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發表時間:2018-12-17 來源:《黨建》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環節。按照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從新時代新的實際出發,不斷加強和改進。

  一、充分認識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況、新趨勢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變革的加速期、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全球化、信息化、工業化加速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復雜多變的環境,面臨不少新的情況。

  第一,復雜的社會問題帶來多樣、多變的社會心理。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市場主體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樣化導致社會利益結構分化、社會階層分化,社會利益關系日趨復雜,收入差距、貧富懸殊、行業差別、區域差別等問題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社會心理復雜多變,個體思想選擇性、獨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強,社會思想引導的難度不斷加大。

  第二,主流思想文化面臨的挑戰愈加復雜多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用一元思想文化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難度加大,意識形態斗爭曲折復雜。在思想文化領域,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先進與落后、積極與消極、主流與非主流相互交織,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任務很重。

  第三,網絡快速發展改變了社會交往和生活方式?;ヂ摼W的裂變式發展已經深刻改變社會面貌,一方面,“互聯網+生產”、“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生活”正在改變現實,新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休閑方式大量涌現,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構;另一方面,微信、微博等通信工具實現了人與人之間實時、隱蔽、互動的交流,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相互融合,促使社會交流更加活躍、社會思想更加多變、社會輿論更加復雜,網絡以從未有過的方式改變了社會交往和輿論生態,改變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

  與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相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本身也出現了一些新趨勢。

  一是分眾化的趨勢,即運用適合的教育形式、途徑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方抓藥”。二是綜合化的趨勢,在新舊教育形式、教育途徑、組織領導等方面實現不斷融合,各項工作同步推進。三是生活化的趨勢,即讓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融入生活。四是信息化的趨勢,在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實時、互動,提高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率、到達率、覆蓋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動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二、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也迎來新要求,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新方法。

 ?。ㄒ唬┦冀K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保持全社會思想上的高度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指導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思想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是我們黨、我們國家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實踐的檢驗。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前行的道路就有了明燈,才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挑戰。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帶領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又前進了一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旗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精神源泉。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基層單位和城鄉社區廣泛宣講,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宣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宣講各行各業為追求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引導廣大群眾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和運用。

 ?。ǘ┘訌娎硐胄拍罱逃?,激勵億萬人民群眾追求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夯實主流思想文化的群眾基礎。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好前景,在社會各個層面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要通過社會宣傳、媒體宣傳、主題宣講、座談交流、談心談話等方式,引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要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勤奮工作、樂于奉獻、長期奮斗,以強烈的進取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ㄈ┥罨枷氲赖陆ㄔO,追求崇德向善的高尚生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本質要求,其本質是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深化思想道德建設,一要抓好日常教育。把道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社區教育、職業教育、法治教育、單位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通過引導、規范、制約、懲戒等方法,使社會成員增強道德認同,遵循道德規范,形成道德習慣,承擔道德責任。二要堅持身體力行。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自覺踐行道德規范和社會規則,言行舉止守規矩,為人處世講道德,帶動更多的人踐行核心價值觀。三要實行典型引領。黨員干部、道德模范、社會名人、影視明星要帶頭遵守道德規范,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發揮示范作用,助力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四要注重法規制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法規、道德規范、行業規范、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傳導主流價值觀。

 ?。ㄋ模┩怀鰡栴}導向,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現實生活中,解決就業、就醫、教育等實際工作中的思想問題,必須同步解決這些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消除負面情緒和社會心理的根源。在追求高質量發展、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要關注民生民意民權,有針對性地交流溝通、增進共識、理順情緒。要加強對社會思想輿論的引導管控,對社會熱點問題加強輿情研判,組織開展交流溝通,積極開展正面宣傳,及時有效地消除群眾的誤解,化解社會矛盾。要把思想引導和文化服務結合起來,在重點工作推進中,工作關口前移,思想溝通跟進,多形式宣傳政策措施,多渠道收集群眾訴求,多途徑傾聽群眾呼聲,防范不良社會情緒滋生蔓延。

 ?。ㄎ澹┴S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

  一是以優秀的作品弘揚真善美。大力傳播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體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更加自覺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二是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實行政策、資源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薄弱地區傾斜,讓普通群眾享有更多的基本文化權益。三是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要進一步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發展,大力唱響網絡主旋律,使主流思想文化始終在網絡陣地發揮主導作用。四是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文以弘道,積極的文化活動可以傳播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可以傳承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可以傳播廣大群眾銳意改革、推動發展的精氣神,是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好載體。要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與參與的文化活動,讓更多的人分享快樂、享受生活、體驗幸福。(作者:邵子華,系浙江衢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