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家書屋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糧倉”
發表時間:2018-12-07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農家書屋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陣地,也是鄉村振興的“文化基石”。要立足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使命新要求,把握好農家書屋建設這個著眼點,努力以書香農村振興美麗鄉村。

  著眼務實管用,優化規劃布局

  科學選址是農家書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要堅持人人能使用、人人可享有的原則,結合農村實際,合理布局設點,著力解決農民群眾“用不到”的問題。推動效能“最大化”。強化“哪里人多,書屋就建到哪里”的導向,打破過去農家書屋主要放在村委會的模式,讓網點布局實現從行政中心向居民中心轉變,逐步把書屋調整到新農村人口密集屋場、集市、村便民服務代辦點等人群密集、交通便利、使用者集中的地方,最大程度發揮輻射作用。注重資源“共享化”。按照“統籌兼顧、就地取材、一體建設”的思路,把農家書屋建設與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點、鄉村大舞臺、農民休憩鍛煉場所等建設結合在一起,化散為整、握指成拳,形成資源聚集效應。堅持權益“均等化”。農村幅員廣闊,村域之間發展情況千差萬別、各有不同,按行政村數量配置農家書屋難以保證均等平衡。要在確保符合國家、省級標準的基礎上,按照“靈活多樣、重在適用”的思路,不拘泥于固定形式,不受囿于行政區域,建立適合群眾需要的農村書屋,讓群眾就近閱讀、有地方可讀。比如:攸縣石羊塘鄉譚家垅村的高橋農家書屋有圖書7000余冊,吸引了附近3個鄉8個村的村民來借書,為方便其他村民看書借書,高橋書屋這只“母雞”嘗試“下蛋”,把一部分圖書下到南田村、杏塘組、陳家場組、界市借閱分點,連同高橋書屋一起,5個點的書每年輪流滾動一次,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著眼服務升級,提高管理水平

  好的管理員必須有時間、有耐心、有熱情,這是農家書屋建設的關鍵。沒有好的管理員,書屋就容易變成“虛”屋?,F階段農家書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由村干部兼任管理員,由于村干部大多身兼數職,很難集中精力來管理書屋,要讓農家書屋更有吸引力,必須著力解決農民群眾“不愿來”的問題,將書屋管理逐步從固定村干部轉到文化志愿者和“新鄉賢”人士上去。選好“熱心人”。重點從退下來的村干部、有文化的老黨員、老教師、老醫生、孝老愛親的好媳婦、民間文化人等“新鄉賢”和文化熱心人士中,精心挑選書屋志愿管理員,發揮他們的“能量”,使農家書屋成為釋放正能量的“磁場”。醴陵市白兔潭鎮氽溪村,為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讀書需求,設立了“外來妹特色農家書屋”,同時聘請了外來務工人員擔任圖書管理員,讓來這里借書看書的外來務工人員感到更加親切。目前登記在冊的外來務工讀者達到180人。培育“懂行人”。依托市縣兩級新華書店、圖書館等機構,定期組織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員業務培訓,幫助其熟練掌握圖書管理、分類、上架、借閱等相關業務。組織文化志愿者到農家書屋開展教、學、幫、帶活動,著力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水平和運行質量。善待“敬業人”。組織開展“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評選活動,對愛崗敬業的管理員給予隆重表彰。采取縣里撥一點,鄉鎮補一點、社會捐一點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保障書屋運行經費、落實書屋管理員津貼補助,讓管理員受到禮遇,保護其工作積極性。

  著眼群眾需求,突出精準供給

  圖書是農家書屋建設的核心。要圍繞讓群眾“閱讀”更“悅讀”,做好圖書供給的改革文章,著力解決圖書供需“不對路”的問題。廣泛采取“點菜制”的借閱形式。在確保意識形態安全的基礎上,按照“按需制單、百姓點單”的要求,下放一定權限,由基層結合地域風俗、經濟結構、閱讀群體等實際,自主選定、購置一批“口味對群眾路”的書報,更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讀者的文化需求,激發農民群眾用知識改變命運、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炎陵縣石子壩村是特色種植村,農家書屋建成后,根據農戶的需求,投放了大量的種植書籍,全村興起了科學種植的熱潮,如今這里的特色蔬菜、鐵觀音茶葉暢銷省內外,助推了經濟的迅速發展。當地農民平感嘆說,農家書屋真不賴,富了腦袋富口袋。建立完善“互通式”的運轉模式。利用縣(市)區一級圖書館館藏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把農家書屋納入縣(市)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定期到圖書館調撥、輪換圖書,實現區域內圖書館和農家書屋資源整合和換臉互通,讓農家書屋有更多的“鮮貨”“干貨”。株洲縣一名村里的老干部說,“農家書屋的書內容非常全面,知識很新,尤其還考慮了農村留守老人對文化知識的需要,配備了老年舞蹈、養生等方面的書籍,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務生活?!敝ν茝V“數字化”的傳播方式。順應“互聯網+”大趨勢,充分利用區域內各類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積極搭建農家書屋出版物數字化應用平臺,開展數字農家書屋試點建設,讓農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實現更經濟、更快捷、更方便的閱讀。

  著眼結合融入,拓展功能范疇

  融入農民群眾日常生活是農家書屋建設的生命力所在。要堅持放大效益,做好“農家書屋+”文章,使農家書屋與農民群眾關系更緊密。拓展政治教化功能,建設農家書屋+紅色陣地。利用農家書屋這一平臺,定期組織領導干部到農村講授黨課,組織理論宣講團為農民宣講形勢政策,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落地落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炎陵縣規定,村委會每次召開會議前,要集體組織到農家書屋閱讀半小時,讓黨員和村民一起受教育。拓展文化娛樂功能,建設農家書屋+文化基地。利用農家書屋這一平臺,定期組織開展征文比賽、知識講座、讀書沙龍、演講比賽等讀書活動,激發農民群眾讀書愛書熱情;在春節、元宵、重陽節、國慶節等節慶日,組織開展廣場舞、賽歌會等系列文化活動,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拓展課外教育功能,建設農家書屋+成長園地。利用農家書屋這一平臺,把農村眾多留守兒童組織起來,由志愿者、退休教師進行功課輔導、閱讀引導,解決留守兒童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讓出門在外打工的父母省心、安心,讓留守兒童在良好環境下成長。茶陵縣虎踞鎮河東村的小學生們說:“以前,我們放了學除了和伙伴們出去玩就是在家看電視,沒有看書的習慣。村里建了農家書屋后,我去了幾次以后就慢慢愛上了看書?!?(作者:聶方紅,系中共株洲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