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教師發展狀況調研
編者按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對高校思政課規劃和發展提出明確要求。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笆濉睍r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其中專職教師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五年共增長65.5%。
誰在做思政課教師?這支隊伍何以在短短幾年內實現快速增長?在配齊隊伍之后,他們發展中又面臨哪些問題?近日,記者走進一線思政課教師群體,體悟快速增長的數字背后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點滴變化,傾聽他們的感受和心聲。
畫像 首次突破10萬人,誰在做思政課教師
不刻板、不教條,這一代思政課教師“有點潮”。
回想起去年一堂思修課的情形,山東某校大學生劉冉印象深刻。提前用書包搶占教室后排的“黃金位置”,攤開課本,他本想抓緊完成高數作業,卻不知不覺被臺上的講述引得抬起了頭。
“疫情后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生死觀、歲月靜好的‘小確幸’與犧牲奉獻沖突嗎……課上討論的這些問題挺‘燃’的?!边@跟他想象中的思政課不太一樣,“不刻板、不教條,有啥想跟老師交流的可以隨時打斷或者用課堂軟件發彈幕?!边@個“90后”覺得,“這一代思政課教師有點潮?!?/p>
從畫重點、背課本到把理論概念與生活相連接,支撐起這種變化的,是一支“10萬+”的引路人隊伍。
來自教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高校專兼職思政課教師106411人,形成了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其中專職比例67.32%,兼職比例32.68%;“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年均增長率達14.4%。
硬實的數字背后,是誰在做思政課教師?
教育部社科司相關負責人用三個來源為這支隊伍畫像:“一是主要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的應屆碩博研究生;二是部分高校采取整合學科優勢、思政工作力量等方式,將校內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等相關學科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和黨政管理干部經培訓和考核后轉崗擔任思政課教師;三是返聘一些已退休教師、從高校系統外聘請知名學者擔任思政課教師等?!?/p>
記者調研發現,多管齊下后,今天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呈現如下特點:
年齡結構更趨年輕化,思想更新潮、更懂青年學生。“我們學院教師接近100人,75后、80后等青年教師占到了一半還要多?!蔽髂洗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唐斌告訴記者。調研發現,隨著近年來招聘力度加大,高校思政課教師年齡結構更趨優化,這使得他們與學生間的代際差異縮小,更理解學生所思所想。在教學方式上,他們搞“翻轉”課堂,上B站發聲,形式也更加多元。
學歷結構逐步優化,背景更多元,視野更開闊。《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報告(2019年)》顯示,2019年,在參加調研的全國343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專職教師960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專職教師6379人,具有學士學位的專職教師1264人,教師隊伍學歷結構逐步優化。
更多名師大家加入,社會影響力更大,更有說服力。調研發現,為化解思政課師資不足的矛盾,近年來教育部通過思政課特聘教授制度、“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等政策積極推動地方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管理專家、社科理論界專家、各行業先進模范等上講臺講思政課。這些名師大家往往更受青年學子關注,其結合自身經歷的講授也更有說服力。
集結 打通崗位編制、待遇壁壘,搭建“引育聘并舉”補充機制
形成多支隊伍、多重力量參與思政課隊伍建設的局面。
“課時最多的時候,我一學年需要給八個教學班帶課,每天除了備課上課外,很難有時間跟學生有更多互動、接觸,疲于完成任務量?!笔昵皠側肼殨r,唐斌所在學院只有60多位思政課專職教師,幾乎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
如今,這個數字已經接近百人?!氨鴱婑R壯”后,老師們信心足了、士氣漲了,有了更多的精力鉆研教學、與學生組織互動,原來沒時間搞的讀書會、研討會也漸漸多了起來。
短短幾年間,這支隊伍如何實現快速增長?
