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強調,“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茖W抽象法是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馬克思創立的科學抽象法不同于一般的抽象思維,他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將唯物史觀和辯證法貫穿始終。
客觀事物總是以紛繁復雜的現象形態呈現于我們面前,但人們的認識不能僅僅止步于對現象進行淺顯的描述,而是要透過事物的表象揭示出其本質和規律。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余的了?!?/p>
只有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才能更加有效地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運用科學抽象的方法??茖W抽象法是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馬克思指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敝挥性谏钊敕治錾鐣F實的基礎上,運用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剝離那些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質的聯系,才能探尋到事物內在的、必然的、本質的聯系,這是建立一種科學理論體系的必由路徑。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兩條道路進行了清晰概括,首次闡明了科學抽象法包括的兩個思維過程。一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過程,也就是運用抽象思維能力透過復雜的經濟現象,揭示其背后的本質聯系和內在規律,從而形成一系列概念和理論范疇。馬克思將其形容為:從“關于整體的一個混沌的表象”開始,并且通過更切近的規定“就會在分析中達到越來越簡單的概念”;“從表象中的具體達到越來越稀薄的抽象”,直到“達到一些最簡單的規定”。二是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敘述過程,也就是運用抽象得來的關于事物本質的一系列理論和概念,對經濟社會演化過程進行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說明,“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從抽象回到具體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的不斷升華過程,是一個用“思維”來掌握“具體”,并“把它當做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出來的方式”。這時的“具體”不再是簡單的感性事物,而是內涵豐富的理性具體,是“許多規定的綜合”與“多樣性的統一”。
《資本論》這部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全面而生動地展現了科學抽象法在政治經濟學中的運用。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透過形形色色的資本家、形式多樣的資本主義收入形態(利潤、利息、地租等)、形態眾多的價格形式(價格、市場價格、生產價格等),抽象出資本、剩余價值、價值、勞動力商品等范疇,然后把商品作為敘述的邏輯起點,通過論述商品的二因素,勞動的二重性,剩余價值的生產、流通和分配過程,一步步向我們展現出資本主義龐大生產方式的運行過程、內在機理和主要矛盾,揭示了其發展的歷史趨勢。
馬克思創立的科學抽象法不同于一般的抽象思維,他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將唯物史觀和辯證法貫穿始終,因而能夠深刻穿透資本主義現實,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在馬克思之前,一些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也在一定程度上運用抽象思維,從國民經濟現實中抽象出一般的經濟范疇,如勞動、分工、需要、交換價值等,然后上升到國家、國際交換和世界市場,從而建立了各種經濟學體系,但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抽象法具有缺陷。
首先,受資產階級的立場所限,雖然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利潤、利息、地租這些剩余價值的表現形式,但是始終沒有抽象出剩余價值,也未能深入探究剩余價值的起源這一“爆炸性問題”,因而無法揭示出資本對雇傭勞動的剝削本質。其次,由于缺乏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的思維,古典政治經濟派總體上以靜態視角來看待資本主義社會,否認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系統性危機,把資本主義看作是永恒的社會制度,而忽視了這一制度的內在矛盾及其歷史暫時性。最后,在運用抽象法時,一些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如大衛·李嘉圖)沒有遵循從簡單范疇逐步上升到復雜范疇這一科學分析過程,而是直接越過中介環節,進行“強制的抽象”,因而混淆了事物的本質與具體表現形式(如越過對利潤平均化過程的考察,把剩余價值直接等同于平均利潤),最終導致古典學派的發展陷入困境??傊?,正是由于馬克思始終堅持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遵循正確的抽象思維方法和理論構建路徑,因而能夠從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出發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這正是馬克思科學抽象法的“科學性”所在。
馬克思的科學抽象法為建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卑l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就要立足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提煉和總結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并形成一系列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理論范疇與概念體系。在此基礎上,運用這些理論范疇和概念,有效解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深刻分析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更好地指導和服務于實踐。在運用科學抽象法過程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始終,才能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本質、目的和內在邏輯。在科學抽象的過程中,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辯證運動的角度來把握當代中國的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緊緊圍繞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這一重大實踐特征,深入探究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律。(作者:張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