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贛榆區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采訪札記
回看2017年11月17日央視新聞聯播——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時,與一位坐著輪椅的87歲老人緊緊握手……這個鏡頭,讓人久久不忘;這位老人,就是華東師范大學退休教師、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方敬,他是連云港市贛榆區眾多“新鄉賢”的一位杰出代表。
清明節前夕,記者來到黃海之濱、抗日山下的贛榆區采訪。
抗日山樹木蔥綠、鮮花滿坡。當年隸屬山東的贛榆區是魯南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45.4萬人口幾乎是全民抗戰,成千上萬抗日志士英勇獻身,僅在冊烈士就有2000多名,山頂烈士紀念碑上銘刻的3576位烈士英名大部分是贛榆籍貫。我除了看到眾多干部群眾來這里悼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還看到不少來自外地的人們來贛榆參觀學習新鄉賢文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昔日贛榆革命先輩抗日救國的英雄壯舉萬人景仰,如今贛榆新鄉賢引領鄉村發展的先進事跡受人傳頌。
“三重工程”和“一把手工程”
贛榆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除了在近現代涌現了無數抗日英雄、革命人士,還在古代涌現了徐福、吳敬梓等一大批鄉賢人物,他們為贛榆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三年前,贛榆區委區政府借鑒、利用這一特有的精神文化財富和寶貴經驗,針對近些年農村人才流失嚴重的情況,將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列入全區“三重(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要事項)工程”和各鎮、各部門的“一把手工程”, 從區到村,主要領導親自抓,職能部門認真抓,真正把“三重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日程。
聽說區委區政府重視新鄉賢文化建設,記者首先采訪了區委書記孫愛華。他欣喜地對記者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各種人才?,F在農村人才‘空心化’日益嚴重,亟需補齊人才短板。我們在這方面抓得較早,多年來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各級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新鄉賢這一特殊人才,積極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睂O書記和記者沒談幾分鐘,就有急事要處理,他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建議記者到各個村、鎮去走一走、看一看。
離開區委機關,驅車城郊大地,只見寬敞的道路、整潔的民居從車窗外掠過,鎮鎮中心位置都建起了各具特色的鄉賢廣場、鄉賢園,村村都設立了鄉賢榜,很多老人帶著兒童在廣場游玩,不少村民觀看新鄉賢先進事跡。
區委宣傳部的同志在路上介紹說,贛榆區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工作不惜“血本”,投資力度不斷加大。2017年僅對區級鄉賢館、鄉賢廣場就投資1400萬元;2018年僅對15個鎮級鄉賢廣場就計劃投資1500萬元,現在已經建成鄉賢廣場8個,還要求鎮鎮建立鄉賢廣場、村村發布鄉賢榜、所有鎮村都有鄉賢會。目前,在城區核心地段規劃的3000多平方米的鄉賢館和4萬多平方米的鄉賢廣場正在抓緊建設中……
到了石橋鎮,看到鄉賢長廊里除了懸掛贛榆區人民法院“法官”、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姜霜菊等身邊新鄉賢的圖像和先進事跡,還懸掛全國重大典型、全國道德模范李素芝等全國新鄉賢的圖像和先進事跡。鎮黨委書記張來濤介紹說:“新鄉賢文化建設是我親自抓的一項工作。這些新鄉賢可親、可敬、可學,對營造向上向善氛圍起到了積極作用?!?/p>
