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帶來的管黨治黨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運用唯物辯證法這一馬克思主義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和戰略思維能力,清醒認識依然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緊緊盯住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這個癥結,牢牢抓住黨的紀律這個重器,逐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思想,有力推動了管黨治黨不斷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卓著成效。
一、治標與治本——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
我們黨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歷來注重標本治則,對腐敗問題和腐敗現象辨證施治、對癥下藥。改革開放以來,從“著力治標、側重遏制”,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我們黨經歷了一個認識上日益深化、實踐上不斷發展的過程,逐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一些重大違紀違法案件影響惡劣的嚴峻復雜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審時度勢,提出反腐敗要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從方法論角度來看,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現象與本質關系的準確把握。反腐敗既要關注腐敗行為這一“現象”,又要透過腐敗行為發現背后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弊端這一“本質”。一方面,腐敗現象嚴重破壞黨內政治生態和社會公平正義,為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人民群眾視腐敗現象為“眼中釘”,懲治腐敗刻不容緩。在腐敗高發態勢下,必須“敢于用治標的利器”,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打虎”“拍蠅”兩手硬,通過治標實現懲的威懾,既堅決懲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微腐敗”,達到減少存量、遏制增量的目標,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反腐敗斗爭的信心和決心,從而為治本贏得時間。另一方面,腐敗現象易發高發、屢禁不絕,根子還在于體制機制不健全,源頭治理任重道遠。從近年紀律審查、巡視巡察情況來看,當前我們黨內制度的籠子扎得仍然不夠緊,仍存在著一些體制機制問題和制度漏洞,為腐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作出了部署,推動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著力實現“釜底抽薪”的治本功效;十九屆三中全會更是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部署,大力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這對從根源上鏟除腐敗滋生蔓延土壤具有根本意義??傊?,治標與治本的關系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現象與本質的關系,盡管在不同的時期、針對不同的情況會有所側重,但絕不能非此即彼、互相割裂,唯有深化標本兼治,才能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二、“樹木”與“森林”——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生態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币粋€時期以來,有的地方和部門在管黨治黨、監督執紀工作中存在“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問題,只盯著少數幾個違法犯罪的嚴重腐敗分子,忽略了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整體情況,失去了對全局的掌握。針對這一情況,黨中央強調,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必須處理好“樹木”與“森林”的關系,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這一要求體現了對部分與整體辯證關系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是整體的部分,二者相互依存;整體的功能狀態會影響到部分,部分的功能狀態同樣會波及整體,其中關鍵部分甚至會起到決定作用,彼此相互影響。我們強調全面從嚴治黨,一方面要用雷霆手段嚴懲少數腐敗分子,絕不姑息養奸;另一方面要用紀律管全黨治全黨,維護整個黨員隊伍的純潔健康。為了使紀律真正挺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黨中央創造性提出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并在黨章中固定下來。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體現了黨紀的指引功能,有利于治未病、“護森林”;讓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成為大多數,體現了黨紀的糾正功能,有利于治初病、“正歪樹”;讓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成為少數,體現了黨紀的懲戒功能,有利于治已病、“救病樹”;讓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體現了黨紀的凈化功能,有利于除病灶、“拔爛樹”。實踐證明,“四種形態”兼顧“樹木”與“森林”,有利于充分發揮黨紀的多重功能、實現“懲治極少數、管住大多數”的目標,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大創新舉措。
三、“不想腐”“不敢腐”與“不能腐”——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
腐敗是權力的寄生蟲、是權力濫用的產物,而權力之所以會被濫用,主觀方面是由于掌權者的肆意妄為,客觀方面則是由于權力行使的失控。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礎、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最終通過內因起作用。要防范腐敗現象發生,就必須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著力。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自律與他律相統一,著力構筑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想腐的保障機制。
所謂“不敢腐”,是指通過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形成極大震懾,從而使潛在的腐敗分子心存敬畏、不敢伸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做到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不定指標、上不封頂,凡腐必反,除惡務盡”。過去5年里,黨中央批準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54.5萬件,處分153.7萬人,有力有效遏制了腐敗蔓延勢頭,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
