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黨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高校思政會精神,根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工作要求,堅持一體化構建、注重機制創新,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切實把各項工作的重音和目標落在育人效果上。
價值引領傳遞正能量。實施理論領航。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根本,開展“與信仰對話”“四進四信”“交大青年說”等活動,加強干部師生思想理論武裝。制定校院兩級中心組學習實施細則,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研討交流,提升學習實效;實施教師教育“雙百計劃”,舉辦青年教師暑期學校,每年暑期集中一周時間“深度學理論”“深度搞實踐”,5年實現了千名青年教師全覆蓋。夯實陣地建設。加強紀律約束,制定學校意識形態責任制實施細則和陣地管理辦法,夯實課堂教學、媒體平臺、學生社團等思想文化陣地,研發講座、論壇、報告會網上審批備案系統,把好校院系各級活動審批備案關;壯大主流輿論,推進媒體融合,講好交大故事,傳播好交大聲音。開展師德涵養。將教師政治理論學習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創新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效形式,思想教育學用結合務求實效;修訂出臺《擬聘師資思想政治表現考察辦法》《師資補充管理辦法》等,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課堂教學質量作為首要標準,在評聘和考核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加強網絡思政。主動搶占網絡陣地,做到平臺、隊伍、機制“三個建好”,微博、微信“雙微并進”,發揮“琪人琪語”網絡思政工作室和“高校輔導員聯盟”等新媒體平臺作用,制作傳播貼近師生特點的新媒體內容產品;將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科研成果統計、職務職稱評聘和評獎評優范圍;建立校院網絡輿情監控與引導機制,針對師生網絡熱點、痛點、關注點、疑惑點進行“點射式”教育,迅速反應有效應對輿情事件,弘揚網絡主旋律。
三全育人拓展新內涵。推進課程育人。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帶頭講,發揮思政課主渠道引領作用;堅持教研部集體備課、教學演示、教學督導,采用師生互動、主題討論等啟發式教學方法,提高思政課吸引力和獲得感;推出“名家經典領讀”系列選修課,深挖各類課程育人功能,形成課堂育人合力。注重文化育人。打造“長征組歌”“茅以升”“春之聲”等校園特色文化品牌;每年投入100萬文化建設專項經費,總結凝練“交大精神”,發揮校史、校訓、校歌育人功能,集中推出《知行校訓》《金士宣》等一批高水平文化書籍;制定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案,書法等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獲“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批示范項目;設計建設曾鯤化、葉恭綽等交大歷史人物雕塑,打造校園景觀文化帶,發揮校園文化濡染熏陶作用。強化實踐育人。拓展大學生思政工作新內涵,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將綜合素質要求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校-院-班-舍”四級學業輔導體系,搭建“五星文明宿舍”教育平臺,通過完善實踐育人新機制、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力度、健全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凝心聚力構建大格局。著力黨建鑄魂。優化教師、學生黨支部設置,制定《加強教職工黨支部建設實施意見》,推進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融合發展,單位教職工晉升獎勵、人才引進、評優評先等需征求黨支部意見,不斷激發基層黨組織創新活力;實施“大學生思想入黨”項目,制定《組織生活指導意見》,嚴格“三會一課”制度;將群團建設納入黨建總體布局,更好地發揮共青團團結凝聚青年的作用,夯實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基礎。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培養培訓、激勵考核等工作機制,推動思政和黨務工作隊伍職務職級“雙線晉升”,成立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職稱評審專項小組,并由校黨委書記任組長,落實思政和黨務工作干部職稱“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完善組織保障。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學校黨委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確一名校黨委副書記分管教師思政,其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統籌教職工思政和師德建設工作;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每年兩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專項督查,開展黨組織書記抓思政和黨建工作述職考核評議,并將結果作為干部考核和執紀監察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