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農安現象”
發表時間:2019-10-15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為全國50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之一,吉林省農安縣全力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新路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農安現象”。

  強化高位統籌,提升文明實踐工作組織力

  在組織領導上提供保障。農安縣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和副縣級干部構成的領導機構,縣委書記及鄉(鎮)、村“一把手”分別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第一責任人,并兼任同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隊長,形成了三級書記帶頭抓文明實踐的責任體系。同時,堅持文明實踐工作與全縣重點工作的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落實了縣級領導聯系指導、包保督導等工作機制,定期不定期派出工作人員分赴各鄉鎮(街道)、村屯(社區)開展巡回式督導,進行跟蹤問效檢查,對工作滯后的單位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實現了文明實踐督查指導全覆蓋、有實效。

  在頂層設計上做足文章。農安縣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組織召開全縣動員大會,專題學習了中央和吉林省、長春市相關會議及文件精神,統一了對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思想認識。為打出文明實踐特色組合拳,堅持深入調查研究,搞好頂層設計,認真研究制定了科學合理又務實管用的1個總方案和9個分方案,即《農安縣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的實施方案》和《農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建設具體實施方案》《農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五單”運行機制實施辦法》等9個分方案,形成了“1+9”制度體系,實現了開展活動上有方向指引,具體實施上有章可循。

  在基礎保障上加大力度。加強人力保障,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下設綜合指導等4個組,共計45人。各組長組員均是在各單位抽調的精干力量,與原單位脫鉤,專職抓文明實踐工作。加強辦公供給,專門安排了辦公室,占地面積近400平方米??h財政優先撥付經費100萬元,配齊辦公設施,并將文明實踐活動保障經費列入2019年度財政預算。同時,事務局每天都專調2輛車,供辦公室人員下鄉調研督導使用。

  強化載體創設,激發文明實踐工作創造力

  探索“3625”模式,著力構建特色運行體系。農安縣通過調研探索,推出了富有本土特色的“3625”運行模式。建立了縣鄉村3級服務陣地,創設了理論和政策、教育、法治、文化與文明等6大服務平臺,培塑打造了黃龍府新時代文化藝術節和新時代豐收節2大服務項目載體,形成了平臺亮單、中心派單、隊伍接單、基層報單、群眾點單5個運行機制,全面提高服務靶向精準度。去年元旦開啟的黃龍府年貨大集就是特色模式全軌跡運行的例證縮影:群眾通過手機APP點單到信息與融媒體平臺并上報到縣實踐中心,中心委派文化與文明、科技與科普平臺策劃推出黃龍府年貨大集服務項目,通過設立舞臺表演區、春聯福字贈送區、商超雜貨展區等5個大區,滿足了群眾的物質和精神雙需求,吸引了周邊10余萬群眾參與。

  豐富創新載體,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滿足群眾需求,堅持集中大型與分散小型相結合,推出了“幸福農安·文明先行”“致敬勛章·關愛現存老兵”“圓夢六月·愛心助考”等10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順應基層群眾需求,開展了“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普及宣講、“放心農資下鄉”“關愛貧困家庭”等專項志愿服務活動120多場次,直接受益群眾5萬余人次。結合干部作風大整頓,深入開展“千名干部訪萬戶”活動,為群眾辦實事630余件,息訪122人次。結合生態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行動,深入開展“捍衛生態、護我藍天”“走訪千家、幫扶百戶”等活動,發放傳單2萬余份,清理生活垃圾122噸,走訪慰問群眾522戶,使得活動疊加,收到了“1+1>2”的效果。

  激發社會力量,推動文明實踐共建共享。為進一步激發民間社團等社會組織公益奉獻功能,農安縣出臺了《民間社團(社會團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支持和獎勵辦法》,培育了30余支社會和民間志愿服務隊。積極引導和充分利用全縣170多個小劇團、小戲班、小詩社、小協會等民間團體和社會力量,把文明實踐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有效提高了群眾積極性和參與度。巴吉壘鎮四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采取農民自編自導、自發組織賽詩會、民歌賽等形式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深深吸引了包括長嶺、德惠等縣內外7個鄉鎮的農民參加,實踐了民間力量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真正變“單打獨斗”為“共建共享”。

  強化路徑創新,增強文明實踐工作發展力

  聯建融媒體中心,解決“各自為戰”問題。農安縣既是建設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同時也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縣。通過工作發現,雖然兩者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根本目標一致,都在于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因此,縣委宣傳部作為主責部門,創造性提出并探索實施“兩個中心”相貫通的新路子,有效解決資源整合難、群眾點單難、過程追蹤難、考核評估難等實際問題。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充分整合全縣志愿服務資源,統籌理論政策、教育法治、文化文明、科技科普、健康體育等項目,在融媒體中心設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指揮互動平臺,通過PC端、APP端和微信端實現工作聯動,采取“平臺亮單、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隊伍接單、基層報單”方式,將群眾需求搜集、任務分配指派、過程實時跟蹤、處理反饋上報、績效考評分析、結果反饋回復6大環節整合為一套全流程、標準化的在線管理指揮系統。這樣可以實現志愿者隊伍多層級在線統一管理,借助融媒體中心把服務從網下做到網上,把溫暖從指尖傳遞到心間。

  樹立典型精品,解決“缺少樣板”問題。針對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探索與開創性,農安縣在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同時,發揮示范引路作用,打造工作標桿,解決基層站所工作缺少樣板問題。著力打造了開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合隆鎮陳家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幾個精品示范樣板,從組織架構、基礎陣地、志愿者隊伍、品牌服務項目、工作運行制度和機制體系等方面,全力加強視覺體系(標識、制度、展板等)、實踐體系(志愿隊伍、志愿項目、活動開展等)和成果體系(文本、圖片、專題片等)建設,并在全縣培訓推廣,使之有規可依、有例可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在此基礎上,分別在縣鄉村三級選樹亮點,全縣按照五個片區劃分,分別確定1-2個鄉鎮為文明實踐片區中心所,形成典型引路、梯次跟進全局鋪開的良好態勢,輻射帶動片區文明實踐協調互動,繪就一幅以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

  發揮鄉賢作用,解決“話語溫差”問題。講群眾語言是一種交流藝術,是一種工作能力。群眾喜歡“土話”“實話”“家鄉話”,而鄉賢作為群眾的身邊人、“土話專家”,更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農安縣注重從退休干部、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致富能手、先進模范人物等群體中選有精力、有能力的新鄉賢積極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產生良好社會反響。如縣高級中學教師王清泉,擅長成人合唱教學和群眾文化輔導,他幽默風趣的鄉村俚語式風格深受群眾歡迎。他先后在10多個鄉鎮文明實踐所建立文化輔導站,教授歌曲、樂器演奏,培養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鄉土文藝骨干。

  引入第三方智庫,解決“技術溝坎”問題。試點工作進入中期,一系列核心理念需要錨定,一些焦點問題需要解決。第三方機構作為輔助政府提高決策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的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重要力量,以其獨立性、創新性、開放性備受青睞。農安縣在自我審視和反思的同時,有了更高層級的追求,主動自我加壓,自我提標,積極引進第三方機構長春益創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歷時一周,對縣內實踐中心、平臺、所站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合理化建議20余條,用其高質量、前瞻性、戰略性、實證性的研究成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把脈問診,提供智力支撐。

  通過一段時間以來的文明實踐,農安縣的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獲得了相關領導的高度評價,黑龍江、河北等兄弟省份十多個市縣考察團都給予好評。中央文明辦《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愤€對農安縣的做法進行了推廣交流。 (作者系中共農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農安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徐志成)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