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元協同的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
發表時間:2019-03-07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边@就要求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改變以往各部門、單位、行業“各自為戰”“單兵推進”的舊模式,代之以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合力推進的新模式,在黨委政府的統籌領導下,強化溝通、精心組織、整合資源、有序推進,充分發揮黨委政府、高??蒲性核?、企業、社區等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整體優勢,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營造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

  一是統一思想認識,嚴守“黨是領導一切的”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秉h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和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把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方面。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如此,尤其是在黨所領導的各項事業處于改革攻堅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關鍵時期,社會結構轉型加速、社會群體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多樣之時,更須牢牢堅持“黨的領導一切的”這一容不得絲毫觸碰的“底線”。然而,在新時代,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意味著,面對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各級黨委一定要牢牢樹立“四個意識”,視野要寬、格局要大、理念要新、舉措要實,既要總攬全局,發揮“主心骨”作用,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也要協調各方、整合資源,激發各企業、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的參與積極性。要著力解決城鎮與農村、不同企業、行業間的公共服務、文化產品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力解決重宣教輕實踐、重事中輕事后、重“興師動眾”輕“潤物無聲”的問題;在社會熱點問題、事件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不回避、不敷衍,引導社會公眾客觀、理性認知,由此有效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與教育工作,增強社會公眾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情感認同。

  二是突顯高校智力優勢,協同推進核心價值觀培育大眾化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要前提是促進社會公眾對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增強社會公眾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與情感層面的認同與實踐,增強社會公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做好這項工作,關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說服人”。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高校不僅肩負“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的重大責任,也肩負深入研究和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責任。究其原因,一方面,從數量而言,高校師生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據統計,我國目前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及在校生有三千多萬人。該群體受過良好教育,理論認知能力強,其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實踐,能夠實現以點帶面的乘數效應。另一方面,高校師生尤其是從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學與研究的師生,其教科研活動及成果影響著核心價值觀能否“說服人”、能否“掌握群眾”,因而也就影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成效。為此,要加強理論研究闡釋與宣傳,即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立足于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實踐,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流問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整體意蘊、民族特色、時代價值及實踐要求等重大理論問題闡釋清楚。同時開展有效宣傳活動,引導群眾自覺認識西方價值觀的根本局限和欺騙性,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要圍繞和結合以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強化學理研究,注重文化傳承,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提供更具合理性、操作性的策略建議,有效發揮服務社會功能。

  三是夯實企業主陣地,協同推進核心價值觀培育物象化

  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參與者、推動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商事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各地各部門著力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我國新設企業數也隨之井噴式增長。這些企業,不論是公有制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不論是規模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不論是文化企業還是非文化企業等等,其運營管理、產品營銷、售后服務等都是企業文化的外在呈現,而企業文化又深受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企業之優勢在于,能夠通過產品銷售及產品市場占比的精準統計,敏銳感知其消費者的產品偏好及隱藏在產品背后的價值取向,即消費者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及不同選擇背后所體現的價值觀差異。因此,有效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需要發揮企業獨特優勢。為此,積極引導包括非公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在實現“兩個健康發展”目標的同時,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引導企業創建學習型企業,完善企業員工文娛活動設施的配套建設,重視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經常性組織政治理論、形勢與政策學習活動,把專家請進來,典型人物事跡傳出去,使企業成為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陣地。要引領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效益,把企業發展置于國家發展、社會和諧的大格局下,積極融入國家與社會變革進程,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將核心價值觀融入產品研發、設計、銷售和服務等諸多環節,使自身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推動者。

  四是充分利用社區場域,協同推進核心價值觀培育生活化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管理的重心不斷由改革開放前的企事業單位向街道社區轉變,單位在改革開放前所承擔的“保姆式”社會治理與服務功能轉移至社區,因而社區既是日常生活場域,也是居民集自我管理、服務、教育及安全保障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治理單位,更是聯系和服務群眾、開展宣傳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場所。相比黨校干部教育、高校課堂教育、企事業單位里的黨委中心組學習,社區教育的優勢在于:一方面,社區為非正式場合,沒有體制內的約束感,因而有助于營造輕松和諧、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社區并非如企事業單位般控制著豐富的經濟資源,社區教育功能的發揮,除了上級領導部門的財政撥款支撐外,更多需要社區管理者調動和激發社區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因而在此過程中,社區管理者和社區群眾間就構建了良性互動。從“被動接受式”教育向“主動參與式”教育轉變,有助于提升教育實效;社區群眾多為彼此熟悉的普通居民,他們的言行善舉,經得起審視檢驗,更具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特別是社區群眾如“最美社區人”“五好家庭”“孝順兒媳”身上展示的誠信、互助、友愛、尊老等傳統美德,內在契合了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為此,要及時抓住社區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通過板報宣傳、講好他們的生動故事;通過社區居民學校、百姓講堂等多種形式,不定期地組織社區居民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活動,讓社區群眾自己學習、宣講核心價值觀,并積極引導社區群眾將學習成效以演說、舞蹈、小品、板書等藝術表現形式在社區文化節、藝術節及“親子”活動日中彰顯,切實有效地增強社區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作者:余清 單位: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Scan me!
責任編輯:黨 建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