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建安六十八公司精神文明建設側記
2018年5月8日上午,一塊“省級文明單位”的嶄新匾牌懸掛在中煤建安集團六十八公司門廳。這塊匾牌承載著該公司近幾年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他們用建筑人的拼搏和努力讓中煤文明之花綻放在孔孟之鄉。
老國企新形象的陽光文化
1973年,中煤建安集團六十八公司響應國家號召,由貴州整體遷至山東鄒城對口建設兗州煤田。走進該公司機關:戶外的觀光電梯、工程實景沙盤模型、健身區運動器材、休息區植綠環境、精品工程展示墻以及統一工裝的員工……給人“開放”和“現代化”的直觀感受。同時,坐落在辦公區域的儒學風采立柱、歷史文化長廊、企業賦書法……無一不凸顯齊魯文化的厚重和深沉。
“公司機關就好比是企業‘大家庭’的‘客廳’,必須要拾掇得賞心悅目。特別是我們作為駐魯央企的一員,又是跑市場接工程的建筑企業,只有先樹立‘好形象’才會給各界‘好印象’?!边@是該公司總經理湯敬東的話。
留下“好印象”除了企業機關形象外,還有施工一線現場。從“6S可視化管理”“安全體驗區感受式教育”等安全管理2.0升級,再到“安全巡演下基層”“安全家書,親情囑托”“為愛朗讀,為安全發聲”等文化品牌工程構建,公司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體系。
公司獲得全國煤炭行業“太陽杯”7個,全國綠色示范工程獎1項、省級文明工程杯4個等多項榮譽。由該公司施工的兗礦營盤壕主井井塔工程,以獨特的八角型建筑體,獨具草原風情的“祥云”蒙古包塔頂結構,作為“世界上最高蒙古特色建筑”入選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老牌建筑鐵軍的“雙創”文化
2014年,公司引進國內較為先進的氣膜鋼筋混凝土結構工藝,實現“筒倉結構-滑模施工”工藝到“球倉結構-吹膜施工”的跨越,與國內知名院校、行業權威設計單位合作,構建“產-學-研”體系,先后完成了國家級行業施工、設計規范的編制發布,形成專利15項、發明2項,并在2015年被授予“中國能源裝備十大年度創新產品”。讓科技創新的種子破土萌芽、生根開花。
公司以“業務知識考試+日常業績”的考核模式,在同一崗位拉開四個檔次的能級和薪酬分配差距,使得骨干精英收入大幅提升。同時組建培訓中心,打通“培訓-轉崗”渠道,發揮職工特長優勢,推動職工“二次上崗”,進一步激發了隊伍活力,優化了人力資源。
公司微信公眾號堅持以原創內容為主,通過設立“68FM青聽悅讀”專欄、組織職工拍攝微電影《韋達章工地歷險記》和《六十八公司版〈成都〉MV》,獲得廣泛關注?!皠撔率菄椅宕蟀l展理念之一,也是企業‘彎道超車’的發展動力,在全員全線創新創效中,干部職工凝聚力更強,精氣神更為高漲?!闭劦絼撔聨淼淖兓?,黨委書記章祖偉高興地說。
獨具人文關懷的和諧文化
中煤建安集團六十八公司近20年的施工戰略轉移中,逐漸形成了“西北地區工建、魯西南地區民建”的產業布局,面對施工現場點多面廣、人員分散、氣候環境惡劣的情況,公司從駐外職工衣食住行抓起,關心“兩堂一舍”的飯菜質量、熱水供應、衛生清理,并將此作為年度黨建工作考核和班子測評的重要內容。
公司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暖”活動,為正式職工和外委施工隊伍送去防暑降溫、御寒取暖用品。平時,為每一名職工發放蛋糕卡慶祝生日,在重大節日期間舉辦職工集體聚餐,從點滴之間緩解駐外職工思鄉情緒。
公司還在職工家屬區設立棋牌活動室,將廢舊廠房改造成職工室內文體舞蹈場館,先后成立羽毛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橋牌和老年書畫研究會、職工朗讀會、“夕陽紅”舞蹈隊等,積極參加各項社會競賽活動,多次在省市級賽事中取得好成績。(作者:孫 博 遲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