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疫情下的生命教育課
發表時間:2020-04-08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各級領導干部是否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也考驗著我們的企業、學校以及我們每一位公民的定力、智慧和韌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關注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然而,學什么?教什么?在科學合理安排疫情下的課程教與學的同時,還應關注如何上好疫情下的生命教育課。

  突發疫情 呼喚生命教育的理性回歸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生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早在2005年,上海就頒布了《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簡稱“兩綱”),走在國內中小學生命教育的前沿。之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學會生存生活”,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要求。教育部頒布《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強調“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蛾P于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思政課教學組織工作的通知》,明確了“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

  疫情來襲,“生命教育”被“激活”,但它是“應急式”“全媒體”的。它警醒我們,靜下心回到教育原點,重新定位生命教育的結構與功能,區分日常與疫時生命教育的結構與功能異同,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乃至全民終身生命教育體系,完善多層次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建強生命教育“大團隊”,切實完善生命教育的可持續新常態。

  直面疫情 分析生命教育的結構與功效

  面對此次疫情,我們關注以下兩個新問題:其一是科學理性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生命教育應該具備怎樣的結構與功能?其二是生命教育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怎樣發揮作用?

  1.區分結構,生命教育既是理論大課又是實踐大課

  生命教育是全民生命理論大課,它以生命的豐富性與發展性為教育內容,引導人們追問生命意識、生命意義和生死問題,它與文史哲、心理學、科技、政治、經濟等緊密關聯,讓學生對生命有足夠的珍視與敬畏;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學會尊重生命,尊重個體,關愛生命,關愛社會。

  生命教育又是全民生命實踐大課。人的一生在不同階段都有可能面臨生命困頓,都需要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重大突發公共安全或疫情來臨之際,需要強化培養學生和全體社會公眾應急避險的能力與素養,掌握特殊場合的求生平安法則,幫助別人,疏解壓力,糾正偏差,讓更多人懂得疫時的自我防護更為關鍵、更低成本、更為高效。

  2.明確職責,生命教育既要縱向貫通又要橫向協同

  生命教育實施縱向貫通,即對接上級政策文件要求,部署自身方案,完善原有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從上而下,貫徹落實,無論是線上課程、疫情知識講座還是疫情知識推送、心理輔導微課,都是每位學生必修的生命教育大課。

  橫向協同是指打破自有系統,突破學?!皣鷫Α?,跟外界各部門各單位建立密切聯系,服務全民。在學校日常生命教育的同時,疫情時更多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全社會民眾的應急教育,將傷亡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生命的“長度”,追求生命的“質量”。

  3.精準施策,生命教育既有宏觀層面又有微觀層面

  從宏觀層面看,“生命”和“生命教育”應成為今后的“日常語匯”和“關鍵詞”,我們應堅持預防和推進相結合。全社會將建立起與疫情同步的心理健康支持、生命重建和健身運動;養成待人接物“一米線”距離、打噴嚏和咳嗽自掩口鼻等禮儀文化的自覺化;摒棄申報不誠信不主動不自覺、對確診病患的隱私網絡公開與人肉搜索等不良甚至違法行為。對生命本身及其價值意義的自覺,應該成為一種全民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被時代需要,它將真正服務于“全民終身”。

  從微觀層面看,生命教育應是分片區精準施策的。在疫區和高風險區,容易出現悲觀宿命論和世事無常的觀念。當人們對生命的看法越積極,也就會更加珍視平時因忙碌而忽略的家庭幸福和精彩生活。我們一方面強化心理疏導,減緩恐懼與焦慮,另一方面要引導大家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與價值,激發人們對自然的謙卑和對生命的熱愛。

  應對疫情 確保生命教育的可持續新常態

  疫情要求防控工作做到全覆蓋。這也給上好“生命教育”大課打開了實施通道。疫情防控期間和今后一段時間,如何上好“生命教育”大課,應著力完善對象全覆蓋、內容多層次、參與大團隊的生命教育體系。

  1.建立對象全覆蓋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

  疫情下,高校應及時補上生命教育這一短板。學校應開設生命教育類公共基礎課與核心通識課、通選課、新生研討課等在內的選修課,形成有機的“全鏈條”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做到理論學習與實際體驗、顯性傳授與隱性滋養、日常與疫時應急三個“相結合”,讓生命教育通過課程體系設置實現學生全覆蓋,讓師生養成生命共識。如上海大學在全校新生夏季學期“思想道德修養實踐”課中設置“生命教育”必修模塊,面向全校人文經管大類新生設置“生命科學導論”作為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另外配備“生命的奧秘”“生命智能”等5門核心通識課。此外,學校還設有多門心理健康類課程。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大學正值冬季學期,教師結合課程特點在線同步融入生命教育,如“創新中國”課程班,學生通過“學習通”提交“疫情里的走心話語”,做成生命教育專輯推送。

  2.整合和調適疫時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

  一是整合與調適教學內容。疫情期間,生命教育要做到既“頂天”又“立地”?!绊斕臁笔侵赋缴R讓學生多反思價值,領悟生命的博大內涵,培養尊重大自然的態度,做到天人和諧;“立地”是指及時增補疫情防控知識,增添“危機管理和應對”等,組織疫情防范訓練,快速提升學生防疫應變能力,有能力的學??砷_發“生命教育”開學第一課,組織學生完成在線學習和考核。二是選擇與引入即時素材。生命教育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疫時的生命教育內容最為真實鮮活。教師要做到第一時間“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如“形勢與政策”課程班布置“‘逆行者’——我身邊的抗疫故事”學生作業,充分體現生命教育的時度效。

  3.完善疫情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間的生命教育共育機制

  一是調動各方參與生命教育,建強工作“大團隊”。組織校內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保衛干部,引入公共衛生專家和一線抗疫社會事務部門人員等,聯袂開展師資線上業務培訓與輔導。二是挖掘抗疫資源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感受全社會正在形成的熱愛抗疫英雄、尊重抗疫英雄、回報抗疫英雄的正能量氛圍。三是發揮家長學校聯通機制,用好家校共育信息化平臺,通過家校在線互通、了解學情,引導學生加強自我防護,珍惜生命。(作者:顧曉英 單位:上海大學)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