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蘭(左)和社區志愿者。中國婦女報 強洪 攝
“在社區工作了19個年頭年,每天穿梭在社區的大街小巷,看到居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就感覺特別踏實,覺得自己做的這項工作非常偉大?!闭f起社區工作者的經歷,61歲的武漢市百步亭社區婦聯主席張青蘭一臉自豪:“社區工作接地氣,每次為居民們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p>
創立社區再就業巾幗家政服務站
記者了解到,從2000年起,百步亭社區建設突破了傳統的區-街-居委會管理型的行政體制,創辦了全國第一個不設街道辦事處的新型社區。社區組織內的政府職能部門的公務員、居民自治組織的干部、開發公司、物業公司等都作為社區工作者,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進行管理,共同為居民服務。
2001年,張青蘭到社區擔任婦聯副主席。當時正值國企下崗的大潮流,一上任,面對的就是社區下崗人員較多的居民群體。張青蘭經過走訪調研后發現,為了組織下崗女工再就業,社區里家政服務有很大市場。于是,她組織社區下崗工人組建了百步亭巾幗家政服務站。
這些姐妹下崗以后,因覺得曾經是國有企業的職工,現在做家政,抹不開面子。張青蘭就從改變下崗工人的思路入手,一家家上門說服做工作。隊員們上門做家政,張青蘭經常跟著去一起做,一方面積極了解家政人員的工作情況,一方面了解被服務家庭的實際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讓雙方都滿意。如今,百步亭巾幗家政服務站已經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常駐家政服務人員130多人、流動隊員6700多人、業務范圍覆蓋武漢三鎮的家政公司,幫助了無數下崗女工再就業。
19年來,張青蘭走遍了百步亭2萬多個家庭,與社區居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并連續18年組織策劃了“萬家宴”“元宵燈會”等品牌活動。
讓志愿者成為社區亮麗風景線
在百步亭社區,過去素不相識的人,只要一搬到這里,就如同住進了“熟人社區”,這里“小家”和睦,“大家”和諧。這和活躍在社區各個門棟的4萬多名社區志愿者息息相關。
在剛剛擔任文卉苑第一書記時,張青蘭了解到,文卉苑是社區集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為一體的武漢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之一,居住了近一萬多名居民。由于大量困難及特殊人群在文卉苑集中居住,該社區呈現低保戶多、獨居人員多、殘疾人多、特殊人員多以及就醫難、就業難、生活困難和陋習轉變難的“四多四難”狀況,社區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為此,張青蘭帶領社區黨員干部對居民的家庭情況進行走訪,社區工作人員全部與困難家庭結成幫護對子,解決各種矛盾問題10萬多件。文卉苑黨支部以文卉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為基礎,建立起文卉陽光家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并陸續投入正常運行,針對性地為居民群眾提供專業、細致、體貼的服務,并先后為150多名特殊人群找到了工作,而更多的居民則成為社區志愿者,活躍在社區各個志愿者隊伍中,義務為居民服務。
如今,在百步亭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生活著18萬多居民,這之中不到4個人就有1個志愿者。這4萬多注冊志愿者用自己的愛心和奉獻發揮著“末梢”“骨架”作用。
社區基層組織的孵化器
張青蘭在2018年12月之前,同時還兼任著社區幸福時代黨支部書記、文卉苑第一書記等數十個社區職務。19年來,她先后一手打造了百步亭文卉苑、現代城、悅秀苑等8個社區的基層組織。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形成了社區婦聯-九個居委會婦聯分會-24個苑區婦女小組-407個樓棟婦女管理員-1160名門棟婦女維權信息員的五級工作網絡。在轄區醫院、學校、商網、活動隊伍等都建立了婦女小組,實現區域化婦聯組織的全覆蓋。社區也形成了組織百步內覆蓋、問題百步內解決、矛盾百步內化解、活動百步內開展的“百步亭模式”。
2018年12月,61歲的張青蘭卸任兼任的幸福時代黨支部書記和文卉苑第一書記的職務,由她帶出的年輕人擔任。而她還將到武漢多個社區以及湖北鄂州等地社區,指導社區培育志愿者和孵化基層社區工作,將自己多年基層社區工作經驗傳授給更多的基層社區。(記者 強洪)
-
( 2018-11-20)
-
(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