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賢文化對農村小康建設的作用探究
發表時間:2018-09-17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新鄉賢文化為例

  鄉賢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鄉村社會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今隨著鄉土社會變遷,新鄉賢文化能否參與到社會治理中,特別是能否在農村小康社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

  一、新鄉賢文化的內涵

  鄉賢文化是“扎根于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它以鄉愁為基因、以鄉情為紐帶、以鄉賢為楷模、以鄉村為空間,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村民安居樂業為目標的一種文化形態?!彪S著城鄉一體化腳步的加快,城鄉二元結構逐步打破,大批新鄉賢回歸鄉村澤被鄉里,形成了新鄉賢文化。

  1.新鄉賢的構成?!班l賢”從定義上看,是“生于其地,而德業學行著于世者”,是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被當地民眾深受尊重的賢人。地域性、知名度、道德觀是構成“鄉賢”的三個基本要素。傳統的鄉賢主要是士紳階層,也就是在鄉村德高望重的人。而新鄉賢則在范圍上進一步擴展,有專家將其分為“在場”和“不在場”兩類。即,一類是平常生活或工作在本土本鄉,對鄉村社會比較了解;另一類就是在外奮斗,但心系鄉土,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并為農村建設出力的人。綜合鄉村社會實際,我們認為新鄉賢應該是從鄉村內部成長,或一直扎根于鄉村,或外出求學、為官、創業,得到老百姓普遍認可或尊重的德行、才能出眾者。

  2.新鄉賢文化產生的時代背景。鄉賢文化是在傳統鄉土社會中形成的,主要基于“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的社會現實而孕育生長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地區遭遇精英外流和空心化、農村建設和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鄉賢文化又被重新加以挖掘,并被寄予希望??梢哉f,新鄉賢文化順應廣大村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熱切期盼,順應了構建鄉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時代要求。

  3.新鄉賢文化的特征。鄉賢文化植根于鄉土、貼近于鄉情,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內在力量。新鄉賢文化同樣來自民間,以鄉情、鄉愁為媒介,吸引和聚集各方能人賢士,舉其才學專長、創業經驗和經濟資源為鄉村建設發展出謀劃策、出資出力,他們的嘉言懿行起到了垂范鄉鄰、教育后人的作用。同時新鄉賢文化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二、上虞區運用新鄉賢文化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有益探索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譽,歷史悠久,積淀深厚,近年來,浙江孕育產生了一大批新鄉賢,并凝聚形成了新鄉賢文化,助推社會發展。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新鄉賢文化助推鄉村發展成為經驗樣本,并引起了廣泛關注。上虞也由此成為中國鄉賢文化之鄉?!吧嫌萼l賢文化的繁榮,有力促進了傳統鄉村文化的重構,推動了鄉村社會的治理?!?/p>

  1.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上虞以古賢、今賢為榜樣典型,總結出以德治國的虞舜精神、“東山再起”的謝安精神、投江尋父的孝女精神、清廉無私的孟嘗精神、與時俱進的春暉精神、“當代武訓”的張杰精神,這些精神滋潤著上虞,成為凝聚人心的力量,豐富和推動了當地的社會文化發展,為實現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提供了文化支撐。

  2.引領鄉村社會風尚。新鄉賢自身的成長是一種榜樣示范作用,有助于當地的民風建設和社會風尚引領,如顧永祥等一大批新鄉賢,投資援助鄉村文化禮堂建設;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救火阿三,身邊始終聚集著一批人,跟著他到力所能及的地方義務救火;鄉賢港胞張杰先生先后捐贈1500余萬港幣,為家鄉建造校舍21棟,榮膺全國第五屆道德模范提名獎。到目前,上虞擁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人,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1人,浙江省級道德模范4人,浙江驕傲2人,8人進入中國好人榜,25人進入浙江好人榜。

  3.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創新發展新鄉賢文化,能激發新鄉賢回鄉參與鄉村建設。一方面,新鄉賢作為本鄉本村精英人士,他們熟悉村情、了解村況;另一方面,他們在外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資金、信息、技術等資源,鄉賢回鄉參與建設對鄉村經濟的發展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虞東關街道擔山村支書姚寶忠原來是在一家鄉鎮企業(礦山)當老總,面對全村1400多名鄉親的期盼,他走馬上任當山村黨支部書記,二十年多來,帶領村民辦企業、挖資源、造良田,從而使該村面貌煥然一新,成為遠近聞名的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

  4.促進鄉村社會穩定。社會和諧穩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和保障。鄉賢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蘊含著德治、善治的力量,是維護鄉村社會祥和穩定的思想源泉。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經濟社會的大轉型時期,城市化建設帶來的征地拆遷、拆違整治,導致了農村社會矛盾高發、社會和諧穩定壓力加劇,對農村小康社會建設帶來不利影響。而鄉賢作為體制外的精英積極配合基層黨委政府,共同治理村莊,對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如上虞一大批熱心公共事業的新鄉賢充實到調解隊伍中,開創了群眾辦事、矛盾調解、信息咨詢、致富求助“四不出村”的新模式,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

