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慈溪路徑”
發表時間:2019-01-0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浙江省慈溪市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自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結合慈溪地方實際,堅持實踐育人,強化統籌整合,重點在陣地、隊伍、項目、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慈溪路徑”。

  一、在盤活陣地資源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在哪做”的問題

  陣地資源是文明實踐活動的依托,慈溪著力整合市、鎮、村公共服務資源,點線面結合,在統籌調配、盤活激活、聯通共享上下功夫。

  1.在面上統籌建立八大市級平臺。打破部門壁壘,按照服務類別,在中央部署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5大平臺的基礎上,結合慈溪實際,增設3個平臺:著眼于滿足群眾醫療、養老需求,推進城鄉醫養結合,建立衛生健康服務平臺;著眼于滿足百萬戶籍人口、百萬流動人口人身安全、法律服務需求,建立平安法治服務平臺;著眼于百萬活躍網民,2000余個自媒體(公眾號)的管理服務,建立網絡志愿服務平臺。上述八大服務平臺分別由1個市級部門牽頭運營、若干責任部門配合,將散落在全市各部門的3000余處服務陣地、190個網絡發布平臺等納入文明實踐陣地,構筑“布局合理、群眾便利、出戶可及”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2.在線上落實公共資源開放共享。按照“公共資源、群眾共享”的原則,推動落實各類場所按時開放、有序開放、規范開放。中小學校是健身體育服務平臺的核心陣地。慈溪率先推動中小學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通過政府投入對學校體育場館設施進行了整合升級,并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學校體育場館實現標準化和統一化管理。同時開發全民健身信息化管理平臺,發放實名認證的“全民健身卡”,通過“慈溪體育”App和公眾號實現網上預訂健身場。截至2018年底,累計投入改造管理資金800余萬元,全市已有40所學校46個校區實行第三方托管,發放“全民健身卡”13.2萬張,2018年累計接納健身愛好者175萬余人次。根據第三方團隊評估,群眾對于體育場館使用的滿意度達到96%。

  3.在點上深化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突出文化禮堂村級文明實踐主陣地作用,加強文化禮堂“建管用育”。按照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的標準要求,高標準建成了180家文化禮堂,共占地30萬余平方米,覆蓋全市65.9%的行政村。將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春泥計劃、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居家養老等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功能融入文化禮堂,打造成“綜合體”,突出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禮儀培養、文化熏陶,組織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通過推行文化禮堂理事會制、文化禮堂管理員制、活動菜單制等機制,確保禮堂“大門常開、活動常態、內容常新”。著力完善內容服務和供給體系,建立文化禮堂文明實踐服務“大菜單”,加大優質內容提供力度,滿足農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吸引群眾走進禮堂。

  二、在統籌志愿隊伍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誰來做”的問題

  通過健全隊伍體系、整合社會資源,開展褒獎激勵,著力壯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志愿隊伍向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1.整合志愿資源,構建志愿服務覆蓋網絡。從縱向來看,建立市、鎮、村三級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并以服務總隊、服務大隊和服務小隊方式開展活動,各級黨組織一把手任隊長。鎮、村層面注重吸收在群眾身邊,威信高、口碑好的老黨員、老干部、道德模范典型、鄉土文化人才等,實現市、鎮、村志愿服務隊伍全覆蓋。從橫向來看,主要是發揮市級部門的專業和職能優勢,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與科普、健身體育、衛生健康、平安法治志愿、文明城市創建等8個志愿服務聯盟,分別由宣傳部、教育局、文聯、科協、文廣局、衛計局、政法委、文明辦作為召集單位,相關市級單位參與。各聯盟以盟主單位為主要牽頭部門,定期協商、制定聯盟文明實踐方案,統籌聯盟內志愿服務隊伍、活動資源,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2.強化管理培訓,促進志愿隊伍專業發展。完善志愿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志工委成員單位溝通交流,出臺一整套管理制度,推動志愿服務工作規范化發展。聯合屬地高校,掛牌成立慈溪市志愿者學院,協同市級機關和社會力量,組織開展知識傳授、技能傳習、項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制定出臺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培訓計劃,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向專業化、精準化發展。依托寧波We志愿服務平臺建立慈溪志愿服務平臺,搭建網上志愿服務組織架構,做好志愿者、志愿服務團隊的網上注冊、崗位發布、項目認領、管理記錄等。截至目前,慈溪志愿服務平臺累計注冊志愿者37.8萬,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2%,志愿服務隊伍1069支,開展活動項目2220個。

  3.完善褒獎激勵,營造志愿服務良好氛圍。以形式多樣的志愿者保障和激勵措施來營造“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社會氛圍。制定出臺《慈溪市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慈溪市志愿服務時長和積分管理辦法(試行)》等管理制度,打造“保障+激勵”型的志愿服務體系,如注冊志愿者均可獲得寧波市統一提供的志愿者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障,市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為優秀志愿者提供免費體檢,古塘街道志愿義工聯合銀行志愿者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等。每年開展“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最美志愿服務站(崗)”宣傳推介評選活動,先后有47個先進典型獲得寧波市級以上表彰,其中,慈溪市供電有限公司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被中宣部授予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慈溪市供電有限公司員工錢海軍榮獲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最美志愿者、滸山街道虞波社區榮獲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等榮譽稱號。

