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這為高校推進“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推動思政課守正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認識“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系統教育的主渠道?!八氖贰睂W習融入思政課堂,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八氖贰睂W習融入思政課堂,將引導青年學生在宏闊的世界眼光和深遠的歷史視野中,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八氖贰碧N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為思政課提供了生動素材和鮮活案例。尤其百年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部黨史,既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奮斗史,也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理論創造的探索史。這段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史,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實現了三大飛躍——“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同時,這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史形成兩大理論成果:一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的毛澤東思想;二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高校思政課建設應當傳承不朽的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地挖掘理論深度,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結合“四史”特別是黨史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獨特歷史經驗,讓學生在感悟歷史中,不斷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的認識,加深對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的理解,加深對這一思想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把握。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不僅在于它深刻改變中國、影響世界進程,而且在于它在當前和今后都將發揮科學理論的根本指導作用,深刻認識“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八氖贰睂W習融入思政課堂,將引導青年學生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來。辦好思政課,就是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立場,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八氖贰睂W習融入思政課堂,將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廣大學生更加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思政課教學要注重加強學生學習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的發展史、中國人民近代180年來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的發展史和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史,使師生在縱覽歷史事件中,不斷深化對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而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而堅定“四個自信”;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正確看待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審視歷史和觀照現實,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表象把握歷史必然性,努力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進一步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這個根本問題。
歷史昭示未來,熟知歷史才能正視當下面向未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四史”的目的,是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思政課教學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生頭腦,要把加強“四史”學習教育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結合起來,結合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看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充分領悟“百年大黨致力于千秋偉業”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積極思考“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重大現實問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二、精心打好“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組合拳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八氖贰睂W習融入思政課教學,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以歷史邏輯增強政治的理論說服力,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注入動力和活力。推動“四史”學習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必須精心打好組合拳,基礎在于學科體系、關鍵在于教師隊伍、根本在于高校黨組織領導力。
推動“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必須注重相應學科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支撐思政課教學的核心學科,必須筑牢理論根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v觀“四史”,可以看到:偉大的實踐催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指導偉大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在實踐創新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在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踐創新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黨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前無古人的實踐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在思考新發展階段的實際問題中創新發展,勢必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一門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學科,必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始終。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研究,不能僅僅滿足于在思想史的意義上闡明馬克思主義從經典到當代的理論發展,還要結合“四史”深挖理論背后的歷史文化底蘊,特別要結合黨史,聯系當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研究和學理闡釋,強化馬克思主義學科自信和話語權。
推動“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必須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當前特別要提升思政課教師講好“四史”的能力和水平,培養造就一支懂馬列主義、通“四史”的骨干隊伍。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作為學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鑄魂者,責任重大。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當前提高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特別要讓教師在增強歷史思維、拓寬歷史視野中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引導和激勵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薄八氖贰睉敵蔀樗颊n教師的必修課。思政教師通過學習“四史”,深刻把握經典馬克思主義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不同發展階段的時代特點和思想指引,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善用“大思政課”,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理直氣壯上好新時代思政課。
思政課教師要提升講好“四史”的能力和水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創新理論講生動、講明白、講清楚。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中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歷史中鮮活的故事,講清楚歷史邏輯和歷史規律,引導學生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聯系社會實踐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引導學生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結合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引導學生理解在新發展階段,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推動“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必須發揮黨委主體統領作用。一所學校思政課辦得好,根本在于黨組織充分發揮對思政課的全面領導作用。高校黨委只有把思政課建設始終擺在關鍵位置,才能把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實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推動“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需要在工作格局、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相關黨政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教學院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把“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納入學??傮w發展規劃,與其他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黨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進行政治指導;書記、校長到“馬院”調研,研究推動“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教學。
切實做好保障措施。制訂“四史”融入思政課教學在學科建設、科研立項、社會實踐、經費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搞好內容生產的“供給側改革”,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和課程思政,打造一批精品教材、一流課程、特色作品等“拳頭產品”;在教師培訓體系、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中確定具體措施,配齊配強教師隊伍,突出效果導向、問題導向、質量導向,提升思政教師講述“四史”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等社會資源,調動課堂內外各種載體形式,梳理并宣傳好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大決策,系統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