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師范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三全育人”,探索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構建機制,形成一體化育人合力。落實落細思政工作主體責任,積極構建協同聯動、多方參與的育人機制,形成合力。一是完善協同領導體制。成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常委會每學期至少一次專題研究思政工作,校、院領導每學期給學生講授思政課成為“硬約束”。實施落實全面做好思政工作責任制,開展專項督查。二是優化協同運行機制。構建以學生、學院為主體,以教師、部門為主導,師生聯動、部門聯動、校院聯動的思政教育運行機制,實現“管理”向“治理”的轉變。三是健全協同評價機制,把思政工作育人要素納入人才培養核心指標體系,設計“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的績效考核辦法,年初下達目標任務、年中進行督導推進、年末實施專項考核,充分發揮各群體、各崗位、各方面育人功能。
整合資源,提升一體化育人實效。抓緊抓實整合育人資源,推動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貫穿全過程。一是整合教育資源。出臺《重慶師范大學本科生成長發展提檔升級實施辦法》,充分挖掘學工部、組織部、宣傳部、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等職能部門的思政教育功能。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落實從優秀輔導員、優秀大學生黨員中選任學生黨支部書記,納入干部競聘資格條件。選聘校院黨員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以及關工委老同志助力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整合課程資源。推動“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教學改革,設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工程”教改定向支持項目,開設“大學生領導力教育與開發”公共選修課程,深入發掘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推進日常思政教育課程化、學分化,把創新創業、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納入思政課教學計劃,由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共同指導,共計16.5學分。三是整合文化資源。統籌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校園山水草木、規章制度、人文藝趣等合力發揮育人作用,精心打造的《青春之歌》《寒夜》等100余件優秀校園文化精品持續浸潤學生心田。
拓展平臺,豐富一體化育人載體。聚焦聚力理想信念教育、價值觀教育、黨員教育、實踐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構建“五維同育”模式。一是實施黨建引領。設立特邀黨建組織員對接指導各二級黨組織工作,推選展示一批黨建工作案例,建成“互聯網+黨組織生活”網上黨建園地,實施“學生黨員承諾制”品牌活動。二是實施青馬引航。開設大學生骨干培養班和青年教師骨干培養班,形成“青馬1+1”特色品牌,累計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骨干3000余人,學校成為首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全國研究培訓基地”。三是實施典型引路。持續推進“立德樹人領雁計劃”,開展“榜樣的力量”等主題教育活動,352名優秀學子入選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連續16年累計面向十萬在校學子開展事跡宣講,形成“比學趕幫”可喜局面。四是實施實踐引育。構建“基于課程,面向全體,菜單導引,分段培養”的實踐育人模式,實踐鍛煉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實行實踐學分制度,搭建學校與黨政機關、企業工廠、社會組織合作育人平臺,開創社會實踐與思政課相結合的育人模式。五是實施朋輩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作用突出,學生自律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的導引功能明顯,大學生朋輩心理咨詢團年均接待來電來訪學生2000余人次,學生心理素質得到提升。
夯實隊伍,強化一體化育人保障。配齊建強協同育人工作隊伍,實現同向同行、互聯互補。一是推動形成全員育人格局。實施校領導聯系學院、處級干部聯系班級、政工干部聯系學生制度,專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推動全員共同關注、共同研究、共同創新思政工作。完善評優評獎榮譽體系,設立“金牌輔導員”“金牌教師”等評選,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發揮作為首要指標。打造專兼結合、校醫聯合、師生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團隊,推進“心理助人”向“心理育人”轉變。二是推進育人力量交流融合 。優選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德育導師、學業導師、實踐導師,引導教師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統一。推進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協作,構建線上和線下銜接“雙師同堂”育人機制,線上思政課教學以思政課教師為主、輔導員為輔,線下社會實踐由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分工負責,形成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