調研發現,這張亮眼的成績單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教育部黨組狠抓落實,各地黨委和高校有力推進。
高位推進,解決了崗位編制、待遇等各種問題,為思政課教師吃下了一枚“定心丸”。缺編制、缺經費是長久以來困擾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兩大難題,瞄準這兩大痛點,各地各校堅持高位推進、實招頻出。北京在編制、進京指標等方面,為引進、招聘思政課專職教師開辟“快車道”;天津核增約1300個編制;吉林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招聘打開綠燈、急事特辦,實行一年多次招聘等。
多方聚力,搭建了“引育聘并舉”的快速補充機制,擴充了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人才“蓄水池”。教育部社科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碩博在校生總規模超過62000人,成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除了大力培育外,“引”與“聘”也大大緩解了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困局。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蔡文成告訴記者,該校除了每年平均選留、引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專業博士5-6名外,還從全校專職教師、黨政干部、輔導員中轉任、雙聘、兼任思政課教師41人,外聘25名兼職教授,形成多支隊伍、多重力量參與思政課隊伍建設的局面。
評價轉向,明確與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特點相匹配的評價標準,讓青年教師有方向,骨干教師有奔頭。調研發現,2020年頒發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規定》提出高校要建立制定符合思政課教師職業特點和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標準,這在部分院校已經先行先試。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陳麗泓就是這一政策的獲益者。這位扎根教學一線的“老”思政課教師教學效果好,育人能力強,可過去因為科研論文達不到評審標準,一直沒評上高級職稱。而在新的考核指標里,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任務和科研成果設立了最低標準,教學型職稱系列評價指標更加突出教學質量和效果評價。不少教師反映,這樣的轉向更加適應思政課教學特點,為教師發展樹立了明確導向。
挑戰 同輩競爭壓力增加,教學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從大到強”,這支發展迅速、構成多元的隊伍也面臨著發展中的問題。
“10萬+”,是一支快速增長的龐大隊伍。調研發現,“從大到強”的前行路途上,這支集結迅速、構成多元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也面臨著不同維度的發展中的問題。
快速“配齊”過程中,大量青年教師集中于近幾年入職,同輩競爭壓力增大。19個名額,是北京市某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去年的進人指標,占據了這個工科傳統強校全年進人指標的一半還要多?!斑@顯示了學校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但這種‘扎堆’使得青年思政教師逐漸呈現出一種‘內卷化’的傾向?!痹撔P氯肼毥處熇铉娓嬖V記者,“特別是在‘非升即走’的壓力下,不少老師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感到焦慮?!?/p>
調研發現,為補上歷史欠賬,不少學校連續幾年都拿出十幾個、甚至更多編制優先滿足思政課教師人才引進,但也使得目前青年教師扎堆,同輩壓力增大,晉升通道擁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教師安心從教。
人員補充壓力下,一些多元學科背景的教師進入思政課教師隊伍,部分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歸屬感不強。不久前的一場線上招聘會,某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迎來了20多位應征者,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于法學、歷史學等學科,他們向往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但也困惑于“加入后還能不能做自己原有學科的研究”?!八颊n教師隊伍有多元學科背景無可非議,但必須及時調整學科思維、研究范式?!痹撛航處熇钊A峰說。
一位地方本科院校的老師告訴記者,在他所在的城市,一些二三本院校、民辦院校存在較大的隊伍建設壓力,“一些學校把條件放寬至碩士,但也留下了后續教師集中提升學歷的需求,不利于隊伍的長期穩定發展?!?/p>
院校發展差異下,西部、高職高專、民辦院校等師資水平有待提升,轉崗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問題較突出。上個學期,某藝術院校學工部教師劉文清選擇了轉崗——成為一名思政課專職教師。隨著職業“賽道”的轉換,她倍感壓力:“從管理轉崗教學,需要更多的教學培訓;從事務性工作轉換到科研工作,需要科研能力培訓。但目前學校針對轉崗教師的教學、科研培訓還較少,只能靠自己摸索?!?/p>
調研發現,目前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門再到學校,已初步構建起較完善的國家、?。ㄗ灾螀^、直轄市)、學校三級培訓體系。教育部開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舉辦“周末理論大講堂”,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輪訓班”相關課程進行封閉式直播,實現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同步接受國家級示范培訓,各地也針對思政課教師展開多輪多層次培訓,但對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的關注還有待加強。針對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出身的轉崗教師,其能力素質、學歷提升存在普遍需求,目前出臺的高校思政課骨干在職讀博專項計劃等政策受到廣大教師歡迎,但名額較少,難以滿足絕大部分人的發展需求。