所謂“不能腐”,是指通過建立健全機制、扎緊制度的“籠子”,形成有效約束機制,從而使掌權者不得“任性”,確保權力在制度的軌道上運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出軌、越軌,許多腐敗問題都與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有關。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要圍繞授權、用權、制權等環節,合理確定權力歸屬,劃清權力邊界,厘清權力清單,明確什么權能用、什么權不能用,強化權力流程控制,壓縮自由裁量空間,杜絕各種暗箱操作,把權力運行置于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監督之下,最大限度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秉h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制度治黨,以黨章為根本遵循,與時俱進推進制度創新,制定修訂黨內法規90余部,管黨治黨的“螺栓”越擰越緊。
所謂“不想腐”,是指通過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黨員領導干部思想之“堤”,形成自律機制,從而永葆“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安桓腋焙汀安荒芨倍际莻戎赜趶娬{外因的重要作用,而“不想腐”則是側重于發揮內因的決定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边@一論述充分說明了內因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堅持思想建黨,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四個意識”、筑牢“四個自信”,自覺加強黨性鍛煉、樹立高尚道德情操,才能經受住各種誘惑和考驗。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目前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下一步要繼續保持“不敢”的氛圍,著重在“不能”和“不想”上下功夫,堅持守底線與高標準相結合、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統一,努力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四、政治紀律與其他紀律——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
針對長期以來紀律體系分類不夠科學、合理的問題,2015年黨中央結合近年來黨的紀律建設理論和實踐創新,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進行了修訂,將違紀行為劃分為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的行為,形成了黨的“六項紀律”的體系框架。六項紀律抓住了管黨治黨的主要矛盾,共同構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
六項紀律之間并不是并駕齊驅、等量齊觀的,其中有主次之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中各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處于被支配地位、起輔助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一方面,政治紀律是管黨治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政治性是黨的根本屬性,政治紀律是根據黨的政治任務的要求,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政治活動和政治行為的基本要求,是全黨在政治路線、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必須堅守的剛性約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币粋€政黨如果允許其成員隨心所欲地“自由”發表言論、自由行動,那么,這個黨就會變成任意討價還價的“自由市場”、成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絕不可能有統一的意志,更不可能有凝聚力、戰斗力。因此,在黨的六項紀律中,政治紀律是打頭、管總的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紀律。另一方面,其他紀律是管黨治黨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任何嚴重違反其他紀律的行為,都會侵蝕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都會關系人心向背,說到底都是破壞黨的政治紀律。政治紀律是綱,其他紀律是目,只有提綱挈領抓好政治紀律,確保全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一體抓好黨的六項紀律,從而實現“綱舉目張”的效果,用紀律的“天網”為全面從嚴治黨和黨治國理政提供堅強保障。
五、“破紀”與“破法”——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事實反復證明,黨員領導干部“破法”無不是從“破紀”開始的。過去,由于紀法不分,許多黨員領導干部把約束普通公民的法律底線作為自己的行為底線,降低了自我要求,長期對小問題視而不見,等到追究時已經積重難返,這其中就反映了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量變是事物量的規定性的變化,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而質變則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的顯著變動;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逐漸從量變轉向質變的。必須牢記“轉化論”,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防止量變到質變、小錯到大錯、“破紀”到“破法”。
為了防范“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去處理”“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不良后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蓖ㄟ^紀法分開,突出紀律的獨立價值,強化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和紀律約束,就能夠警醒黨員干部防微杜漸。我們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執政地位,決定了黨規黨紀必然要嚴于國家法律。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刪除了70多條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重復的內容,在法律底線前劃出了紀律的“紅線”,為保證黨的先進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需要強調的是,紀法分開不等于紀法割裂,黨內法規是國家法治體系的有機組成,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同屬行為規范的范疇,二者具有密切聯系。黨紀與國法分工協作、相輔相成,共同形成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規范體系。對于輕微違紀違規、正在發生“量變”的黨員干部,通過及時執行紀律早打招呼、早提醒,讓其知恥知止、懸崖勒馬;對于涉嫌違法犯罪、已經發生“質變”的黨員干部,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依法進行懲處,從而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作者:王磊,作者單位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