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大國重器 育大國工匠 樹大國名片
發表時間:2018-08-03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飛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中國民機的搖籃,20世紀70年代總裝制造了我國第一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十”。作為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上飛公司承擔ARJ21新支線飛機、C919大型客機、CR929中俄遠程寬體客機的總裝制造任務。目前在崗職工5544人,其中技能人員占比52%,職工黨員占比近40%,35歲以下青年職工占比75%,大專以上學歷占比74.5%。

  2014年5月 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商飛時指出,搞大飛機和我們“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國夢的目標是一致的,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ARJ21飛機取得我國噴氣式客機首張型號合格證后,總書記深情寄語,讓中國自主研制的大飛機早日在藍天翱翔,成為彰顯中國裝備制造實力的新名片。面對總書記的期望、黨中央的重托、全國人民的期盼,上飛公司黨委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實施大型客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為契機,認真貫徹黨中央《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廣大職工,鑄大國重器、育大國工匠、樹大國名片,努力把大型客機項目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創新型國家和制造強國的標志性工程。

  突出三大引領,熔鑄“工匠魂”

  1.突出政治引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飛機事業。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公司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大飛機事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在型號里程碑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作出11 次重要指示,在2016、2018年新年賀詞中點贊大飛機。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大飛機列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成果。公司黨委堅持把抓思想政治引領作為搞好企業的基礎性、首要性工作,強化理論武裝,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戰略性工程,把每年5月作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飛機事業重要指示精神的專題學習月。通過加強學習,全體職工深刻認識到,大飛機事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產業基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是黨長期執政的重要政治基礎和物質基礎。必須堅定不移地跟黨走,強化國家隊意識、產業龍頭意識和創新主體意識,堅定“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的理想信念,為黨和國家造出更多更好的大飛機。

  2.突出思想引領。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也是大飛機事業成敗的關鍵。公司黨委注重厚植道德土壤,把思想政治工作扎根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蘊含于先進典型培育和宣傳學習之中,組織開展向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模、大國工匠胡雙錢同志學習活動,倡導干部職工爭做“高原上的山峰,不做平原里的山丘”。以勞模先進座談會、工匠精神座談會、班組長例會為抓手,以勞動競賽、技術比武、質量改進等為陣地,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導大飛機產業工人把初心與擔當刻印在對黨忠誠、航空報國的理想信念上,體現在愛崗敬業、干事創業的實踐中,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3.突出戰略引領。發展大型客機項目、培育壯大民機產業已經納入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制造強國的標志性工程。根據全球民機產業競爭態勢和發展格局,中國商飛公司確立了“兩個建成”奮斗目標和“三步走”總體安排,提出了建黨百年“三個一”目標,研發世界級產品、塑造世界級品牌、建設世界級企業、形成世界級能力。公司黨委用發展戰略和宏偉目標激發產業工人的雄心壯志,以工匠精神培育帶動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加快培養一批飛機總裝制造的“關鍵先生”和“靈魂式人物”,完善“武器包”和“技能庫”,形成支撐飛機總裝集成的一流產業工人隊伍。

  搭建三大平臺,練就“工匠術”

  1.搭建技能培訓平臺。以崗位資質為核心、以合格證單證項目為補充、以技能等級鑒定為支撐,形成一套完整覆蓋飛機技能人才成長全過程的技能培訓體系。成立培訓中心,開發3個大型實訓平臺,引進11類飛機裝配基礎技能實訓設施,年均開展培訓8000人次,總培訓時數每年都在30萬小時以上,做到“周周有培訓、月月有競賽、人人有記錄、全員有提升”。抓好技能傳承,建立國家級、上海市級、中國商飛級技能工作室16個,發揮首席技師引領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隊。

