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導向功能。紅色文化具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屬性,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反對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史實踐中不斷形成的精神品質。紅色文化的“紅色”基因具有黨和人民賦予的合法性,也就決定了紅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實現帶有政治色彩和政治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當下,社會意識形態呈現復雜多變傾向,個體的價值追求越來越多元化,亟須帶有政治導向功能的紅色文化軟實力來增強對社會群體和社會個體凝聚力、吸引力,預防西方不良思潮的腐蝕。因此,要增強紅色文化政治導向功能,為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指明方向。
思想教育功能。利用好紅色文化這一資源寶庫,就要發揮其強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黨中央一向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利用好紅色文化對黨員和人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做法。長期以來,黨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著血肉聯系,留下了許多真摯感人的事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是教育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重要素材,成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輝煌成就的彌足珍貴經驗。愛國主義是紅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發揮的重要體現,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愛國主義表現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其基本內涵確是一脈相承的,成為凝聚廣大中國人民和維持祖國持續發展動力源。紅色文化承載著的愛國情懷無疑是實現大眾思想道德教育最本質的價值訴求??傊?,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為思想教育提供了遵循和源源不斷的養料。
精神激勵功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思想觀念,激勵著中國古代圣賢成人致仕、兼濟天下。同樣作為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紅色文化,在價值取向上和中國傳統文化有保持著內在的一致性,都具有強烈的激勵功能。紅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中往往表達出催人奮進的精神內涵。從近代史看,我們的民族是一個不斷追求獨立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是孜孜不倦追求自由解放的人民,正是這種無法磨滅的紅色精神支撐,我們才從戰火連綿和強權欺凌的舊社會走出來,逐步實現了由落后向富強的轉變。國家的復興和民族的興盛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文化為基礎,因此,著力弘揚紅色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持續奮進的精神動力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實現途徑
整合紅色文化的教育資源。從教育意義上講,紅色景點、紅色紀念館、紅色標志物等資源就是生動的現場課堂,蘊含著深厚的政治智慧和道德養分??梢哉f,紅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實現主要依靠紅色資源開發和利用,內容豐富、材料詳實、挖掘深入的紅色文化更能打動受教育者,有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從紅色資源開發利用角度看,針對紅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實現的問題,要進一步有效整合紅色資源。一方面,要對紅色教育內容的深度挖掘。針對學校教學中紅色內容的缺失現狀,社科界人士或教育工作者應加大對區域內紅色文化研究力度,利用好現有的歷史材料,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工具,豐富本區域內的紅色教育資料,為學校德育教育提供資源。另一方面,編著本區域內的紅色教育教材。特別針對學校教育,教育部門積極牽頭組織紅色德育教材的編撰工作,收集、整理本地區的紅色教育資源,邀請專家、學者對其指導,形成區域性的紅色權威教材或大眾讀本,讓學校和社會全面了解本地區紅色文化知識和德育價值。
深化紅色文化的主題實踐。學校是紅色文化德育功能發揮的主要場域,學校的紅色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成效還需要實踐活動的檢驗。多層次的紅色文化主題實踐,有利于把紅色文化學習與紅色文化實踐相結合,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但學校在開展主題活動中往往還存在形式固定、自說自唱的現象,不能滿足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求知需求和紅色體驗。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更談不上道德體驗和情感認知。其實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實踐活動要根據不同教育對象和教育任務來確定,計劃好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對實踐活動的教學效果作出預期評估。例如,培養學生的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可以赴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等紅色教育基地,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軍人不懼艱難、艱苦奮斗的作風,同時可以體驗穿軍裝、唱軍歌、走山路,體驗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胸懷理想、敢于勝利的情懷。在這期間,主題活動的實踐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用活動把學生集聚起來,發揮他們創新意識和團結精神,讓德育教育充滿活力。
利用紅色文化教育的網絡平臺。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活動空間轉移到了網絡上,尤其是年輕人已經形成了在網絡上活動、工作和學習的習慣,所以紅色文化要實現其道德育人價值,應利用好網絡平臺的這個工具。但從當前紅色文化網絡平臺看,基本停留在紅色文化展覽式層面,信息更新不及時,主題不鮮明,“大雜燴”式的介紹紅色文化,缺乏表達特色、環節互動和內容創新。在搭建紅色文化網絡平臺時,要摒棄這種傳統路徑,堅持以受眾為導向,以德育教育為目的,采取受眾樂于接受的視圖界面,創新表達方式,如上傳紅色動畫、熱播金曲、大眾喜愛影視劇等,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適度開展紅色歷史知識競答、紅色德育故事動漫小視頻制作活動、紅色歌曲挑戰賽等吸引更多人參與活動中來。還可以設置討論專欄,激發不同群體對一些生動有教育意義的歷史細節、記載不詳的感人紅色故事、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等進行討論,引導網民查閱資料、謹慎求證,消除一些錯誤、消極的認識。(作者:劉海英 張文洲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