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堅持在理論傳播的內容和手段上下功夫,打好“陣地建設+內容建設”組合拳,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安源落地生根,成為凝聚民心的重要武器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神源泉。
靠前設置陣地,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
2018年,安源區率先在江西省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11個,實現了從區一級到村(社區)一級的全覆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整合區域內已有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農村祠堂、廉政廣場等場所,在田間地頭、百姓身邊開展宣講,實現了全覆蓋、無盲區、零距離,達到了“時時宣講、處處宣講、事事宣講、人人聽講”的效果,打通了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2019年,安源區突出重點、打造品牌,在孔原故居、高自立故居等紅色遺址開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點講好安源本土的歷史人物和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在宣講中不斷弘揚和傳承。
壯大宣講隊伍,打造樣樣精通“理論宣講輕騎兵”
2019年,安源區在各鎮街委和各部門遴選了20名理論功底和學歷水平較高的年輕干部組建了“安源好聲音”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吸納十九大黨代表、全國人大代表、黨員領導干部、身邊好人、道德模范、行業領軍人、致富帶頭人等各類先進典型代表作為客座嘉賓,不斷盤活現有志愿者隊伍和基層文藝隊伍的力量。段華勝“禁毒戒毒宣講團”、陳淑蘭“愛心媽媽幫教團”、劉樂萍“留守兒童關愛團”、章世惠“困境婦女兒童幫扶團”、白源“草根宣講團”、鳳凰“雛鷹宣講隊”以及青山朱迪如“鄰里盆栽課”、劉庚偉“夕陽書法班”、鄧啟芬“金曲教學”等文化志愿服務隊伍不斷涌現并常態化開展服務,通過宣講隊伍的多樣化實現了宣講主題的多元化。
豐富宣講內容,說好群眾喜聞樂見交心話
堅持“五單制”(組織列單、群眾點單、站所派單、義工接單、群眾評單)特色宣講模式,讓黨員群眾結合自身需求和愛好“點菜”,通過“送理論、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蔽拿鲗嵺`五送活動,重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掃黑除惡、作風建設、節能環保、農技科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主題,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群眾學出了收獲感、學出了滿足感、學出了幸福感,有效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2019年端午節,安源區高坑鎮裴家村開展“歡聚端午粽飄香 感恩奮進新時代”助力脫貧攻堅活動,安源融媒體中心對活動進行立體化手機直播,吸引了7萬多人次參與互動。國慶節期間,安源區鳳凰街北橋外社區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邀請轄區內的“金婚”夫婦同拍結婚紀念照,暢談70年來祖國的發展,“小家”與“大家”共襄盛舉,得到了社區居民們紛紛“點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安源大講堂”集中學習,讓黨的最新理論走深走心走實。
創新宣講方式,滿足新形勢下理論宣講需求
打破固有理念束縛,讓宣講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堅持以現場宣講為主,全區1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按照每月至少3次的頻率開展理論宣講,保障了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頻率和密度。堅持以網絡宣講為輔,利用“安源融媒”APP和“安源發布”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開設“e·講習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課堂”等專題專欄,將優質的理論宣講課搬上網絡,打破了宣講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了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堅持以文藝宣講為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興辦讀書社、書畫社、京劇社、舞蹈隊、文藝俱樂部,結合送戲下鄉文藝演出,圍繞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廉潔萍鄉建設等主題,將新理論新思想編排成歌曲、小品、春鑼等藝術作品進行巡演,讓群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加深對新理論、新思想的理解。2019年,共開展文藝宣講200余場,僅國慶節前夕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百姓大宣講單場就吸引了上千名群眾參加。(作者系萍鄉市安源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郭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