在宋莊鎮沙口村,“鄉賢廣場” 四個鮮紅大字格外醒目,這是全國道德模范方敬的題字。村支部書記劉永強在廣場上對記者說:“自從我們把新鄉賢文化建設列為‘一把手工程’后,村里面貌煥然一新,變化最大的是破舊立新,‘娶不起’‘死不起’‘ 還不起’的問題迎刃而解。過去村民辦喪事一是迷信色彩很濃,二是吹吹打打,三是大吃大喝,現在破除了很多迷信做法和舊風俗,不搞吹吹打打了, 一桌飯菜由過去的五六百元減少到200多元, 一次喪事平均節約兩三萬元?!?/p>
贛榆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許思文告訴記者,鄉賢選樹工作是新鄉賢文化建設的基礎,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首先要選好新鄉賢、評好新鄉賢。在新鄉賢選樹過程中,堅持“來自于鄉村、服務于鄉村”的原則,以“政治上有覺悟、社會上有影響”為標準,把新鄉賢分為“愛鄉睦鄰、孝賢友善,創業富民、反哺桑梓,崇文興學、守望鄉情,公道正派、促進和諧,熱心公益、教化鄉民,移風易俗、樹立新風”等六個類別。幾年來,贛榆在區級層面評選30名新鄉賢,鎮級層面評選235名新鄉賢,村級層面評選2184名新鄉賢。同時,還大力頌傳“古鄉賢”,挖掘整理了贛榆“古鄉賢”造福家鄉的嘉言懿行,提煉出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積極思想文化,讓其中的精華閃亮起來。
新鄉賢文化建設已在贛榆遍地開花,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鄉賢明星”和“群星現象”
在宋莊鎮任莊村,記者見了全國道德模范方敬。這位年近9旬的老人,退休前是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每年都回到故鄉宋莊鎮任莊村,用自己有限的工資資助當地貧困學生。他1991年退休后回到任莊村,設立以自己恩師名字命名的“景清獎學金”,資助村里260余名寒門學子上了大學;他拖著癌癥的身子免費為全鎮鄉村教師、學生開設書法培訓班,鎮里先后走出全國書協會員12名;他不顧高齡和疾病常年義務在村鎮打掃衛生、講解文明知識,言傳身教引領鄉風文明,使宋莊鎮成為有名的省級文明鎮……全國100多家媒體對方敬的事跡進行宣傳,他成了周圍百里方圓一顆耀眼的“鄉賢明星”。
為了讓贛榆涌現更多的方敬式“鄉賢明星”,贛榆區通過各種方法、各種渠道宣傳方敬等新鄉賢先進事跡,宣傳新鄉賢文化知識。他們制作《走近贛榆鄉賢》系列節目在區電視臺播放,用文學、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展現方敬等新鄉賢的先進形象,還采用多種形式讓新鄉賢事跡“進四堂”:編印《贛榆鄉賢》《人文贛榆》及新鄉賢文化讀本,讓新鄉賢事跡、新鄉賢文化“進課堂”;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省市新鄉賢、“中國好人”作報告,讓新鄉賢事跡、新鄉賢知識“進講堂”;將方敬等新鄉賢事跡改編制作成群眾喜聞樂見的話劇、情景劇、微電影,讓新鄉賢人物形象“進禮堂”;把新鄉賢文化和家族文化有機結合,編寫成新的家訓、家規,讓新鄉賢文化“進祠堂”。這些舉措,推動了助人為樂精神、良好道德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揚光大,潛移默化地影響和熏陶著贛榆120萬干部群眾。
一花引來萬花開。如今,方敬等新鄉賢的事跡和精神像火種一樣在贛榆區蔓延,干部群眾以方敬等新鄉賢為榜樣,紛紛“學方敬、做鄉賢”,尊師重教、助人為樂、反哺家鄉在當地蔚然成風,方敬式新鄉賢在贛榆“遍地開花”。近幾年來,涌現出了黨的十九大代表、江蘇時代楷模鐘佰均以及全國最美教師柏紀榮、全國最美基層干部姜霜菊等10多位省級以上重大或重要典型,涌現出了17位“中國好人”、3位“江蘇省道德模范”、28位“江蘇好人”、1個全國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涌現出了正式命名的2449名區、鎮、村新鄉賢和成千上萬沒有命名的新鄉賢,形成了文明贛榆的“群星現象”。去年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要媒體10多次集中聚焦贛榆新鄉賢,聚焦贛榆新鄉賢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贛榆新鄉賢的事跡、贛榆區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的經驗,已經聞名全市、傳遍全省,并開始向省外幅射。
“穩定器”和“領頭羊”
