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政治素質過硬包含對意識形態能力的要求。教師是辦學治校的主體,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守住意識形態前沿陣地,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方面發揮高校獨特優勢等,無不依賴于教師的意識形態能力。
一、意識形態能力是基于思想自覺的能力組合
意識形態能力是通過新的理論觀念、理論概括、理論創新來辨別、引領、掌控社會思潮、社會主流意識的實際水平。與領導干部相比,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更多與高校職能和承擔的育人使命相關,是基于思想自覺的能力組合。要求教師理想信念堅定,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觀上有意識形態工作的自覺意識,客觀上具備相應的能力素質,如洞察分析力、鑒別應對力、理論創新力、共識凝聚力、榜樣示范力、網絡影響力等。
具體而言,思想自覺指能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有陣地意識與斗爭意識,善于提高政治站位,從意識形態角度理解和履行育人責任。洞察分析力指研判辨析社會現象和思潮的能力。對各種事件、觀點和輿情能透過現象思考本質,分析判斷出夾雜其間的政治傾向性或價值觀滲透現象。鑒別應對力指應對和處置意識形態問題的能力。比如對各種社會矛盾、不同社會心理在高校的反映和折射等,能區分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抑或是政治原則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理論創新力指宣傳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對現實指導作用的能力。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各自領域講好中國故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共識凝聚力指對各種輿論爭端和學生困惑焦點,能解疑釋惑,凝聚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榜樣示范力指教師自覺踐行主流意識形態要求,行為示范、身體力行引導學生價值抉擇的能力。網絡影響力指利用網絡新媒體如微信、微博等發聲建言,強化網絡話語權,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輻射力和影響力。
具備意識形態能力,教師才能科學研判意識形態現象,正確認識各種社會思潮,合理辨別社會意識流向,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二、教師意識形態能力有助于意識形態工作與教育目的契合統一
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廣大教師既是實施意識形態教育的工作主體,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對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成長,意識形態工作的面向也是人的精神和心靈,教師具備意識形態能力,可以實現意識形態工作與教育目的契合統一。
首先,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與抉擇?!芭囵B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任務?!叭齻€事關”表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意識形態不能脫離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具體工作,也不只是思政課教師或政工人員的責任。按照全員育人要求,所有教師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影響。教師與學生接觸時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傳遞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正視過去還是戲說歷史、詆毀英雄,是傳遞正能量還是宣泄怨氣,是給受教育者以良性啟迪和正向指引還是云山霧罩、閃爍其詞,不僅關系到教育效果,也影響著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青年學生能不能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與教師意識形態能力直接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講,對教師的爭奪,影響著黨和國家的未來。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國家利益以及社會制度的根本性差異,使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不可避免,而且越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意識形態的對抗和競爭就越為激烈。高校意識形態斗爭歷來十分復雜,往往表面平靜而底下暗流洶涌。在思想文化交流、交匯、交融、交鋒日漸加劇的背景下,既不能草木皆兵,把一切觀點分歧和觀念沖突都歸結為意識形態斗爭,也不能麻木不仁,對意識形態現象放松警惕,甚至態度曖昧或消極放縱,這對教師意識形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影響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也是生產思想的場所。從總體上看,高校教師具有思想活躍、學識水平高等特點,社會地位、文化環境和資源條件等因素,決定了其思想觀點、生活態度、行為選擇等也具社會影響甚至引導力。一方面,高校教師理想信念堅定,人生目標積極,熱愛本職工作,遵守師德規范,積極應對各種工作壓力和生活困擾,理性看待社會現象,關心時政,關注國際形勢世界大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等,本身就是示范和帶動周邊人群的正能量;另一方面,通過著書立說、投書報刊、開辦講座、咨詢服務、網絡傳播等形式,可以創造思想文化產品,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進而把意識形態理論從抽象轉化為具體,從被少數人理解和掌握轉變為通俗易懂,在提升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和領航能力,引領文明觀念傳播和社會道德風尚方面發揮作用,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塑造產生積極影響。
再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影響職業生涯和自身發展。作為社會共同的價值認同,意識形態是客觀存在并具有鮮明階級性。處在一定社會中的人們,總會受到意識形態支配。歷史表明,如果忽視意識形態的力量,很難實現國家獨立自主和社會繁榮富強。同樣,社會成員個體如果在意識形態方面出現差錯,也必然會為之付出代價。
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心憂天下、經時濟世的志向,新時代高校教師更應以強烈的家國情懷關注社會現實,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和長遠發展。高校教師具有意識形態能力,才能在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科研、管理中履行好育人責任,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高等教育發展“四個服務”要求。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形象,或看似與意識形態工作不相干的事務時,可以多一些思考,多打幾個問號,經常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形象等標尺去衡量一下,避免犯意識形態錯誤。這不僅是思想覺悟問題,也是嚴肅的政治立場和道德立場問題?,F實中發生在高校教師中的意識形態問題,除極少數人別有用心外,很多是由于意識形態能力不足造成的。而一旦出現偏差,甚至觸碰了意識形態的底線和紅線,影響就很難挽回,不僅完成不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影響了個人職業和學術生命。
三、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培養需要高校和教師共同努力
培養和提高教師意識形態能力,需要高校和教師共同努力。
1.夯實組織基礎。在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培養過程中,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引領作用非常重要。要加強院系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政治引領、團結凝聚師生、促進學校中心工作方面的主體作用,擴大黨的影響。同時發揮好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眾團體的作用,建設相關機構,理順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明確工作責任,提高工作針對性。
2.完善制度規范。制度規范可明晰和強化意識形態工作的日常要求。這些制度主要有,嚴格教師資格和準入制度,強化政治標準;堅持教師政治學習制度,強化形勢政策、思想政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客觀分析社會發展形勢和經濟建設難題,及時矯正對社會轉型期現象的誤讀誤判;完善師德規范制度,引導廣大教師確立崇高理想,自覺敬業愛教、廉潔從教,承擔社會責任;落實意識形態責任與安全制度,強化底線思維;建立教師評價制度,強化評價體系在培養意識形態能力中的引導作用等。
3.重視物質基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培養的切入點,是關心教師成長發展,提高教師的獲得感。為此學校要努力為教師搭建成長發展平臺,積極解決教學科研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改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使廣大教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增強職業歸屬感和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感。
4.分類管理施策。對全體教師要嚴肅政治紀律和約束監督機制,通過各類培訓,提高應對新形勢下各類問題的能力。對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教師要加強教育引導、把準方向。對思政課教師和政工隊伍要管理和扶持并重,探索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尤其要重視青年教師隊伍的意識形態能力建設?!扒嘟贰迸c學生年齡相近,與學生接觸較多,其意識形態能力對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
5.激發內在動力。思想自覺才能行動自覺,思想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因此,意識形態能力從根本上取決于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堅定理想信念;二是要堅持靜心從教,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更要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三是主動關注社會,廣泛涉獵多學科知識。很多問題如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政治學領域的民主話題、法學領域的憲政問題、新聞學領域的所謂“新聞自由”、社會學領域的公民社會等,往往附著大量意識形態因素,只有扎實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意識形態各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作者:宋佐東,作者單位為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