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促進國有林區改革啟示錄
發表時間:2018-11-20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的改革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后續的改革工作正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最新要求有條不紊地進行。在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中,思想政治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

  啟示之一:深入宣傳、思想動員——讓群眾“明白”是改革順利實施和穩定的前提

  打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林區改革重大決策部署措施及民生政策與職工群眾見面的“最后一公里”是關鍵。只有讓涉及改革的職工群眾“明白”才能確保理解改革到位、參與支持改革到位,黨中央的重大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改革的長遠效益才能得以體現。

  首先,實現林區由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保護建設為主的轉變,關鍵是轉變職工群眾靠山吃山的傳統木材經濟觀念,進而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通過深入學習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內蒙古林區的重要講話精神,讓干部職工群眾明白改革轉型是國家發展的大勢所趨和歷史必然,看到了改革的光明前景。通過持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大力宣傳宣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理念,增強了職工群眾保護生態也是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自豪感。

  其次,開展各級各類改革政策培訓宣講班,深入宣傳闡釋國有林區改革的重大意義、目的、措施。把中央和自治區關于林業改革的方針政策和原則準確傳達到一線職工,讓職工群眾明白改革、了解改革,進而理解支持參與改革,樹立了改革的信心。在改革實踐中廣大職工表現出了強烈的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做到了思想認同、行動自覺,為整體推進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確保了各項改革措施的有序推進。

  啟示之二:政策托底、民生優先——增加群眾“獲得感”是改革的目標和穩定的基石

  關心職工,為職工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實際、最打動人的方法。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堅持民生為先,把握問題導向,讓職工群眾在改革中得實惠。

  在木材全面停伐的后續產業尚未形成支撐的情況下,通過壓縮“三公經費”減少管理成本等措施將資金向一線職工工資增長傾斜,改革后職工工資收入比改革前提高了11%。在自治區和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涉及弱勢群體的大量歷史民生問題得以解決;落實了4萬名“老工傷”參保政策;解決了5.8萬名混崗集體工養老保險待遇;落實了8.5萬名天保工程和改制一次性安置人員社保補貼政策;低保家庭實現了應保盡保。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移交后,在住房飲水、小城鎮建設上協調屬地政府實現了一體化建設發展,17萬戶林業職工居民告別“板夾泥”住房,有4.5萬戶職工居民有序移居到林業中心城鎮,享受到城市文明。近三年來,林區共投入3.8億元和200多萬人次的義務獻工,對270公里街道進行了硬化,綠化植樹150余萬株,改善了管護所、林場的人居環境。林區職工在收入、社會服務、社保標準、住房等生產生活條件上與周邊地區的差距顯著縮小,林地二元結構被打破。

  啟示之三:堅持方向、實事求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增強改革的實效性

  實事求是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改革得以順利推進的法寶。

  在木材生產戰線上萬名員工安置轉崗是過程中將木材產業鏈上的員工情況進行系統梳理,根據年齡、技能、身體、家庭狀況、個人意愿等分類理清,結合生態保護中的管護、防火、造林、撫育、轉型產業等制定細致周密的轉崗安置方案,分類對應安置去向、分類制定工資分配政策,實現了無一人下崗、收入不降低并有序向生態保護建設一線集中人力的改革目標。

  在社會管理職能移交、公共服務職能剝離、企業走向市場的方案制定中具體權衡各類員工的狀況和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按照“交得出、接得住、管得好、可持續”的原則,分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職能、資產、人員剝離方案和成本承擔方式,實現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企業經營的有序銜接,做到了人心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

  在分離中處理好資源保護主體與資源利用主體的利益關系過程中對具有獨立經營規模的企業,率先開展自然資源有償使用試點;暫不具備獨立經營的旅游、林特產品加工企業實行地方國資部門監管、林業地方雙向扶持的過渡方式;對一部分后勤保障類企業實行引進合作伙伴,林業購買服務的方式;對一些空殼無經營能力的撤并注銷,退出市場等等,探索了管辦分離、促進產業經濟轉型的多種途徑。

  通過組建專業化綜合工隊,內部模擬購買服務,提倡一隊多能、一崗多能、工效掛鉤的改革取向,有效解決了林區各工種季節性上崗與提高森林保護經營隊伍專業化的問題,并為下一步推進森林經營購買服務、引進市場化機制做了鋪墊。

  啟示之四:公平公正、典型引領——干部帶頭是最好的執行力

  干部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在林區改革轉型的重大實踐中干部帶頭體現在時時處處。

  木材停伐16510名富余職工面臨轉崗再安置,社會職能剝離近5000名人員面臨崗位身份轉換,企業改革涉及2000多名干部職工身份由國有轉向混合經濟。在社會服務職能移交中涉及的200多名科級干部帶頭帶領職工重組企業,納入屬地公共服務企業行列。在木材生產一線職工轉崗中有55名科級干部帶頭轉向森林管護巡護、防火、造林一線,有40多名干部帶頭帶領本單位職工走向創業,發展林下經濟產業和家庭旅游服務業。在企業改革中共有10多名處級干部帶頭帶領企業職工走向市場。

  啟示之五:抓改革與抓穩定相協調同用力——確保改革大局穩定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維護企業穩定的重要保證。一是區別不同情況處置群眾信訪問題,防止歷史遺留問題、一般性信訪問題與改革誘發的相關信訪問題交織集中。二是加強改革過程中的穩定風險評估預警。三是同步明確穩定責任和改革任務。四是建立穩定工作多方聯動機制。(作者:宋凱廷 李崇民,作者單位為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