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沈丘縣實施“文化強縣”戰略 助推高質量發展
發表時間:2020-04-0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近年來,河南省沈丘縣緊抓脫貧攻堅總體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著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以文化城,以文潤城,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為縣域發展增添人文厚度、價值深度和形象風度,全力決勝脫貧攻堅,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文化助力

  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文化扶貧要求,引領脫貧發展之舵,補足群眾脫貧精神之鈣。把深化鄉村文化基礎建設、提升村級綜合文化服務能力作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加快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2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58個農家書屋、352處村級文化廣場、110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59個貧困村實現文化廣場全覆蓋。統籌加強城市文化陣地建設,加大文化陣地建設資金投入,投資1.1億元建成沈丘文化藝術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覆蓋。將文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按照文化引領、文化品牌帶動、文化產業延伸的工作原則,投入資金300多萬元,為所有貧困村安裝文化大喇叭及文體活動器材等,文化服務功能進一步得到提升。通過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全縣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條件,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文化活動場所,使文化脫貧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加強。堅持文化“三貼近”,本著文化扶貧原則,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了解群眾疾苦、反映群眾呼聲,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通過送文化、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等多種形式,提升文化惠民水平,2019年全縣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脫貧攻堅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動600多場次,受益群眾達30余萬人。電影下鄉共放映570多場次,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大力開展意識形態進基層、“道德講堂”“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評選”“移風易俗”等一系列主題活動,變“輸血”為“造血”,轉變群眾思想,全力助推群眾脫貧。2018年8月1日,沈丘縣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在周口市率先實現脫貧摘帽。

  留住鄉愁

  強化非遺文化保護

  強化鄉愁文化建設,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成立“沈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沈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工作領導小組”等領導機構,制定《沈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施方案》和《沈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方案》等規章制度。通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拉網式非遺普查工作,運用文字、錄音、錄像、圖片等多種方式建立非遺信息庫。以各級文化館(站)為載體,建立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展演基地6個,通過舉辦優秀成果展演展示、開辦輔導培訓班、拜師授課等方式,培養傳統文化接班人,不斷加強對民間文化傳承人保護力度。開展非遺項目進校園、進課堂、進鄉村、集中展演和交流活動300多次,成為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文獅子、顧家饃、清三彩、沙河大鼓等非遺項目12項,其中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1項、省級非遺項目名錄4項、市級非遺項目名錄7項,各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登記在冊人數為146人。2015年,沈丘縣被命名為“中國曲藝之鄉”。

  注重傳承

  創新扮靚文化品牌

  一是激活文化品牌。邀請臺灣110多位文化藝術家,成功聯合舉辦“中國·沈丘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海峽兩岸書法家共書《千字文》被評為2019年度全省涉臺十大新聞活動。舉辦“嶺南文化交流展”,促成南粵先賢館、河南省當代藝術館、沈丘縣文化藝術館、高劍父紀念館、歐廣勇藝術館五家文博機構共建。舉辦“薪火——王吉祥王穎生中國畫作品展”“何家英師生書畫展”“時全興中國畫故鄉回報展”“翰墨壺韻,錦繡中原——中國畫、紫砂壺、亂針繡、青花瓷展”等文化交流活動,推廣沈丘文化藝術,提升了沈丘對外知名度。

  二是彰顯文化影響。積極鼓勵本地文藝家走出去,擴大對外交流“朋友圈”。沈丘籍詩人、書畫家劉迅甫連續39年為全國各地農民義務寫春聯,沈丘籍著名作家劉慶邦,每年都向學生分享創作心得,播撒文化種子。文化從業者普高啟回鄉投資200萬創辦鴻儒書社,以書店為平臺,加入國學、書法、寫作培訓,有效豐富了沈丘文化服務市場。

  三是強化人才培育。沈丘籍文化藝術家們大力反哺家鄉文化事業發展。書法家馬奔回沈創辦了中國鄉村文化俱樂部,已經培養出30名優秀教師、100多名優秀學員和優秀農民文化藝術工作者,在沈丘農村掀起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

  四是弘揚鄉賢文化。設置好人一條街文化宣傳牌,開設沈丘好人網,薦評沈丘好人,選樹新鄉賢典型。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大力實施“一長廊兩展館一基地宣教示范陣地”建設,先后打造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陣地6個。包容開放,叫響大品牌,創建中華槐園國家3A級旅游區,著力打造以千字文文化、槐文化、槐資源保護為建設內容的文化園區;創意規劃千字文廣場主題園,全方位展示千字文文化,實現由“賣產品”向“賣文化”的轉變;創新融合,打造新品牌,將千字文文化與蒙學文化融合,槐文化與根文化相融合,成功舉辦“世界華人同書千字文”“世界華人尋根問祖”、蒙學經典誦讀等活動,開創了10國華人齊聚沈丘的先河,榮獲“河南省文化先進縣”榮譽稱號。

  以文化城

  助推高質量發展

  一是發展特色。堅持以地域特色文化為基礎,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群、產業鏈的集聚效應。推動玉文化產業園、中華槐園、中原紅木文化產業園融合發展,形成生態旅游、工藝美術、玉石古玩“三位一體”的文化產業格局。

  二是項目推動。積極挖掘開發民間工藝項目,打造優勢手工藝項目鏈條,齊門漆雕、顧家饃、步清齋毛筆、青三彩等一批具有沈丘地域文化符號特色的非遺項目,初步實現產業化。

  三是轉型升級。依托豫東電商批發物流園,22個鄉鎮農村電商服務店將沈丘特色文化產品推送出去,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分享經濟融為一體,形成“文化+互聯網”新型融合模式,推動全縣文化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

  四是樹強企業文化。圍繞工業興縣、開放強縣目標,提升企業文化內涵,打造以金絲猴奶糖為龍頭的食品產業文化、以晶鑫網業為龍頭的造紙網產業文化、以龍峰新材料為龍頭的電子科技產業文化,塑造企業文化精神,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04億元,位居全市第二位;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15.4億元,總量連續六年位居周口市第一。幾年來,沈丘縣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縣、雙擁模范縣和全省紅旗渠精神競賽活動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先進單位,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復檢。(作者系河南省沈丘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郭 宇)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