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師風的現狀與對策——基于天津市部分高校的調研
發表時間:2019-08-13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師德師風整體狀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師德師風建設是其中重要一環。為深入了解高校教師師德師風現狀,我們于2018年10月至12月對天津師范大學等七所天津本地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對象包括專任教師(特指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專職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其中,教師共發放問卷210份,收回202份,有效問卷率96.2%,學生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74份,有效問卷率93.5%。

  根據教師和學生的調研結果進行交叉性分析顯示,高校教師師德師風整體優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政治立場堅定,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缎聲r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首要條件為“堅定政治方向”,四有好老師的第一條要求為“有理想信念”。關于“您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原因”(多選)問題,153名被調研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教師,68.63%(105人)出于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可而入黨,然后分別是“出于對共產主義的信仰”( 58.82%)“認為是一種榮譽”(54.9%)“出于社會責任感”(53.59%)“身邊優秀黨員的示范效應”(44.44%)。根據高校教師的政治素質調查,超過90%的教師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非常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超過90%的教師認為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感覺“非常自豪”或“比較自豪”,據此充分說明當前高校教師整體上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員教師深刻認同并珍惜自己的黨員身份。

  熱愛教育事業,對教師職業具有強烈的認同感、責任感、使命感。關于選擇教師職業的原因,其中“出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喜歡學校工作環境”占絕對多數,分別為85.64%(173人)和74.75%,由于教師待遇穩定和社會地位高的分別占15.35%和27.23%。在教師職業道德整體評價和自我評價方面,滿意率較高,且教師自評和學生評價呈現出高度一致性。72.28%的教師認為本校教師整體上“責任心強”占據絕對多數。在自我評價方面,66.34%(134人)的教師選擇“優秀”,32.18%(65人)的教師選擇“合格”,還有2人認為自己“基本稱職”,1人自覺“還需努力”。學生評價“非常滿意”占39.3%(147人),比較滿意占50.27%,“一般”占9.63%,“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兩項共占0.8%。綜合教師自評和學生評價可以看出,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整體比較優良。

  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結合。75.25%(152人)的教師認為表彰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很有意義”,18.81%(38人)的教師認為“意義不大”,認為“沒有意義” 只占2.48%(5人)。67.82%(137人)的教師了解并已認真學習《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31.68%(64人)知道但不清楚具體內容和要求;育人方面,57.92%(117人)的教師能夠經常和學生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39.11%(79人)的教師為“有時”,“很少”或“沒有”共占2.98%(6人)。根據對職稱和該問題的交叉性分析: 28名正高級職稱的教師中64.29%(18人)“經常交流”,35.71%(10人)“有時交流”,“很少”或“沒有”交流者無;58名副高級職稱的教師中65.52%(38人)為“經常交流”,29.31%(17人)為“有時交流”;“很少交流”者0.97%(1人),“沒有交流”者無;中級職稱中“很少交流”和“沒有交流”者各1人,初級職稱中“很少交流”1人,“沒有交流”者無??紤]到中級和初級職稱的教師沒有研究生可帶,上述數據可以充分說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并在日常工作中展現出較為優良的師德師風。

  存在的問題

  職業態度和教師年齡呈現總體負相關趨勢。根據科學研究,“師德對高校教師職業倦怠呈現出負向的預測作用,即說明高校教師的師德水平越高,其職業倦怠程度越低”。通過將教師年齡和自我評價是否適合教師職業問題設置為相關項進行交叉性分析,發現隨著年齡增加,教師的職業熱情和自我認可度逐漸降低,93.51% 的35周歲以下教師、84.62%的36歲-45周歲教師、80%的46歲-55周歲教師、66.67%的56周歲以上教師認為很適合教師工作,并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與之相對應,認為教師不是本人理想工作的教師隨著年齡提高也在增加,特別是有7.69%的46-55周歲的教師認為自己不太適合教師職業,希望換一個工作。

  個別教師存在非理性傾向,距離言行雅正尚有較大差距。在調查問卷中,關于是否“大學課堂上存在一些高校教師逢課必講瞧瞧人家國外的現象”的問題,74.75%(151人)的教師認為屬于少數現象,認為該現象非常普遍和比較普遍的共占7.92%(16人)。98.93%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基本或完全符合教師的職業形象。這說明高校教師群體整體上能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但必須注意的是,無論是問卷還是訪談,都顯示個別高校教師點評社會負面新聞時存在過激言論。

  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制約因素凸顯。調研顯示,“影響高校師德師風發展的主要因素”(多選),按照影響程度從高到低分別為社會風氣、相關考評體系、個人素質、教師待遇、學校重視程度,其中占比最低者為“學校重視程度”(49.5%),最高者為“社會風氣”(71.29%),學生同樣認為“管理制度”問題是造成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44.92%),說明影響高校師德師風發展因素的多元化和復雜性,其中環境因素(社會風氣)特別是制度因素(相關考評體系)值得重視,同時也提醒高校管理者,師德師風建設必須有的放矢,制度建設是必要的著力點。

  對策建議

  嚴格落實師德師風建設主體責任,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制度。高校黨委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關心教師的工作與生活,充分信任和依靠廣大教師,切實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加強統一領導,緊扣全社會和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明確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健全完善高校教師工作部的制度建設、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專門研究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為重大決策提供支撐。

  深化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深化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師聘用制度,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并貫徹到教師管理和職業發展全過程。高校要制定雙重考察的詳細標準,特別是在其思想政治素質方面,要把現實表現和歷史表現結合起來考察,要把錄用人員個人填報的情況和原單位的組織意見結合起來考察,同時還要把其短期表現和長期表現結合起來考察,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

  強化師德監督和獎懲機制,堅決遏制師德失范行為。落實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實行師德監督責任到人,專人專崗,專崗專責;二是充分發揮多元監督的優勢,把學校的行政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相結合,把同行監督和學生監督相結合,力爭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最大程度地遏制師德失范行為的發生;三是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在教師職務晉升、考核評優、崗位聘任等工作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作者:劉紅英 王雪超 魏 尚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