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
發表時間:2018-06-14 來源:《黨建》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東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這深刻闡明了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的本質特征和內在邏輯,也為我們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組織抓基層治理的主體責任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鶎又卫碜鳛閲抑卫眢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置于黨的全面領導之下。黨章明確規定,街道、鄉、鎮黨的基層委員會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這清晰地表明基層黨組織抓基層治理是“天職”。近年來,廣東各級黨組織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壓實基層黨組織抓基層治理的主體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些領域黨的組織覆蓋不全,有的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對基層公共事務沒有話語權領導權,存在履行基層治理主體責任不到位的現象。因此,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基層黨組織一定要把基層治理的責任牢牢抓在手上。

  黨的十九大之后,廣東省委開展了“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牽頭研究“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調研課題,決定實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基層黨組織達標創優活動,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推動黨組織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業主責。一是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在基層落地落實的制度保障。繼續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完善村級班子聯席會議制度,探索村(社區)黨組織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建立村(社區)黨組織統籌實施惠民政策的機制,健全鎮街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大力實施基層基礎保障工程,保證基層黨組織正常運作和為民服務資源,使基層有職有權。二是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緊盯薄弱環節和新興領域,重點在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產業合作社、新開發小區、產業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互聯網企業等組建黨組織,構建覆蓋基層治理各領域的組織網絡。三是大力實施“頭雁”工程。推行“黨員人才回鄉計劃”,以紅色村、省定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為重點,堅決撤換調整政治上不堅定、經濟上不廉潔、能力上不勝任、工作上不盡職、結構上不合理的黨組織書記,注重從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創業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縣鎮退休干部中選拔優秀黨員擔任黨組織書記,打造基層治理的主心骨。四是大力實施南粵黨員先鋒工程。分類制定黨員評星定級量化指標,對無職黨員探索開展設崗定責,對在職黨員開展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活動,發揮廣大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化解影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矛盾問題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近年來,廣東社會大局保持安全穩定,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我省各級黨組織把化解基層矛盾問題擺到了基層治理最突出的位置來抓,壓實各級書記“第一責任”,黨委牽頭,政府有關部門明確職責具體抓,堅持“事要解決”的原則,把大量影響基層社會穩定的問題梳理出來,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2015年,省委成立基層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委組織部,統籌政法、國土、人社、農業、財政、民政等職能部門,以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重點,持續推進十項整治,共解決拖欠被征地農民征地補償費24.64億元,查處“三亂”違法用地9565宗,落實13.03萬畝歷史留用地,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106.4億元,24萬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資產清理核實,2.6萬個村(社區)全部建成公共服務中心(站),查處了一大批涉農領域職務犯罪和涉黑涉惡類等案件,化解了一大批基層矛盾糾紛。

  長治久安,必須常抓不懈。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很大,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及時有效回應群眾關切,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一是堅決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重大部署,開展村級換屆“回頭看”,強力整頓涉黑涉惡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重拳懲治村霸鄉霸,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對基層組織的干擾滲透破壞活動,堅決清除黑惡勢力的“關系網”和“保護傘”。二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推動優質資源向鄉村流動,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省委決定,今后5年每年選派不少于1000名優秀黨員干部到貧困村等地區擔任第一書記,開展對口幫扶,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是深入開展扶貧民生領域專項整治。大力懲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嚴肅查處向扶貧民生、救濟救災款物伸手,在征地拆遷中違反有關政策和侵吞挪用補償資金等行為。

  堅持“一核多元”,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廣東外來人口眾多,經濟社會加快轉型發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新的社會階層規模不斷擴大,利益訴求日益多樣,因此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突出黨組織這“一核”的領導,也要把基層其他社會組織的“多元”力量調動起來,這是由廣東社會結構復雜多元的性質所決定的。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推行區域化大黨建。按照“扁平化”要求,著力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村)“大黨委制”,有機聯結轄區內單位、行業及新興領域黨組織,實現共駐共建、互聯互動,真正做到“街道社區吹哨、部門單位報到”。二是健全群眾參與機制。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治理體系,健全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等機制,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三是拓展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偨Y推廣我省2017年試點開展非戶籍常住居民及黨員參選社區(村)“兩委”班子的有益經驗,引導外來人口參與村居管理、文明創建、社區服務,實現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共融發展。四是以智慧黨建推動基層治理智能化專業化。高起點建設“南粵智慧黨建”云平臺,利用大數據實現黨務管理精細化、黨員教育現代化、惠民服務便捷化,以“網絡小區域”激發“黨建大活力”。

  堅持依法辦事,加快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解決基層的矛盾和問題,最終要靠法治。當前,基層法治建設與依法治國的目標任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些群眾法治意識淡薄,錯誤認為只要“把事搞大”,黨委政府就會出面妥協和滿足訴求,以致信訪不信法;一些基層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沒有及時依法回應、解決群眾的合法合理訴求,以致矛盾激發。加強法治社會建設,基礎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必須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將基層治理有序推進到法治化的軌道上來。

  加快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我們將著重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基層黨員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訓,樹立法治理念,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利益關系、處理基層事務、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水平。二是規范基層組織管理。堅持以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為根本遵循,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等規章制度,特別是加強對村民理事會、宗族鄉賢等各類民間組織的依法依規管理。三是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加強基層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村級班子依法辦事和重大決策、群眾法律援助、基層矛盾糾紛調處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四是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作者:鄒銘,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