專兼結合配置下,思政課教師分層分類的評價機制改革還需進一步完善。同樣是轉崗,孟帥的煩惱則跟劉文清大不相同。在他所在的高校,學工系統教師擔任了“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教學,去年,他從職員系列轉入教師系列(思政課兼職教師),但新的考評機制隨之而來。原本孟帥主要精力放在就業引導上,但現在必須抽出相當一部分精力寫論文,來完成教師系列的考核。
此外,針對專職思政課教師群體,以課堂教學實效為導向的教師評價實施機制還有待加強。調研發現,盡管已有學校對現有評聘機制進行了改革,但很多尚未落地實施,一些硬性的科研成果要求給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發展制造了困難。
呼聲 “多而不優”“多而不強”等問題亟待破解
配齊隊伍是前提。在解決了“有人做事”的問題后,要花更大的氣力在“用好人”上。
在大連海事大學教授曲建武看來,要辯證地看待這些發展中的問題:“配齊隊伍是前提。在解決了‘有人做’的問題后,要花更大的氣力在‘用好人’上?!?/p>
緩解青年教師競爭壓力,要疏導結合,營造安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氛圍。不少青年教師表示,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快速擴充的同時,期待能有更多導引政策,結合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創造一個安心從教的良好氛圍?!氨热缭诂F有職稱評審體系下,是否可以對‘非升即走’的政策進行靈活調整,讓教師能把精力投入到教學上,而不是為了評職稱、保飯碗而焦慮?!崩铉嬲f。
破解教師隊伍“多而不優”,要“留得住親兒子”“招得來好女婿”“引得來金鳳凰”。業內專家建議,隊伍“提質”要嚴把入口關,要“留得住親兒子”,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畢業生留下來,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讓最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專業學生留下來做思政課教師;“招得來好女婿”就是要鼓勵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理工科優秀教師轉崗或兼職成為思政課教師;“引得來金鳳凰”,通過多種渠道把法學、文學、藝術等優秀人才引到思政課教師隊伍中來。還有教師建議,要按照“六個要”的標準,大力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教書育人的素質和能力,積極完善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規模和質量。
回應教師發展需求,要導師“傳幫帶”與教學“實戰”相結合;在西部院校、高職高專院校、民辦院校推行“結對幫扶”機制。針對部分青年教師課堂掌控力、教學創新力不足,缺乏對教學方法的研究等現象,劉文清期待,在培訓之余能為新上崗或轉崗教師配備指導教師,發揮傳幫帶作用,并積極構建青年教師系統聽課、定期教學展示、專家點評指導等制度,使其在實戰中歷練成長。針對西部地區、高職高專院校、民辦院校師資水平提升難的痛點,蔡文成建議推進對西部高校的“一對一、手拉手”的幫扶共建。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科研處處長陸芳呼吁,從公辦院校選派思政課教師或組建專門講師團,按照教學年度到民辦、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開展系統教學,示范帶動其教師成長。
聚焦專兼教師發展特點,明確建立以教學實效為導向和以工作實效為導向的職稱分類評價機制時間表,分類分層評價。不少專家建議,針對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契機聚焦破“五唯”、破“CSSCI至上”,建立符合本校思政課教學科研特點的思政課教師職稱評價機制,樹立“以教學實效為導向”的評價機制?!搬槍λ颊n兼職教師隊伍,尤其是輔導員、學工隊伍,要樹立以工作實效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不能把他們捆綁在論文的‘戰車’上?!鼻ㄎ湔f。
回聲 鋪路搭橋,為“引路人”引路
盡快建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
針對調研中反映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教育部社科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將高度重視來自思政課教師群體的心聲,積極鋪路搭橋,為“引路人”引路。
聚焦一線教師反映的教學能力亟待提升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將普遍實行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深入開展思政課教師教學交流研討,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中常態化設立“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重點開展思政課教學重點難點問題、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等研究和建設。
聚焦當前思政課教師隊伍“多而不優”的問題,在加快配齊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基礎之上,將更加嚴格按照“六個要”的標準,建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教書育人的素質和能力。
針對部分院校師資水平提升需要幫扶等問題,將適時啟動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質量提升工程,正在組織申報“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虛擬仿真體驗教學中心、教學創新中心等項目,對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記者 鄧暉 部分采訪對象為化名)
·網絡調查
很多人的青春記憶中,思政課曾帶給我們很多感動與啟示。近日,光明調查與光明日報微博共同在新浪微博發起話題#你印象最深的思政課教師什么樣?#,為網友心目中的“最美思政課教師”畫像。
關鍵詞:有趣
@Daiyonglu99:一位是初中老師,大高個戴眼鏡,總是笑嘻嘻的,上課從來不看課本和教案!另一個是大學老師,風趣幽默大家都很喜歡上他的課。思政課老師就不要照本宣科,那樣只能是課堂安安靜靜。
關鍵詞:懂“我”
@蓑泥:我思修老師超好的!我能感覺到她很懂我們這些青年人的心情想法,能夠很好地引導我們去思考問題。
關鍵詞:受用
@中都路截路王:大學時代教思修的劉克華老師,一堂“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課,讓我受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