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六隊(以下簡稱四一六隊)自20世紀60年代成立以來,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環境保障和地質技術支撐”的歷史使命,為國家找到了不少好礦和富礦。為鼓勵廣大干部職工繼續發揮技術優勢,在找水找熱找氣、土壤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測繪地理信息、基礎工程建設等方面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四一六隊黨委積極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大力培育職工以苦為樂的奉獻精神、趕學比超的敬業精神和不斷求索的工匠精神,打造了一座寶貴的精神富礦,獲得了全國地質勘查行業“優秀地勘單位”、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文化建設”工程培育職工以苦為樂的奉獻精神
盡管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和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新時代地質人的工作艱苦程度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夏頂烈日,冬冒嚴寒,風餐露宿,每天或是在深山老林中徒步踏勘十幾公里,或是在黃土飛揚的施工一線忙碌十幾個小時,仍是地質人的工作常態。如何讓從小在蜜罐中長大的地質新兵在艱苦的環境中快樂地工作,并一直堅守下去,是四一六隊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四一六隊近幾年在全隊大力實施“文化建設”工程,通過優秀企業文化的感召力讓職工在工作中以苦為樂、以苦為榮。
大力弘揚“三光榮”“四特別”傳統文化。地質系統在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的“三光榮”傳統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四特別”精神。建隊以來,幾代四一六隊人始終牢記使命,立足于平凡崗位,不畏艱險,保持昂揚的精神風貌。近年來,四一六隊更是加大了傳統文化精神的宣貫力度,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征文比賽、主題演講比賽、主題老照片展,回憶和懷念過往的激情歲月和精彩瞬間,通過大力弘揚地質人“三光榮”“四特別”傳統文化精神,為新時代的地質新兵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行動指南。
積極培育具有時代和地域特色的“三立文化”。近年來,面對國家戰略的逐步調整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四一六隊集合內外智慧,重新定位角色和責任,設定了戰略愿景,明確了執行理念,制定了行為規范,培育和形成了具有湖湘特色的以“為天地立心、為地質立功、為人生立義”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體系,并在全隊大力宣貫?!叭ⅰ蔽幕w系既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有面對新形勢的應變和布局,導入了CI戰略,建立了理念、行為、視覺“三大識別系統”,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通過先進文化生產力打造單位核心競爭力,促進職工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典型選樹”工程培育職工比學趕超的敬業精神
近年來,四一六隊積極選樹和宣傳在各個歷史時期反映地質工作特色、體現時代價值的先進典型人物和集體,主動講好模范地質工作者和先進集體為祖國地質事業奮斗圓夢的故事,大力宣傳地質精神,通過先進典型的感染力激發廣大干部職工愛崗敬業精神,在全隊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暢通渠道發現樹立典型。四一六隊一方面通過年度性的評先評優活動,從各部門選拔先進典型,如每年都會舉辦文明職工、優秀黨員、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另一方面,從省市勞動模范、省市道德模范的推薦報送中,通過民主推薦、群眾監督、組織審查等程序挖掘先進典型,把那些特色突出、事跡過硬的先進典型推薦到上級部門。
逐層推進學習宣傳典型。四一六隊堅持從內部做起,在發現好的典型后,先充分發揮隊報、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隊內宣傳平臺作用,讓典型事跡在全隊干部群眾中傳播,得到內部職工群眾的廣泛認可后,再通過組織典型事跡報告會、座談會、表彰會等方式進行宣傳,然后主動加強與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媒體的溝通聯系和配合協調,讓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走出去。近年來,四一六隊涌現出了“中國好人”徐輝煌、湖南省“最美地質人”曾桂華、湖南省“踐行三嚴三實好干部”張國華等一批先進典型,以及數十名各級“勞動模范”“芙蓉百崗明星”等。
“質量強隊”工程培育職工不斷求索的工匠精神
近年來,在大力抓好黨建工作的同時,四一六隊圍繞中心工作,通過“質量強隊”工程狠抓項目質量,收到了良好成效。鼓勵科技創新,進一步促進了廣大技術人員在各自專業領域不斷求索,培育了一批具有工匠風范的技術型專家,實現了人才培養和單位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一六隊大力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一方面,全隊一直沿襲著開展多年的“導師帶徒”活動,為每位新入職職工配備一名經驗豐富、技術全面的導師,充分發揮技術骨干的“傳、幫、帶”作用。另一方面,鼓勵職工繼續深造,著力培養技術骨干力量。目前,全隊擁有各類技術人員共418人,局“十百千”專業技術人才3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1人。近年來,四一六隊承擔了6項省部級和廳局級重點科研課題;在測繪地理信息產業方面,自主研發了8個系統軟件獲得了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獲得了國土資源部“十二五”科技與國際合作先進集體稱號,并榮獲了30多項省部級成果獎和科技獎。 (作者系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六隊黨委書記 彭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