“贛榆區大力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這步棋走對了?!痹S思文興奮地對記者說,“新鄉賢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優勢,參與鄉村治理,既可化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處理事關鄉村和諧的大事,是農村社會的‘穩定器’?!?/p>
農村社會的“穩定器”,對贛榆新鄉賢的這個比喻,既很形象,又很貼切。贛榆區委區政府在區、鎮兩級共成立50多個新鄉賢會,推進基層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還引導有條件的鎮村組建新鄉賢和事團、督導團、助學團,開創村民自治新模式,使新鄉賢在社會治理、建設和諧鄉村方面發揮了特有的作用。城頭鎮首批入選“新鄉賢”退休干部陳兆波,一上任就化解了一個因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鬧了5年 的“骨頭案”;班莊鎮“新鄉賢”調解員李娟幾年來幫助60多名農民工領到140萬元的工資拖欠款……
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特有作用,使大量官民矛盾、鄰里糾紛通過非訴方式得到及時化解;村民過去“小事打110,大事進北京”的觀念得到扭轉,全區呈現和諧穩定、人心思進的喜人局面;群眾安全感調查測評連續三年在連云港市奪取第一,赴京越級上訪人數下降44.2%,贛榆區榮獲“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區)”榮譽稱號。
“在贛榆,新鄉賢還在鄉村發展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許思文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新鄉賢人脈廣、資源多、信息靈,是重要的智庫資源。贛榆區委區政府引導有條件的鎮村成立智囊團、致富團、代辦團,使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做出積極的貢獻。
新鄉賢、中復聯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任桂芳是宋莊鎮四新村人,她鼓勵村內大學生回村創業,到她公司工作,幾年來她的公司吸納了當地50名中高級人才。她還捐資幫助村里籌建新的便民服務中心,為村里修建道路,帶領企業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與孤兒結對幫扶。在她的扶持幫助下,一度較為后進的四新村一躍成為全鎮的先進村。
贛榆區委區政府為了進一步發揮新鄉賢在經濟發展中的帶頭作用,建立了“新鄉賢信息庫”,定期召開“贛榆發展大會”“發展智庫會”,聯絡區內外新鄉賢共商發展大計。通過新鄉賢獻計獻策、“招兵買馬”,吸引了很多企業家回鄉投資。去年以來,全區招商引資勢頭強勁,新簽約投資過億元項目超過百家,10億元以上項目達到10多家,新開工項目94個, 64個過億元項目建設速度加快,超出計劃預期,處于蘇北貧困地區中的贛榆區2017年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區)第84位,投資潛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區)第30位?!靶锣l賢”的示范引領,點燃了農民干事創業的激情,釋放出重塑農業農村新面貌新風尚的蓬勃活力。
贛榆新鄉賢文化建設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今年1月,贛榆區以“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榮獲2017年江蘇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
目前,從全國各地前來學習考察“贛榆經驗”的人們絡繹不絕,僅今年以來就有幾十批考察團和人員前來學習調研?!拔覀儊碲M榆參觀學習新鄉賢文化建設受益匪淺,破解了心中許多困惑,真是來對了地方、找對了人?!苯?,在石橋鎮鄉賢廣場,帶團前來考察的山西省陽城縣一位領導對贛榆新鄉賢文化建設贊不絕口。
仰望抗日山,烈士長眠,忠魂猶在。當年這些先輩們為國為民出生入死、灑盡鮮血,他們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不也是贛榆人民的紅色鄉賢嗎!喜看今日贛榆大地新鄉賢輩出,他們應該感到欣慰,因為在他們犧牲幾十年之后的社會主義新時期,他們那種為國為民精神在贛榆人民的身上得到延續并發揚光大。(記者:王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