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馬福運教授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主力軍,正在進行著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工作創新,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面對已經邁入校園的“泛00后”大學生,思政課究竟應該怎樣提供導向正確、營養豐富的精神之鈣?6月5日,在講臺上摸爬了近20年的2017年度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影響力人物標兵、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馬福運教授對記者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提高‘親和力’和‘針對性’上下功夫,使學生通過思政課堅定理想信念、汲取人生智慧,獲得放飛人生夢想的強大思想力量?!?/p>
這是一堂普通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與現實選擇》。為了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馬福運從學生感興趣的熱播電影講到周邊的國際形勢,從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探索講到意識形態面臨的新挑戰……一個個生動的歷史畫面,一個個形象的現實故事,讓臺下的同學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谷玉玲一臉興奮地說:“馬老師能在不知不覺中,把原本感覺枯燥的理論講得深入淺出。他的課不但有高度、有深度,而且有溫度,貼近我們的生活?!?/p>
提出問題、鼓勵探討、多講故事,是馬福運上課的“法寶”。為了增加思政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和同事還探索形成了課堂敘事性教學、平臺情景式教學、基地體驗式教學、網絡延展式教學四種教學模式相互滲透、有機融合、功能互補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他們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平臺組織實踐教學。比如,讓文學院的學生通過對“兩會”報告的詞頻分析,把握國家政策的發展走向;讓音樂學院的學生通過一些情景劇或舞臺演出,加深對一學期來所學內容的理解;讓美術學院的學生通過繪畫作品,再現課堂教學內容;讓教育科學學院的學生通過拍攝視頻《師大好人》,以自己的視角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成果……
思政課的魅力哪里來?馬福運的回答是:來自于真理的力量,來自于直面現實的勇氣,也來自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
他說,要想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恰當的事例,把深刻的道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需要老師對相關理論和教材內容深入研究,及時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學,而不是簡單地“做教材的搬運工”。2018年,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獲得一級學科博士點授權。
辦公室的書架上放著一套快被翻散架了的馬恩選集,那是馬福運18年前讀碩士時買回來的。雖然后來他又陸續買了新的版本,但這個“第一套”他還是舍不得扔掉。這么多年在事業上的癡迷換來了沉甸甸的收獲:他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被鑒定為優秀;發表的論文8篇被全文復印,有的論文進入發表期刊的年度排名前十位;多部專著和報告獲得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河南省發展研究二等獎等學術獎勵;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專家”……
對學生充滿真情,對學院矢志不渝,對研究嚴謹執著。這,就是“姓馬”“信馬”“言馬”也“愛馬”的馬福運教授。最近,他正在研究紅軍長征的“河南元素”。為了系統梳理豫籍將領對長征的貢獻,他在半年間就買來上百本相關文獻?;蛟S,這就是所謂的“不瘋魔不成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