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眾工作的“延吉模式”
發表時間:2019-10-15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吉林省延吉市作為全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之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斷加強改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著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一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發展,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延吉模式”,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加強組織領導

  2018年11月25日,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市委書記任中心主任,常務副書記和市長任常務副主任,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副市長等3名市委常委任副主任,辦公室設在市委宣傳部,宣傳部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另有28名相關正科級單位一把手任領導機構成員;組建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教育中心,為市委宣傳部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配備11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面向基層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相關工作;在鎮、街道和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鎮黨委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書記任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在村、社區和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社區和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書記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

  延吉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市委巡察工作范圍,全市年終考核中設置分值,專項考核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情況,為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開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標準。在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下,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順利有序開展,真正做到“群眾聚集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覆蓋到哪里”。

  建立四級體系

  延吉市整合各方資源,夯實陣地建設,打造中心、所、站、基地(點)四級工作陣地,形成“點線面”立體化輻射體系,使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覆蓋全市、遍布城鄉。投入330萬元用于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目前,全市共設立1個中心、23個所、291個站、19個基地(點),覆蓋全市4個鎮、6個街道、7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54個行政村、76個社區、54所學校和16家醫療機構等領域,并全部按照“有固定場所、有統一標識、有專人負責、有工作制度、有活動項目”的要求,推進標準化建設。在延吉國際空港區保稅物流中心建設1400平米,集工作展示、文明體驗、辦公、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延吉市著力打造了總隊、支隊、分隊、注冊志愿者四個層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隊伍。市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由市長擔任總隊長;總隊下設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和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等5支專業志愿服務支隊。同時下設巾幗先鋒、青年先鋒、衛生健康、各鎮、各街道等若干綜合志愿服務支隊,各支隊下設若干專業志愿服務分隊,面向鄉村和城市開展理論宣講、政策宣講、科學普及、農技培訓、文藝演出、音樂美術指導、運動健身指導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此外,還出臺了《延吉市志愿服務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延吉市志愿服務工作禮遇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志愿服務工作。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達79558人。

  滿足群眾需求

  基層群眾有呼聲,文明實踐有回應。在提供志愿服務過程中,延吉市本著貼近群眾的原則,了解群眾所需,服務群眾所急,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根據群眾需求有的放矢地安排志愿服務活動,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延吉市繪制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流程圖》,擬定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派單流程》,設計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需求及辦理進度表》,實現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服務團隊“接單”,中心“結單”等功能。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時,努力實現“瞄準群眾需求、精準提供服務”,采取本級優先解決,難點向上申報的辦法,逐級消化一般問題,合力破解難點問題,實現各層級有效貫通,盡力滿足群眾相關需求,保障相關工作有力開展。

  開展志愿服務

  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共開展了426項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總時長達到16904小時。為近5000名群眾解決了理論政策、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身體育等方面的現實需求。

  延吉市在推進鄉村人居環境和鄉風文明建設的同時,深入挖掘、整理東北抗聯革命斗爭遺址遺跡,打造一批紅色文化景址,幫助各鎮村發展紅色旅游經濟。以小營鎮五鳳村為例,由市委黨校幫扶打造紅色旅游線路。5月共接待6個團隊300余人次,6月共接待13個團隊831人次前來參觀學習,該村的宣講人員主要由了解村內情況及紅色歷史的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黨校老師組成,接下來將進一步培養熟悉本村歷史沿革、了解民俗文化、和群眾打成一片的老黨員、老干部、鄉賢等充實到宣講員隊伍當中來。并進一步依托紅色景址,挖掘革命故事、人物傳記,將其注入宣講活動中,通過活用紅色文化,達到不忘歷史、建設現在、面向未來的目的。

  城鄉互助聯動

  結合城市比重大、農村比重小的實際情況,延吉市積極推動“城鄉結對共建,城市反哺農村”的城鄉互助“聯動”模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延吉市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一體化”推進。

  全市7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54個行政村、76個社區結對共建,共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教育系統將全市54所學校,劃分為9個片區,每個片區包含城鄉兩部分,片區內,城區學校帶動鄉村學校開展教學研討、送課下鄉等志愿服務活動,依托鄉村少年宮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衛健局發動城區醫院積極與鎮醫院及村衛生所結對共建,經常性開展醫療衛生常識講座、送醫下鄉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堅持品牌引領

  在志愿服務活動和志愿服務團隊打造上,延吉市堅持品牌引領,逐漸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項目,使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目前,已包裝推進了“黨建陽光能量”、名師骨干“送課下鄉”、“情暖童心”關愛未成年人、“春雨工程”文化惠民下基層、“金達萊紅”文化惠民演出、“傳承紅色基因,重走抗聯路”志愿宣講、“攜手新時代 共樹好家風”“心系夕陽”關愛空巢老人等26項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品牌活動。打造了北山街道“雷鋒班”志愿服務隊、建工街道“七彩虹”志愿服務隊、新興街道“金達萊”志愿服務隊、朝陽川鎮“能人宣講團”等4支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品牌團隊。

  出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積分評定實施方案》,以“黨愛超市”為平臺,通過讓村民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獲得積分,再用積分換取米面糧油等商品的方式,建立正向的積分獎勵機制,推行“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升精氣神,全民共建美好鄉村”的新模式。目前,延吉市已建立56個“黨愛超市”,配套和募集資金共56萬元、物資3萬余件,已發放積分16萬余分,村民兌換商品達8000余件,受益人數達到13535人,切實提升了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充分調動了農村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群眾共享成果

  延吉市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個平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新理論,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著眼凝聚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讓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在基層實起來、強起來,讓廣大群眾共享新時代文明建設成果。

  延吉市整合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和活動資源,打造理論宣講平臺508個、教育服務平臺93個、文化服務平臺204個、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94個、健身體育服務平臺59個,五大類平臺統籌使用,協同運行。目前,已開展理論宣講活動821次、教育服務活動187次、文化服務活動735次、科技與科普服務活動123次、健身體育服務活動279次。

  促進民族團結

  延吉市作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城市,朝鮮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8%,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時,把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鞏固邊疆穩定放到首要位置。

  為把黨的理論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文化技能更好地傳遞到朝鮮族群眾身邊,延吉市創新開展“朝+漢”雙語宣講,針對新形勢下不同群體、不同對象、不同宣講需求,用淺顯易懂的百姓話、民族語把大政事、大理論、大政策講明白,目前已經開展雙語宣講20余場。

  結合延吉市朝鮮族青壯年多半赴海外或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務工,家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較多的情況,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時,有針對性地組織專業隊伍開展特色活動。全市共有關愛未成年人、小蒲公英、保護兒童愛心協會等近10支專業志愿服務分隊,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的關懷慰問、健康體檢、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課業輔導、心理輔導、文藝演出、體育運動、科技體驗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安撫穩定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家庭,實現社會層面的和諧穩定。

  全市共有民族團結宣講、維護民族團結等近10支專業志愿服務分隊,他們積極深入社區、村屯、學校開展民族團結宣傳宣講,組織開展“學說民族語言,學唱民族歌曲”“民族團結文化日”“民族團結鄰居節”等一系列民族團結特色活動,為打造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諧融洽的民族關系作出積極貢獻。通過上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終達到了穩定社會環境、助力邊疆鞏固的目的。(中共延吉市委宣傳部)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