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稀新風來
發表時間:2018-04-30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人們心目中,春節是熱鬧的。大紅的春聯,喜慶的年畫,翻騰的龍舞,火火的廟會,都昭示著盎然的春意,一切煩惱和不快都留在了舊歲,人們期待在新的一年追尋新的希望。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春節期間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歷來都是中國人這個最重要節日的標配。但今年春節回鄉,“爆竹聲稀”是最大的變化。

  我的家鄉地處京津冀區域腹地,是華北平原東南部的一座小縣城。前幾年北方霧霾嚴重時,家鄉也未能幸免,與北京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深受其害的父老鄉親,對藍天白云、潔凈空氣的期盼和渴望可想而知。隨著去年以來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治理工作力度空前加大,今年春節老家縣城和周邊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一道,采取煙花爆竹禁放措施,也就順理成章了。

  縣委、縣政府通知要求,從除夕至正月十五,縣城城區范圍內禁止燃放一切種類的煙花爆竹。禁放工作能不能搞好,重點之一是能否提前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戶曉。在這方面,縣里宣傳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一是媒體報道“不間斷”。各類新聞媒體開辟多個專題、專欄,重點宣傳相關政策措施、禁放意義和民心所向,先后刊發各類稿件近200篇,發布公益廣告300余條次。充分利用政府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媒介,開展微倡議、微簽名、微點贊等活動,吸引了大批網民參與。二是社會宣傳“全覆蓋”。組織設計了多個宣傳標語和公益廣告,在公交站臺、主次干道和公園廣場等人流密集場所循環播放,達到抬頭可見、舉目可觀。印制近5萬份禁放倡議書,在商場、賓館、學校等重點場所廣泛發放。三是進家入戶“無死角”。組織動員基層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采取發放倡議書、宣傳品和簽訂承諾書等形式,把禁放規定送達到每個單位、每個商戶、每個家庭。

  禁放措施取得的效果超出了預期。與往年相比,縣城的空氣污染、噪聲污染和安全隱患大幅減少。鞭炮聲在除夕夜、“破五”都鮮有聽到,縣城的空氣質量明顯好轉,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70%以上,城區實現了零火情、零傷情的預期目標。與往年相比,刺耳的鞭炮聲不見了,刺鼻的味道不見了,馬路上成堆的炮皮不見了,以往最忙碌的環衛工人、縣醫院值班醫生、消防隊隊員悠哉悠哉地過了個年。瑞犬迎春,這是個干凈、歡樂、祥和、安全的春節。

  禁放措施也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點贊。放鞭炮是傳統習俗,不讓放鞭炮是不是年味就淡了?家屬院里的退休干部張大爺說:“老觀念認為鞭炮越響年味越濃,實際上放鞭炮只是一種形式,中國人過年最核心、最重要的是親情與陪伴,這些東西齊了,一家人團團圓圓,年照樣過得有滋有味?!薄斑@個年沒有亂哄哄的放炮聲,感覺吃餃子都更香了!”門口小賣部的劉大姐說,過年這幾天,小區里都很安靜,從前遍地的紅紙和灰塵完全沒有出現。在縣政府工作的初中同學談到:“污染治理是中央定下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也是縣里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京津冀區域污染治理的成效超乎想象,必須珍惜來之不易的戰果呀!”禁放鞭炮,確保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維護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使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燃放鞭炮是春節年俗,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之一。進入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和責任。鞭炮雖小,但機緣巧合,它成了傳統習俗與時代發展交匯的見證。這里,有幾點感想和啟示:一是移風易俗要審時度勢,小處抓起。禁放鞭炮順應時勢和民意,取得良好成效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梢?,移風易俗也好,文化建設也好,必須深刻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切身的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久久為功。二是凡事宜疏不宜堵。鞭炮禁放了,但群眾的年俗需求還在。要充分考慮民眾的心理寄托和替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填補空白,而非簡單地“一禁了之”。比如,研制一些綠色安全、符合燃放要求的新式鞭炮,組織開發具有更好觀賞效果的電子鞭炮,為祭祖的群眾免費發放鮮花替代鞭炮等?!澳辍笔氰偳对谥腥A民族潛意識里的文化密碼,一些不合時宜的陋習應該去掉,但民眾放慢生活節奏,凝聚文化認同、體現文化自信的儀式感不能丟。三是要主動引導大眾精神文化需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還有更多更豐富的選擇。要引導鼓勵大家利用好難得的假期,逛一逛博物館,讀一本好書,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等等。這樣,鞭炮放得越來越少,空氣越來越好,年味不減反而更濃,人心也會格外的舒暢怡然。(作者:柳 杰)

Scan me!
責任編輯:楊 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