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高校思政課創優行動——以揚州大學為例
發表時間:2019-12-18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根本問題,涉及新時代大學生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的培育與養成。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2019年9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要求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全面提升思政課質量和水平。

  近年來,揚州大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全面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積極落實創優行動,狠抓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轉變思政課教學思路,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拓展思政課教學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抓好思路創優,轉化教學理念

  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深刻把握世界發展的格局和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方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教學的根本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作為教學遵循,緊密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探索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創新適合高校思政課需求的教學模式與方案,積極建設“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在改進中加強,在加強中提升,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探索與創新實踐中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高度、理論深度和人文溫度。

  揚州大學適應新形勢、創優新理念,全面推行“中班教學、小班研學、小組討論”教學思路。思政課教學實施集體備課制度。以教研部為單位,圍繞課程教學目標,開展集體攻關,厘清教學重點難點;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堅持集體備課,教研部經常開展專題教研活動,舉辦教學沙龍與研討,定期舉辦教學觀摩課。學校將思政課納入研究性教學設計,整體推進研究性教學,深化拓展研究性教學方式,探索實施“研究性互助式”教學模式。學校實行創新理論進教案,開展跟進式教學;紅色理論常宣講,開展移動式教學;揚州好人上講臺,開展本土式教學;廉政教育進課堂,開展嵌入式教學;紅色精神進血液,開展體驗式教學。通過靈活采用案例教學、網絡教學、特色專題教學,打造了“揚州好人上講臺”精品案例教學項目,并努力開發“校園好人進課堂”“校園先鋒進課堂”“情暖校園人物進教案”等一批本土化、校園化的案例教學項目。學校推動思政課教學和新媒體技術相結合,推出具有學校特色的專題教學項目,“廉政教育進課堂”示范效應不斷放大,“經典選讀進課堂”“紅色文化進課堂”“傳統文化進課堂”等操作性強、接納率高的品牌專題正在不斷形成。

  抓好師資創優,提高教師素養

  高校思政課教師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關系到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關系到思政課教師能否擔負起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關系到教書與育人能否統一,言傳和身教能否統一,知識傳授和道德培育能否統一。工作方案明確指出“推動高校在其他學科優秀教師中遴選合適人員培訓后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統籌好地方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管理專家、社科理論界專家、各行業先進模范以及高校黨委書記校長、院(系)黨政負責人、名師大家和專業課骨干教師、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隊伍上思政課講臺?!奔訌姼咝K颊n隊伍建設,抓好師資創優,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學人才隊伍顯得急切而緊迫。

  揚州大學堅持“引培”并舉,在實踐中不斷改善思政課師資隊伍結構,將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和素質教育總體規劃,合力推進黨政領導干部、專家學者、輔導員、行業精英、先進模范、社會賢達、杰出校友、離退休老教師等八支隊伍進思政課堂,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以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干、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隊均衡的師資隊伍。學校書記、校長以及各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上思政課已成為常態,聘請“揚州好人”擔任思政課兼職教師和學生德育導師產生廣泛社會影響。

  揚州大學在充實思政課教師力量、壯大思政課教學隊伍的同時,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優化隊伍質態,強力提升隊伍內涵,全力釋放隊伍活力。學校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強調黨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引導廣大教師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護黨。學校出臺師德師風考核文件,強化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思政課教師隊伍零違反政治紀律、零違背師德師風。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是上好思政課、做好引路人的基礎和關鍵。學校利用多種途徑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構建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黨支部理論學習、教職工大會學習、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四級政治理論學習體系,機制化推進師資隊伍學習工作,將理論學習作為重要任務來抓。除了用好基本的理論學習途徑,學校??顚m椫С炙颊n教師開展暑期實踐研修活動,開展現場教學活動,讓思政課教師既積累教學素材,又接受紅色文化熏陶。

  抓好教法創優,創新教學手段

  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形成、豐富、發展和完善的,最終達到育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目標,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培養時代新人的關鍵。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是聯系思政課主客體,使之發生相互作用的工具和手段。解決好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方法問題,對于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認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揚州大學在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上,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和創新,以方法為手段,增強思政課的趣味性;以方法為工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以方法為載體,增強思政課的知識性;以方法為紐帶,增強思政課的藝術性。揚州大學通過理論宣講、示范講解、情境植入、榜樣激勵、情感體驗以及探究性、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將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科學理念等內容滲透到思政課教學中,對青年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教化和感化功能。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僅靠其中的某種方法就能實現思政育人的教學目標,而應該是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創新發展。揚州大學在思政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變革教學方法,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如:在理論宣講教學方法基礎上,衍生出專題式、流動式、點單式的教學方法;在示范講解教學方法基礎上,衍生出范例式、主題式的模塊化的教學方法;在情境植入教學方法基礎上,衍生出故事式、命題式、訪談式的情景劇教學方法;在榜樣激勵教學方法基礎上,衍生出朋輩榜樣教學法和本土榜樣教學方法;在情感體驗教學方法基礎上,衍生出“多維立體”協同式教學方法;在探究性、啟發式教學方法基礎上,衍生出“留白”探究教學方法。各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綜合應用,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參與度高、受益面廣。

  抓好實踐創優,增強育人實效

  實踐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將課堂上學習和傳授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理解、吸收、內化的重要載體,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環節。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創優、搭建思政課教學實踐平臺,是完善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育人環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題中之義,也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揚州大學努力建設與課堂教學互促互進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一批穩定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強化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與考核指導,建構了“部門支持、專任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完成”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學校堅持優化實踐教學學分設置,開展實踐教學學分改革,在保證本科生思政課總學分不變的前提下,將思政課學分劃分為理論教學學分和實踐教學學分,每一門思政課程均安排實踐教學學分。堅持深化實踐教學形式改革,科學設置實踐教學內容,以教研部為單位,項目化、模塊化推進實踐教學,集體研究科學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和課程實踐教學選題,以課程論文、調研報告、經典著作閱讀、故事會、演講辯論、情景劇展演等模塊化方式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學校以研究性教學助推實踐教學,實現研究性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良性互動,杜絕實踐教學的娛樂化、形式化,強調實踐教學的延展性、研究性,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養成的習慣,放大實踐教學的效應。(作者:徐建飛 李 億 單位: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18JDSZK143),揚州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課題(YZUJX2018-34C),江蘇省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19ZTB024)階段性成果。本文受揚州大學“青藍工程”資助。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