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創意點亮鄉村 藝術助推振興
發表時間:2020-04-0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從2019年開始,浙江省寧波市寧??h與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大學生團隊合作,開展藝術與鄉村融合的社會實踐活動。幾個月的時間共實施了兩期項目,寧??h葛家村的村莊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葛家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偏遠小山村,變成各路媒體競相采訪報道的“網紅村”。

  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大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研究成果運用于農村社會實踐,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融進去才能見真情。大學生團隊真正在村里扎下來做事情,第一次來,就在葛家村住了12天,第二次來住了20多天。 他們一到村里,就挨家走訪農戶,與村民促膝談心,與村民交朋友,了解村民的愿望和需求,聽取和吸收村民的意見。他們提出的方案符合村莊的實際,不搞大拆大建推倒重來,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他們每天吃住在村里、研究在村里、創作在村里,與村民進一家門、成一家人、干一家活,完全把自己當成了村民中的一員,認真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和風格特色,正是憑著真心真才真干,他們很快就融入村民的生產生活之中,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接納,也得到了鎮里和縣里的充分認可和大力支持。

  接地氣才能見實效。大學生團隊剛到村里時,先由村干部召集村民聽課,他們特意設計了PPT,講理念、說案例,介紹其他地方村莊的成功經驗。但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愿聽以至不來聽,甚至有人懷疑他們是來騙錢的,講幾堂課拿了錢就走了。團隊發現問題后馬上改變做法,改先講后做為先做后講、邊做邊講、邊講邊做,和村民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搞建設,以融合設計的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不僅設計打造出了千年畫廊、玉蘭王院、仙絨美術館、桂知苑等40多個共享藝術空間,改變了村容村貌,還提升了村民的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打開了村民身邊的藝術殿堂之門,葛家村也成為以融合設計開啟“藝術振興鄉村”模式的發源地。

  讓藝術回歸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也要回歸生活,藝術只有與生活同呼吸共命運,其生命之樹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藝術能夠走入村民的心田。以藝術為支點,讓村民發現美、創造美,以美為善、以善為美,從而促進鄉村文化、文明、文創、文旅等全面振興,是個很好的創新,也是推動當前農村新一輪發展的良好途徑。藝術具有啟蒙作用,它本身就存在于民間,許多老百姓藝術水平很高,農村有很深的藝術根基。在“原來藝術就是這樣,原來我也可以做,而且能做得更好”這種全新認識下,村民參與的熱情高漲,主動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潛在的藝術細胞被充分激活,于是在他們手中,竹子、木頭、鵝卵石,以及各種布料的邊角料等,變成竹簾、竹燈、玩偶等藝術品。

  藝術能改變村民的精神世界?,F在村民物質生活條件好了,對精神文化生活有著更高的要求。物質的改變帶來村容村貌的變化,也促進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變。鄰里關系更融洽、和諧氛圍更濃了,有的村民主動拆除與鄰居家的院墻,使庭院景觀相互貫通;有的鄰里間摒棄十多年的嫌隙、重歸于好,互相取長補短,還幫助改造相鄰的庭院。村民更講品位和品質,家家戶戶自己動手改造庭院、美化家庭,亂扔垃圾的現象基本沒有了。村里的凝聚力更強、向心力更足了,原本破破爛爛的角角落落,村里要改造成小公園,村民全部同意,甚至有的拿出自家空閑的宅基地,提供給村里使用。

  藝術能夠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鄉村振興的實施必須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喚醒村民的聰明才智。在兩期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藝術與鄉村碰撞融合,點燃了村民的激情,激發了村民設計鄉村、建設鄉村的內生動力,使整個村莊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喚醒了沉睡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本。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動員、齊上陣、齊干活,改造村莊、美化家園、扮靚生活,不僅提升了鄉村的品位,也讓村委班子精誠團結,干群關系和睦,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驟升。

  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

  村民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體。藝術助推振興致力于喚醒村民的藝術基因,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把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

  變群眾在邊上看為群眾主動干。努力破解以往干部干、群眾看,政府大包大攬的現象,將藝術設計與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相融合,把藝術設計創造融入與村民有直接利益的項目中來,既讓村民看得到、學得會、做得來,也讓藝術成果留下來、用起來、維護好。要從小事情做起、具體事情做起、群眾身邊事情做起,讓大家看到:有錢的村可以做,沒錢的村也可以做;有錢的村民可以做,沒錢的村民也可以做。正是這樣齊心協力、踏踏實實地努力,才使得葛家村有了較高的知名度,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

  變“送”藝術為“種”藝術。藝術家進村不是稀罕事,但過去主要做法是給鄉村做規劃搞設計,開展一些培訓,村民參與度較低。而大學生團隊走進葛家村,一開始就是讓村民成為主角,變被動為主動,讓村民去追求藝術美。設計團隊是點撥者,通過設計和藝術,把鄉村內在的美和文化挖掘出來,賦予嶄新的樣式,體現村莊的特色,再呈現給村民和社會。這樣村民就會有生生不息的創造力,村莊也會有延綿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變自己埋頭干為帶動別人一起干。干部可以帶領村民干,村民也可以帶動村民干;本村可以帶動,外村也可以帶動。大學生團隊進駐葛家村,使藝術和鄉土的碰撞擦出了絢麗的火花,村民既是設計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也是傳播者、推廣者和維護者。從最初四人藝術設計團隊進村到二期項目已有78名村民參與設計,分成布藝、木工、瓦工等7個設計組,并向外派出人員幫助周邊村莊搞藝術設計和建設,村里的毛竹、布藝等原材料和產品也不斷向外輸出。目前,葛家村已經與周邊一些村莊簽訂了融合設計藝術促進鄉村建設結對協議。接下來,葛家村要不斷培育和輸送更多的優秀鄉土藝術家,在持續推進藝術振興鄉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者:李正平 單位:寧波市委宣傳部)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