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將偉大抗疫精神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一方面豐富了教育內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育人的價值旨歸,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發揮好思政課對新時代大學生立德樹人和價值引領的主渠道作用。
從教育目標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旨在培養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弘揚愛國情懷、勇于責任擔當。把偉大抗疫精神作為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既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追求。圍繞“德”的樹立、“育”的方向,高校思政課和偉大抗疫精神的教育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從教學內容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豐富,其時效性、思想性、理論性的課程特征,需要教學內容不斷地創新和拓展。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緊密結合疫情防控實踐,拓展教學內容,幫助大學生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等基本原理,以及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思維方法?!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責任擔當、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以及疫情防控中涌現出來的感人故事,作為課程教學的豐富素材和案例,以此拓展課程的教學內容,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為最本質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偉大民族精神?!吨袊F代史綱要》課教學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近百年間不同歷史時期,黨帶領人民群眾同多種重大災難作斗爭緊密聯系起來,作為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重要的教學內容,從歷史角度講深講透偉大抗疫精神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以全國各族人民堅韌奉獻、團結協作,特別是青年人同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展現出的時代新人的擔當精神,作為課程生動的、鮮活的教學內容,從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教育的角度,講深講透偉大抗疫精神內涵的社會主義道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力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顯然,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拓展資源,偉大抗疫精神是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二者間的互通性,不僅推進了思政課課程內容的建設,而且完善著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的建設。
隸屬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實踐教學,以主題鮮明、形象生動、形式靈活等特征,延伸著思政課的理論教學?!皞ゴ罂挂呔瘛痹杏跉v史實踐,在現實體驗中推進大學生對“偉大抗疫精神”的認識、認同與踐行,將充分展現“偉大抗疫精神”的教育是完善和發展教育的“四為服務”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
首先,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要凸顯“偉大抗疫精神”中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衛國護民的大局觀念、凝心聚力的團結意識、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守望相助的親鄰情感、攻堅克難的奮斗意志等,增強大學生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
其次,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通過歌舞、表演、詩歌、實地調研、影視拍攝等多種形式,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加深大學生對抗疫事件的長期記憶,以持續的心理激勵增強大學生向榜樣學習的情感驅動力。
如在教師設計和開展的“抗疫精神 薪火傳遞”主題體驗式教學中,為了體驗和感悟疫情期間全國人民舉國同心、攻堅克難,相互支援的抗疫精神,教師組織學生自己設計制作口罩。同學們通過親手縫制醫用口罩,體會到醫療物資來之不易。為體會醫護人員在前線的實戰狀態,教師組織同學們穿上防護服,實際操作一些精細化和速度比拼的活動,體會身著三層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在抗疫戰場上高尚的敬業精神和不畏艱險的高貴品質。通過沉浸式思政課實踐教學,學生重溫了抗疫過程中的感人場景,感悟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和力量,充分認識到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行動中彰顯的制度優勢和精神力量,堅定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決心。
以培養大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為為課程目標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將學生通過實踐教學體驗到的感動,凝結為良好的價值行為取向,達到指導大學生理性分析家國關系、自覺樹立理想信念追求的教學目的。實踐證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為偉大抗疫精神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黃天弘,系鄭州輕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