力應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可諱言的是,從世界范圍看,中國軟實力與中國快速發展、中國大國地位不相稱,硬實力和軟實力有“落差”。 國際輿論場西強我弱,中國形象相當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因此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形象存在比較強烈的“反差”。新時代,要扭轉這種“落差”,需要中外媒介、中外朋友全面、客觀、立體地“共塑”中國形象?!耙麓罅饧訌妵H傳播能力建設,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能聽清中國聲音”。而講故事既是新聞傳播的最佳手段,又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因此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形成強大的軟實力,不但是宣傳部門和文化工作者應該做的大事,也是所有領導干部努力做的大事、要事。
講好中國故事
搭建平臺 提升能力
在快速崛起的中國,講故事,人人有機會,講好故事,人人有責任。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搭建講好中國故事的“臺”。要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有平臺。確立新聞發布機制、建好各類高端智庫,用好重大活動、中華傳統節日、海外文化交流陣地,如設置在各國的孔子學院,用活多種文化形式,讓中國故事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廣泛認同。還要利用國際組織、多邊場合、國際會議會展等公共平臺,向世界講述更生動的中國故事、傳播更響亮的中國聲音,做好跨文化、跨語言、跨區域的傳播,促進世界溝通、國際交流、全球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善于“借嘴”說話,推動知華擁華人士有“臺”可講,促進文明互鑒;善于“借筒”傳聲,推動友華擁華人士有話可講,溝通不同文化;善于借船出海,推動傳播價值本土化,潤澤更廣人心。
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能不能講好中國故事,講授者個體的學養、素質、水平這些能力方面,也十分重要??现v、要講是態度問題,而會不會、能不能講,則是方法問題。光有良好態度還不夠,還一定要解決好方法問題。恰如毛澤東同志所講:“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币虼?,講好中國故事,就一定要練好講好中國故事的“術”,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這方面,要做到“四個結合”。陳情和說理結合,循循善誘,讓人悟道;語言和形象結合,寓深刻道理于生動形象,寓生動形象于優美語言,引人入勝,啟人入道;共識和個性結合,既說他想聽、也說我想講的,先說他想知道的、后說我要說的,誠懇增進共識,巧妙增進共鳴,導之以“道”;價值和文化結合,尊重人人,讓他更好地了解我們;尊重個人,讓他更好地理解我們;以情感人,以禮動人,以文化人,才能得道。
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宣傳者的任務,也是所有國人的義務,特別是出國造訪者、深造者、學習者、生意者、旅游者、施工建設者,有著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極好機會。大家要一起共謀共為、齊心協力,譜寫新時代新華章。(李 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