  三、在實施活動項目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怎么做”的問題

  牢牢把握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兩個重心,巧妙設計活動項目,精心組織實施,讓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勤于參與。

  1.建立實踐項目動態清單。定期召開部門、群眾代表和志愿服務組織座談會,根據階段性學習宣傳教育重點和群眾現實需要,研究推出文明實踐項目清單,把好文明實踐項目“準入關”,讓文明實踐項目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推行村(社區)實踐站“點單”、文明實踐中心“派單”、相關服務單位(志愿服務聯盟)“接單”、鎮(街道)實踐所“配套”、群眾“點評”的模式,有效對接供需,解決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位、空置浪費等問題。文明實踐項目清單實行動態管理,按季更新,對于實際效果不佳、場面冷冷清清、百姓“不捧場、不買賬”的項目,進行整改或清退。截至目前,已推出兩期文明實踐項目清單,共制定6個大類、87項主題內容的市級文明實踐項目清單,通過全媒體等向公眾發布。

  2.組織文明實踐活動配送。以八大志愿聯盟為主體,廣泛開展“送理論、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钡奈拿鲗嵺`五送活動。組織開展“五大黨課”基層巡講、“黨課進百村”等活動,堅持舉辦“三北講壇”“慈溪論壇”,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政策送到群眾身邊;組織文化禮堂“直通車”活動,持續開展“我們的節日”“全民藝術嘉年華”“書香音樂節”等活動,把文藝活動送到群眾身邊;廣泛開展“立家規、亮家訓、傳家風、全家福、合家歡”“移風易俗”黨員簽名宣傳等活動,實施“農村文明示范線”工程,組織“最美慈溪人”主題宣講,把鄉風文明送到群眾身邊;設立慈溪市“幸福體驗日”,開展“市民幸福體驗日”“健康進百村”等活動,建立鄰里互助組、“辣媽”說事站、“村嫂”志愿服務隊,為群眾提供日常照料幫扶,把幸福送到群眾身邊。到目前為止,共開展“五送”活動640多場次,參與志愿服務隊伍400多支,惠及群眾20余萬人次。

  3.注重網上網下相互促進。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技術,延伸文明實踐領域,做到文明實踐網上網下同步、線上線下互動,廣泛惠及群眾。在“三北傳習錄”微信公眾平臺每日推送一期“學習進行時”,在“新時代e支部”開設文明實踐空中課堂,文明慈溪等政務公眾號中增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專欄,方便群眾隨時隨地學習交流。在“慈溪手機臺”開設文明實踐直播欄目,實時直播“微型黨課”“全民藝術嘉年華活動”“農村文化禮堂文體團隊才藝大賽”等文明實踐活動。建立慈溪市網絡文化協黨團工作組織,塑創“小紅船”品牌,將黨建工作延伸到網絡文化組織,深入開展“中國好網民”接力活動,通過舉辦“網絡文化藝術節”“網上主題宣傳”,持續傳播正能量,唱響新時代主旋律,累計參與網民60萬人次。打造“明月湖畔”慈溪市網絡文明志愿服務線下基地,深化“百名網友送清涼”“網絡公益小天使”“網眼看慈溪”等線下品牌項目。

  四、在強化組織保障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文明實踐“做多久”的問題

  牢牢壓實市、鎮、村三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積極探索文明實踐中心管理運行的工作機制,著力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保障體系。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市、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體系建設,均由黨組織一把手負總責。市級層面,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設在市委宣傳部,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鎮級層面,文明實踐所設在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或黨群服務中心,鎮(街道)黨(工)委書記任所長,分管黨群工作的副書記任副所長,宣傳委員任辦公室主任。在村級層面,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設在文化禮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任站長。

  2.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總召集人,市文明委成員單位負責人為成員,每月一次召開聯席會議,聽取各平臺運行情況、各聯盟組織活動的情況、各地文明實踐開展情況以及群眾的反響,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建立文明實踐月報制度,定期由市級有關部門、鎮(街道)報送本月文明實踐平臺、項目、隊伍、活動等情況,推動工作向基層延伸;建立文明實踐督查考核機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納入鎮(街道)、市級部門目標績效考核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由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組織力量對各地各部門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指導。

  3.完善工作保障。新建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總平臺,與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合署辦公,主要開展志愿者的組織引導、登記注冊、權益保障等,管理運營好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實踐中心服務總平臺的日常運營、各級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建設、市志愿者學院的運營和志愿者隊伍的培訓、文明實踐項目的扶持培育、大型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網絡志愿服務平臺的開發及運營等。(中共慈溪市委宣傳部)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