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家鄉的幸福屋場受到各方的好評,家鄉人民談起幸福屋場更是喜形于色。通過幸福屋場建設家鄉變美了,民風淳化了,村民的幸福寫在臉上、流露在言談中。今年春節利用回家探親的時間,對幸福屋場與促進鄉風民風轉變進行了調研。
走近幸福屋場
為轉變農村落后觀念,回歸淳樸民風。瀏陽市立足農村實際提出建設幸福屋場。幸福屋場建設以保持農村原有風貌為前提,通過引導村民自主設計、自動捐款、自愿投工投勞,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設過程中注重保持地方特色、保留歷史文脈、保護生態環境,充分挖掘、深度融入當地的歷史傳承、人文要素,最大限度凸顯各自的文化特質,努力做到“一鄉一品”“一村一韻”。通過幾年建設,目前全市500多個幸福屋場遍布城鄉各地,形成了“多點布局、串點成線、連點成片”的布局。
幸福屋場促進鄉風轉變、民風好轉
一是通過幸福屋場建設村民們道德水準得到提升。堅持傳統與現代融合,在傳統文化中融入現代因素。瀏陽宗祠文化保存良好,文家市鎮藺相如后裔的藺氏祠堂“冬至祭祖傳家風”活動延續至今280余年,達滸鎮孔氏家廟每年舉辦祭孔儀式弘揚儒家美德,各屋場注重在宗祠文化中提煉家風傳統并融入現代文明。依托現有祠堂,組織“家風家訓分享會”“道德模范交流會”,組織家族成員參加才藝展示、運動比賽、納涼晚會、讀書會等活動,使祠堂成為道德建設的“宣講站”和新風良俗的“始發站”。
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把嚴肅的道德說教寓于村民日常生活中。各個屋場都設立鄉賢榜、懸掛家賢匾,用鄉賢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定期評選“最美鄉賢”“道德好人”“最美家庭”,用基層“民”星引領文明新風。通過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用身邊人的故事感染教育村民。
二是通過幸福屋場建設村民們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提高。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讓他們成為幸福屋場建設的發起者、受益者。每個屋場均成立理事會,制定自治章程,每建一處場所都是由村民提議,交由村民討論,最后再落實,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各屋場陸續為村民興建了農民課堂、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青少年活動中心、休閑廣場、室內籃球場等場所。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政府搭臺村民參與,組織開展“文化下鄉”“電影下鄉”“科技下鄉”“圖書下鄉”,精心舉辦“廣場月月樂”“節日家家歡”等活動唱出“屋場里的幸?!?。堅持在全市各屋場中開展以“比孝道,看家風;比誠信,看品行;比友善,看和諧;比學習,看文明;比守禮,看秩序;比創業,看奉獻”為內容的大競賽,將村民們精神面貌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是通過幸福屋場建設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加強。共產黨員是幸福屋場建設的中堅力量,擔負著凝聚人心、組織群眾,帶領村民奔小康的使命。幾年來,瀏陽市制定多項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大瑤鎮楊花村黨總支書記劉良洪,放棄經營多年的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明大建筑公司,和村民一道大力發展九龍生態農莊等村級集體經濟,近6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幅達15%以上;淳口鎮高田村黨總支書記張學文,主動辭去在企業年薪10多萬元的工作,回鄉帶領村民籌資投勞,投入300多萬元建設了高田新屋場、金盆屋場、香積屋場,并在環境整治、糾紛化解等方面積極推行村民自治。
共產黨員是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是村民心中文明的風向標。他們自覺在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移風易俗工作中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創作移風易俗三字經,“紅白喜,要簡單。禮太多,有壓力。宴太多,心很累。用有節,置有度。移風俗,改觀念……”?!拔矣X得錢這樣花更有意義?!惫伯a黨員羅品拿出準備請婚慶公司的5000多元錢,買了100件牛奶,送到五保老人、困難群眾手中;針對村民辦酒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陋習,適時開展“淳風美德潤瀏陽、文明辦酒倡新風”活動,通過黨員帶頭、寫入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等舉措,減輕了村民的負擔,得到村民的擁護與響應。
三、啟示與思考
啟示之一:建設幸福屋場要保持好原有風貌、本地特色。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之處,在建設過程中不要追求“千屋一面”,要引導他們順其自然。鄉村之美,或在農舍,或在環境,或在民風,或在人文;或兼而有之,或全部蘊含,可謂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特色。一村一韻,一村一生活,一村一境界,是最能打動人,也是最能吸引人的。
啟示之二:建設幸福屋場要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產業、富裕農民是幸福屋場建設的題中之義,把綠色、可持續發展作為選擇本地產業的出發點,無論是堅持手工制作,還是發展生態旅游,或者主打休閑農業,都要符合本地實際,能使村民受益。如,高坪鎮針對本地產苧麻,便引導本地屋場的村民種苧麻、織夏布,成立合作社、研發新產品,帶動村民脫貧致富?,F在當地家庭作坊出產的夏布衍生出200多種產品進入市場、遠銷海外,讓夏布這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來。
啟示之三:建設幸福屋場要尊重村民意愿,調動他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建設的主動性。村民是建設的主體,要堅持把廣泛發動群眾作為幸福屋場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制定規劃時要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村民的智慧,選擇產業時要發動村民反復討論形成共識達成一致,籌劃活動時要廣泛征求村民的意見,開展一些既能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要,又是村民喜聞樂見能參與的活動。(作者:劉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