  2.搭建班組建設平臺。公司黨委提出“飛機質量不是好與壞的問題,是生與死的問題”,持續推進質量信得過班組達標創優活動,樹立最嚴班組管理標準,規范班前會“9個步驟”和班務管理“7項內容”。頒布“質量十條鐵律和十條鐵抓手”,引導產業工人做程序的執行者、質量的捍衛者、價值的創造者。近年來,先后有4個班組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搭建全國先進制造業勞模共建平臺,開展“火箭、衛星、高鐵、飛機”總裝制造黨建共建,通過與航天特級技師高鳳林、航天八院全國勞模唐建平、上海電氣集團李斌等知名勞模交流共建,形成勞模精神、工匠技能“雙輸出”。

  3.搭建群策群力平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思想,依靠職工發展企業,把職工群眾的“金點子”有效轉化成企業發展的“金鑰匙”。以職工群眾為創新主體,聚智“群策群力”,打造“創新引擎”,構建“人人有想法就提、有‘點子’就報,提案一經采納就獎”的改善提案即時獎勵和積分兌現機制,打通職工創新靈感到應用轉化的快速通道,一年來累計征集提案17700多條,兌現獎勵180余萬元。廣泛開展“工人發明家”“知識產權進車間一線”活動,實現技能工人專利提案122項。

  打造三個高地,凝聚“工匠力”

  1.打造科技高地。組建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建立“三新”(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試驗驗證室,承擔一批國家級民機技術預先研究項目和重大專項技術攻關。打造技術“孵化器”,利用產學研一體科研平臺,大膽創新,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大國匠胡雙錢所在的數控車間,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5G平臺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數控車間,實現了航空零件的小批量、多品種、多工序的高精密柔性制造。針對ARJ21批產提速開展40余項技術創新,將3D打印、AR輔助裝配、激光投影、工業照相、柔性軌機器人制孔等新技術應用于現場生產,提高裝配質量和速率,縮短飛機總裝制造周期15天。

  2.打造人才高地。廣泛推行“一線工作法”,堅持在“炮火”中甄別人才,大膽啟用一線技能工人。153名中層干部中來自基層一線的技能人員18人,80后青年干部61人,擔任黨政“一把手”的80后青年干部18人。按照“大產業隊伍、小核心骨干”原則,實施“5個100藍寶石人才工程”,重點培育100名技術拔尖人才、100名雙師型人才、100名特色技師、100名優秀班組長、100名青年后備干部,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大飛機人才隊伍。

  3.打造精神高地。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著力培育航空報國、“四個長期”和永不放棄大飛機創業精神,堅持“精湛設計、精細制造、精誠服務、精益求精”,鼓勵廣大職工安下心來,專心致志,迷戀大飛機事業。

  扭住三個關鍵,亮出“工匠事”

  1.挖掘典型,使榜樣“立”起來。在型號會戰中開展各類全員參與的勞動競賽,在關鍵重點崗位、突破技術難題、完成突擊性任務等方面比拼趕超,讓“行家里手”嶄露頭角。評選“每周之星”618名,激發核心戰斗力,營造向典型學習的氛圍。2017年選樹首屆10名“上飛工匠”,連續兩年表彰上飛十大青年英才,2018年評選首屆十大科技精英。

  2.樹立典型,使形象“紅”起來。設立“榮譽柱”“文化墻”,集中展示118名先進典型。發布《咱們上飛人有力量》MV,以“這雙手總裝了中國第一架C919”為主題,為近400位一線工人和技術人員制作“手?!焙汀叭腋!?。組織20名獲得全國級綜合類榮譽的先進工作者制作“手?!?,鋪就匠心之路,激發職工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3.推廣典型,使故事“傳”開來。新華社、央視等主流媒體長期關注大飛機,特別是一線產業工人。2015年,從業38年質量無一差錯的鉗工高級技師胡雙錢當選大國工匠,并登上央視《新聞聯播》。2016年,鈑金高級技師王偉登上央視《新聞聯播》,在產業工人隊伍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國工匠胡雙錢陸續獲得全國勞模、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王偉獲得中國質量工匠、年度質量人物等榮譽稱號。

  上飛公司作為共和國的飛機總裝制造中心,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鑄大國重器、育大國工匠、樹大國名片,讓更多更好的中國大飛機笑傲藍天、展翅飛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勇立新功。(作者:魏應彪,系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