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普通人投入一線志愿服務,社區值守、排查患者、清潔消殺、買藥送菜,緩解居民燃眉之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31日,全國參與疫情防控的注冊志愿者達到881萬人,志愿服務項目超過46萬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9億小時。
在疫情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危難關頭,共產黨員沖在最前面,全國 3900 多萬名黨員、干部戰斗在抗疫一線,1300 多萬名黨員參加志愿服務,近 400 名黨員、干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近日,中央文明辦負責同志在答記者問時介紹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各地志愿者的相關情況。
在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中,志愿服務活動廣泛開展,小紅帽、紅馬甲隨處可見,廣大志愿者踴躍參與,投身到疫情防控戰線的各個領域,各盡所能、各展所長,舍小家為大家、講奉獻勇擔當,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各地志愿者參與了許多方面的工作:
一是助力防疫教育引導。廣泛開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樣的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為社會輿論注入更多正能量。
二是參與疫情排查治理。積極配合基層組織做好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疫情排查、人員隔離、秩序維護等工作,極大緩解了抗疫人手缺乏的問題。
三是做好綜合服務保障。為一線奮戰的醫生護士、防控點值守人員、被隔離群眾以及相關醫療用品生產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保障和外圍服務。
四是提供專業技術支持。一大批具有醫學、心理咨詢、應急救援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在相關機構的統籌調配下,積極參與衛生防疫、心理輔導、救助救護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
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武漢啟動實施“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組織2萬多名志愿者,幫助全市800萬居家市民代購代送生活必需品,打通了民生保障“最后一百米”,成為精神文明建設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成功范例。
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彰顯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增強了廣大群眾共克時艱的信心和力量,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后如何更好發揮志愿服務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文明辦負責同志表示,疫情防控的實踐證明,志愿服務在協助黨委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上能夠發揮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認真總結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抓緊推進應急志愿服務體系建設。這項工作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類別、級別,可考慮探索建立中央、省、市、縣幾個層級的應急志愿服務指揮協調機制,強化統一指揮、統籌協調,加強溝通協調、信息共享,不斷提升應急狀態下志愿服務工作的組織動員力。針對各類突發重大災害、公共衛生事件,提前制定應對方案,完善規范化流程,明確力量調用、現場指揮、物資保障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志愿服務快速反應能力,確保服務過程科學安全有序。積極培育應急志愿服務專業組織和團隊,建立醫療、消防、救援、科技、心理疏導等各類專業志愿者隊伍,做好登記管理,加強培訓演練,完善調用機制,當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