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融媒體利用媒介作為載體,將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不同媒體中存在的共同點與差異性,通過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將其價值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具有“宣傳互融、利益共融、資源通融”等特性的全新型媒體。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會把主流媒體中挖掘出的真實事例作為思政課的教學案例,有的教師將同行業教師長期整理出的“案例集”作為課堂中理論佐證的案例。然而,由于更新較為緩慢,這些案例難免會出現一些陳舊、不全面等問題。而隨著融媒體的生成與推出,不僅能夠有效解決這類問題,還可將一些新聞熱點話題隨時隨地呈現在教師與學生面前,充分提高相關專業教師所獲取教學事例的實效性。思政教師可以獲得更廣泛、更豐富的真實案例,進而豐富高校思政理論課程教學素材。
融媒體作為互聯網發展的產物,也為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一方面,在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逐漸出現一些低頭族現象,很多學生在課堂中也會沉迷于游戲、網絡聊天,這不僅嚴重降低學生學習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為班級管理工作增添難度。另一方面,融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理念,與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無法有效融合,并產生一定的矛盾現象。主要體現在傳統思政教學形式多是以滿堂灌教學方法進行,學生僅僅是被動接受理論知識,而融媒體教學理念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則作為教學輔導者,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要求較高。因此,這種新型教育形式對于思想觀念較為陳舊的思政教師來講,在運用過程中存在一定挑戰。
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融媒體環境下,互聯網平臺作為擁有海量信息與先進信息技術的大數據庫,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然而,由于目前網絡平臺的信息監管機制與信息篩選機制尚未完善,很多信息數據良莠不齊,有些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會對高校學生造成十分不良的影響。高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敏感時期若不加強對學生思政教育,極有可能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但如果高校思政工作仍以傳統書面教育形式進行教學,不僅不利于融媒體環境下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還可能會降低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求知欲以及學習興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融媒體環境中,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勢在必行。
提升高校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需要。在傳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相關教師是教學主體,只按照自身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感受。而學生在思政教學課堂中通常是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缺乏自身對相關知識的看法和理解,課堂上與教師互動較少。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未能激發出來,課堂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在融媒體環境下,可以引導教師在進行思政課教學時,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感受與參與度,大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性,進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效率。
創新高校思政工作形式的需要。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思政工作也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積極提出新舉措、新思路。然而,在這種趨勢下,傳統教學形式無法滿足高校思政工作發展需要,需要創新發展形式。融媒體環境下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到思政課教學當中,有利于激發高校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度。
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改革路徑
創新教育方法與理念,順應融媒體時代發展。在融媒體環境中,轉變高校思政工作理念,創新思政教育方法,將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轉換為“引導式”教學方式,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效率、確保思政工作能夠順應融媒體時代發展的最好對策。[1]因此,為適應融媒體時代自由性、互動性等時代特征,高校思政教師必須積極行動,摒棄以往傳統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能獲得更加高效的思政教育效果。首先,高校思政教師應先充分明確融媒體環境對相關工作的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重視學生學習感受、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其次,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相關教師可利用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深入挖掘與思政相符合的新聞事件與輿論熱點,將其轉換為教學案例在課堂中與學生討論、交流,并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強化網絡信息監管機制,營造健康網絡環境。在當前網絡信息繁雜的融媒體環境下,強化網絡信息監管機制,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是保障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樣也是輔助高校思政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2]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利用網絡平臺輔助教學時,應當重視對網絡信息的篩選,減少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大多數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園網站平臺,構建有效的網絡監管機制,凈化校園網絡平臺是學校和教師應盡的職責。在此過程中,相關教師應與學校進行溝通,將實名制監管制度引入校園網站中。加強高校學生網絡思想道德建設,明確高校學生的責任與義務,引導學生主動抵制網絡中不良信息,培養高校學生綠色、健康、合理的網絡行為。
加強優秀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教師作為高校思政工作開展中最為重要的實施者,其自身所具備的專業水平與職業能力將直接影響著思政工作開展的有效性。然而,許多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對于當前發展迅速的網絡技術,并不具備一定的實際運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在創新思政工作方式時,還應重視對思政教師網絡技術的培訓,在思政工作網絡化發展的同時,促進思政教師網絡專業水平全面提升。
開展多樣化思政教育活動,宣傳思想道德精神。在融媒體環境中改革高校思政工作,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思政教育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具有豐富思想道德氣息的校園環境中,進一步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意義,從而與教師共創文明校園。高校思政教師可開展與思政教育有關的活動,如辯論賽、專題征文、攝影作品展示活動等,在校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走訪敬老院、革命英雄專訪、公益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有意義的思政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作者:余敬斌 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