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落實中央、省委有關意識形態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把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作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為推動意識形態工作在樂山落細落實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人才保證。
以配齊配強力量為突破口,實施“固本”行動
構建逐級傳壓的工作格局。把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市委巡察重要內容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將考核標準細化為3大板塊7條,分別于每年6月、10月、12月對基層宣傳文化隊伍機構編制、人員配備等落實情況開展考核,并在班子述責述廉中進行考核評價,有效傳導責任壓力。11個縣(市、區)結合實際,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將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任務分解細化,形成市、縣、鄉重視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剛性約束。
打造一核多元的隊伍體系。把配備鄉鎮黨委宣傳委員作為隊伍建設的核心,在11個縣(市、區)部門和211個鄉鎮分別落實1名班子成員分管負責意識形態工作,各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1至3名負責文化工作的專(兼)職人員,招募1.3萬余名基層文化志愿者,2032個行政村均配備1名由財政補貼的文化管家,各村(居民)小組均指定1名宣傳員,形成覆蓋鄉鎮、村、組三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宣傳文化隊伍體系,有力地充實了基層意識形態工作力量。
建立四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各地各部門立足實際,探索建立明確工作目標、完善崗位責任、強化激勵保障、嚴格逗硬考核“四位一體”的管理機制,把基層宣傳文化隊伍管好用好。五通橋區、井研縣由區(縣)委組織部發文任命鄉鎮黨委宣傳委員。同時,制發進一步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落細落實的通知,針對各地各單位“一把手”、分管領導、班子成員和宣傳委員四大重要崗位,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細化為4個方面16條,著力推動意識形態責任落細落實。
以加強思想鍛造為根本點,實施“錘煉”行動
開展全面覆蓋的思想教育,提升政治素養。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首要政治任務,制定宣傳文化系統學習貫徹專項方案,組織開展全覆蓋的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全市宣傳戰線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做到基層宣傳文化干部人手1本,確保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各地結合實際,對基層宣傳戰線干部開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市中區在黨校行政學校教育中,明確規定黨性教育總課時不少于20%,并實行“基礎理論+黨性紀律+警示教育+典型先進+黨史黨建+時政案例”的教育培訓方式。
策劃上下聯動的專題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制定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干部5年培訓規劃,把對鄉鎮及村級宣傳文化干部的培訓作為重要內容,分層分類開展教育培訓。換屆以來,各級依托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高校開設宣傳思想文化專題培訓班200余期,培訓基層宣傳文化干部5000余人次。每年通過雙向掛職、跟班學習等方式培訓宣傳文化系統干部近100人,有力地提升了基層宣傳文化干部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部分地方積極探索常態化的培訓方式,金口河區在宣傳委員隊伍中開展懂理論、會宣講、能寫作、善攝影“四項技能提升行動”,井研縣邀請網信及新聞方面專家,分4期對全縣86名宣傳委員開展全覆蓋專題培訓。
采取多管齊下的紀律約束,提升戰斗能力。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宣傳文化系統向縱深發展,探索基層宣傳文化戰線預防腐敗的全域模式。深化風險防控,對基層宣傳文化干部實行黨風廉潔風險跡象精細化記分管理,定期分析、研判和評估廉潔風險。梳理宣傳文化系統腐敗易發的關鍵崗位、重點環節,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強化教育警示,每年組織基層宣傳文化干部分批赴相關基地接受黨性教育和警示教育,各地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廉政教育方式。井研縣建成以廉政文化為主題的“家風家訓展覽館”,以良好家風涵養基層宣傳文化干部好作風。
以發揮帶頭作用為主抓手,實施“先鋒”行動
做黨的政策方針的“宣講員”。結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組織基層宣傳文化干部通過“三江講壇”“彝漢雙語宣講”等多種形式,走村入戶開展“七進”宣講7300余場次,覆蓋群眾86萬余人次,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圍繞服務脫貧攻堅,動員基層宣傳文化干部參與開展“感恩奮進·我的脫貧路”240余場(次),覆蓋基層群眾30000余人次,持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做維護基層輿論和諧穩定的“主力軍”。立足樂山作為中宣部輿情信息直報點的優勢,組織基層網絡評論員、輿情觀察員、基層文明志愿者,對涉樂輿情開展全方位、動態化研判,及時梳理上報全市社會民生領域熱點問題,會同相關輿情辦理單位形成輿情分析研判報告180余篇,及時疏導化解各類基層輿情254起,有效減少惡意炒作議題,為經濟社會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做鄉村文化振興的“牽頭人”。發揮鄉鎮宣傳委員作用,圍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大力推動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市211個鄉鎮(街道)均建有綜合文化站,建成2032個村級文化室,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100%全覆蓋;依托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車”,常態化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升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圍繞“農業+文化+旅游”的思路,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蓬勃興起。峨眉山市積極打造“沙溪彩林”等多個鄉村文旅活動品牌,2017年接待游客793.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億元。
做美麗城鄉的“創建者”。充分發揮鄉鎮宣傳委員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主導作用,結合鄉村特色文化積極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大力開展以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為主題的精神文明建設。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創建全國、省級文明鎮(鄉)、村33個,市級和縣級文明鎮(鄉)、村826個,文明鎮(鄉)和村分別占比56%和37%,評選推薦省、市、縣“四好村”占比55%以上,帶動形成了良好社會風尚。整合“報、臺、網”資源,開設“環保曝光臺”和“文明你我他”等欄目、節目,由鄉鎮黨委宣傳委員擔任監督員,累計曝光及整改環境污染、社會文明問題300余個,提升了干部群眾守護家園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中共樂山市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