  5.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強烈的環境訴求、提升幸福指數。新鄉賢文化有效助推了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如上虞永和鎮項家橋村鄉賢葉慶均毅然出資500余萬元投入村里的河道整治,花120萬元回購村里一座正遭受破壞的山林進行生態修復;崧廈鎮祝溫村黨總支書記杭蘭英,為了農村建設辭去工作,用30年的時間將一個原本落后的農村,建成了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6.完善基層治理體系。鄉村治理關鍵靠制度,隨著新鄉賢的涌現和新鄉賢文化的發展,一批新鄉賢在政府主導下,與村委共同參與鄉村治理,成為鄉村治理的多元主體之一,有效推動和完善村民自治。如上虞區蓋北鎮鎮東村會定期邀請鄉賢理事、聯絡員、村民代表共同召開村務議事會,把工程項目招投標、建設資金管理等事項進行商議,通過集中智慧、群策群力、協商解決,有效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

  三、新鄉賢文化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路徑和措施

  從對新鄉賢文化內涵的梳理,以及上虞新鄉賢文化對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實際功效中可以看出,當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新鄉賢應該成為推動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ㄒ唬┩诰蜞l賢文化,增強民眾對新鄉賢的認知認同

  1.加強文化認同。鄉賢文化是“具有悠久歷史底蘊的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是探尋文化血脈,弘揚固有文化傳統的一種精神原動力”。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古今鄉賢的挖掘、傳承、研究、保護力度,廣泛開展新鄉賢文化建設,形成尊賢、愛賢的氛圍,將新鄉賢文化作為農村全面小康社會道德約束的有力武器,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滋養村民的精神家園。

  2.構筑情感認同。鄉賢之所以反哺家鄉,情感認同都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情感的認同需要建立在相互交往中,因此可以搭建更多的交流平臺和載體,拉近新鄉賢與鄉村的距離。如成立鄉賢研究會等組織對歷史名賢和今賢的生平事跡及成就進行挖掘搶救和整理;成立鄉賢之家等組織為鄉賢們回歸回流、相互交流提供交流場所和平臺。

  3.給予榮譽認同。鄉賢在中國古代社會本身就是對有德行、有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后予以表彰的榮譽稱號,是對他們人生價值的肯定,是一種榮譽認可。對新鄉賢的激勵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既可以頒發牌匾,開辟鄉賢長廊、鄉賢榜,讓村民敬仰;也可以評選優秀鄉賢及鄉賢組織,讓村民效仿。通過這種榮譽認可,讓更多的新鄉賢能夠保持參與農村小康社會的熱情和激情。

 ?。ǘ┐罱ǘ嘣d體,重構新鄉賢參與機制

  1.參與方式要多樣??梢赃x拔和吸收一批優秀的新鄉賢吸引到村主職干部隊伍中來,直接進行村莊治理,甚至是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主任。也可以搭建平臺,如鄉賢參事會、鄉賢助理、鄉賢基金、鄉賢結對等,強化鄉賢與村莊的緊密聯系,共同助推鄉村共同體構建。

  2.平臺搭建要多元。建議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研究型,如鄉賢研究會,主要是通過挖掘古賢和今賢事跡,研究鄉賢及其文化,引領社會大眾見賢思齊。二是議事型,如鄉賢參事會等社會組織在農村黨組織的帶領下,增強村民與政府之間的互動、規范鄉村集體行為、增強村民的參與能力。三是聯系型,如搭建“鄉賢之家”平臺,為加強鄉賢與本地的聯系、鄉賢與鄉賢之間的聯系架起橋梁。

  3.作用發揮要同步。要十分重視發揮鄉賢的精神和物質層面作用。一是嘉言懿行垂范鄉里。以鄉賢個人事跡及其精神來引導村民,文明有禮,向上向善,形成正能量,讓更多的村民能夠見賢思齊。二是凡人善舉造福一方。以新鄉賢個人或集體的力量來推動鄉村發展,凝心聚力、促進和諧、構建共同體,讓更多的鄉村治理主體能夠協同治理,共同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全面發展。

 ?。ㄈ┖粚嵵贫然A,加快新鄉賢文化培育和發展

  1.建立新鄉賢評估標準。當前對于新鄉賢的定義有很多,但缺乏權威解釋。應該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要從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有熱心、有規矩五個維度來考量,而且首先必須突出“品德”。特別是要完善村級鄉賢參事會成員構成,把握會員質量,堅持以德為先,以“賢”為先,只要個人的德行威望與能力成正比,且熱愛家鄉、敢于擔當、勇于奉獻,都可以列入鄉賢參事會。

  2.健全鄉賢參事制度。合理區分鄉賢及其組織與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的定位,發揮其補位和輔助作用,彌補基層政府和自治組織在公共決策、公共服務、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形成有益補充。新鄉賢投資的優惠措施,對于新鄉賢投資的村級項目適當給予一定的配套資金,鼓勵新鄉賢更多地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中。

  3.完善鄉村民主法治。發揮新鄉賢文化在農村小康社會的作用,鄉賢治村是一種制度補充。因此,要繼續發揮基層民主制度,暢通民情、民意表達渠道,使農村的各種意見得到充分表達,農民的更多訴求得到滿足。對于新鄉賢參與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村兩委也要保持大度容忍,形成合力共治的良好氛圍。

 ?。ㄗ髡撸河嗖数?葉 方 楊 琴)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