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傳承紅色基因 發揚紅色傳統
發表時間:2019-07-11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是革命老區,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川南工農革命軍獨立團的成立地,也是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策應中央主力紅軍轉移的轉戰地,留下了眾多紅色遺址、遺跡和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近些年來,長寧縣采取有效措施,建設和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思想政治建設取得可喜成果。他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打造紅色基地

  長寧縣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為了弘揚長征精神、發揚黨的光榮傳統,更好地加強國史、黨史教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爭取和自籌資金2500多萬元用于梅硐鎮余澤鴻烈士紀念館修繕和雙河鎮登云亭紅色遺址、遺跡修復,余澤鴻故居和余家祠堂成功申報為川南特委會議會址,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還修建了紅色廉政教育館等紅色場館,并精心進行布展。在縣城大魚塘廣場修建了余澤鴻、王澤嘉、袁敦厚3位革命烈士作為背景浮雕人物的《鳳舞九天》城市雕塑。在梅硐鎮啟動中共川南特委會議會址修復工作,已經完成規劃設計。目前,全縣有8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年開放,讓干部群眾重溫革命歷史、學習革命精神,僅余澤鴻烈士故居近兩年就有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宜賓市紀委等市內外單位和社會團體198個,共13萬人次前來參觀、瞻仰,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出版紅色書籍

  為了延續歷史文脈、傳承紅色基因,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新鮮教材和資料,縣委宣傳部、縣老促會等部門和人員編寫了大量紅色書籍,僅近兩年就編寫了《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專輯》《四川紅軍第四路游擊隊專輯》《長寧縣解放初期征糧剿匪專輯》《長寧縣革命斗爭史》《革命老區長寧縣》《余澤鴻烈士》《余文涵烈士》等7本紅色書籍??h委協調有關部門將3萬多冊紅色書籍送到全縣機關、鄉鎮、社區、學校、農村和部隊。目前,還有《紅色記憶》等9本紅色文化叢書和18本鄉土教材讀本正在編寫之中。紅色書籍為干部群眾了解長寧紅色歷史、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三、重溫紅色經典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部署下,有關部門多次組織黨員干部追尋紅色足跡,尋訪紅軍游擊縱隊轉戰長寧路線,重溫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經常組織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看紅色影視,重溫那段革命戰爭的烽火歷程;創推紅色影視精品,協助有關方面拍攝黨性教育專題片《長征忠魂余澤鴻》和歷史戰爭電影片《勇士》,重溫那段血與火鑄就的紅色記憶和英雄事跡;組織黨員朗誦入黨誓詞,重溫共產黨人堅定的政治信仰。這些做法,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在有意義的活動中再一次地受到了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教育。

  四、講述紅色故事

  縣委宣傳部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了《女戰士藏身“地印子”艱難孕育 川南村民冒死掩護紅軍后代》《兩幅紅軍標語的故事:紅軍是窮人的隊伍》《紅軍紀律嚴 玉米稈上結“銀元”》等50多個紅色故事;邀請專家、史志工作者、知情者和紅軍后人,到學校、黨校、鄉鎮會議室、教育基地和廣場進行講述。如黨史專家在竹韻廣場,圍繞長征勝利80周年和建軍90周年內容講述了很多感人的紅色故事,聽眾達兩萬多人。近些年來,全縣還廣泛開展“紅色故事進課堂”活動。 2018年11月15日,梅硐鎮澤鴻小學第十次開辦“紅色故事進課堂”,“紅色課堂”教員、縣委黨史部門同志聲情并茂地講解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期間,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后發展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在余澤鴻的帶領下轉戰在長寧的感人故事,講解人員從中央紅軍長征講到如何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從余澤鴻烈士的簡歷講到他如何領導縱隊開展英勇頑強的革命斗爭,“紅軍游擊縱隊一日克兩鎮”和“紅軍縱隊梅硐阻敵,余澤鴻古佛臺大捷”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全體學生,大家紛紛表示要向先烈學習,做紅色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五、播撒紅色基因

  長寧這塊紅色土地,永不枯竭地傳承紅色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長寧縣委、縣政府帶領人民不忘光榮傳統、播撒紅色基因、繼承先烈遺志,建設美麗富饒新家園。一是選樹長寧榜樣。先進典型是播撒紅色基因的優秀代表,先進事跡是播撒紅色基因的鮮活教材。近幾年來,通過選樹長寧榜樣,涌現出無數傳承紅色基因、自強不息、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新時代先進人物。黃文培等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羅松等13人入選“四川好人”榜,陳學忠等3人入選“宜賓好人”榜,彭介瓊等11人入選“宜賓道德模范”;還涌現出40位“最美長寧人”、70戶“最美家庭”、10名“十佳平安衛士”;此外,吳詩華被評為全國模范司法所所長,啟武榮獲 “四川十大扶貧好人”光榮稱號。二是開展文明創建。長寧縣城被評為第四屆省級文明城市,涌現出15個市級文明單位、4個文明鄉鎮、16個文明村(社區)、47個“四好村”。三是培育鄉風文明。發揚革命老區光榮傳統,整治農村天價彩禮、封建迷信、聚眾賭博等陳規陋習,美麗庭院不斷增多,新風正氣吹遍長寧。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強說:“革命老區長寧縣在戰爭年代留下了很多紅色遺址、遺跡,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后一定要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弘揚革命精神的要求,進一步挖掘好這些紅色資源,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把全縣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凱 鐘)

Scan me!
責任編輯:王 小偉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