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林立輝:
“土樓與法同行”志愿服務隊是活躍在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漳州南靖土樓群中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是司法為民的生動載體。他們把握時代脈博,創新一個個掌上平臺,從指尖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務;他們把群眾需求記入一本本民情賬本,從心靈為弱者點燃希望;他們把公正銘記在心,一次次爬山涉水,從親民司法讓法律有了溫度,成為群眾稱贊的“貼心人”。
一支身著紅馬甲的青年隊伍,穿梭于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南靖土樓景區的每個角落,宣講法律、勸導游客、提供咨詢、就地調處糾紛,只為景區“無訟”、旅游文明有序;他們爬山路、蹚溪水、進茶園、入竹林、蹲地頭進行送達、取證、調解、開庭,只為親民司法化解糾紛、社會安定穩定。他們是先后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法院先進集體、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的南靖縣人民法院土樓人民法庭“土樓與法同行”志愿服務隊。
“讓信息多跑腿,群眾少走路”,“掌上平臺”獲八方游客點贊
“這樣省事多了,感謝你們通過視頻讓我省去千里折騰?!苯饔慰完惸吃谝曨l上一個勁地感謝說。
這是土樓法庭志愿服務隊開發的QQ遠程視頻訴訟服務平臺調解辦結的一起糾紛案。春節期間,江西游客陳某自駕游土樓,與身在土樓的李某發生了買賣糾紛。由于案情并不復雜,法律關系簡單,證據充分,原被告雙方都愿意通過法庭QQ遠程視頻‘e端口’進行調解。
遠程視頻訴訟服務平臺的建立,來自于志愿者們經常碰到這樣一個“棘手”的事,外地游客在當地發生糾紛,往往遭遇返程后訴訟不便的“囧”境。為旅游不再“囧途”,方便外地游客快速調處糾紛,提升司法服務質量,土樓法庭“土樓與法同行”志愿服務隊借助互聯網,建立了遠程視頻訴訟服務平臺,外地游客足不出戶在家通過視頻辦理立案手續、調解、開庭。截至目前,“土樓與法同行”志愿服務隊開通的QQ遠程視頻“一站式掌上平臺”,已調解206件案件,送達法律文書258人次。
在每座南靖土樓的顯要處,都有一個二維碼。小小二維碼的背后,是一個集各類旅游糾紛、聯系法庭、片區法官、樓長調解員、立案、視頻調解等服務于一身的“掌上服務”平臺。游客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直通法庭二維碼”,就能獲得片區法官聯系電話以及法庭特邀樓長調解員電話。當地樓長或片區法官將第一時間為游客提供相應的幫助或處理糾紛?! ?/p>
“讓信息多跑腿,群眾少走路”的便利旅游服務大網,一站式服務、一體化運行、一攬子解決,為當事人提供了高效、優質的訴訟服務,贏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點贊,成為漳州法院司法為民20條措施之一。
排憂解難化解糾紛,用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
“不僅及時化解糾紛,還籌款救濟困難群眾,法庭是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我非常滿意?!蹦暇缚h書洋鎮下田治村黨支部書記簡茂忠深有體會地說道。
一次,下田治村村民簡某受同村肖某雇請拆除當地一墻體時發生倒塌,簡某被壓當場身亡,親屬將肖某起訴至土樓法庭。在區分過錯責任后,承辦法官先后10多次與肖某及其親屬溝通,最終促使肖某和墻體管理方一次性賠付19萬元。在辦案過程中,法庭也看到了原告方的家庭失去了主勞動力,生活困難。志愿者不僅把這一情況寫入“民情日記”,也真切行動起來發動籌款,給簡某家庭救濟了4萬元。
志愿服務隊還成立化解景區糾紛突擊隊,承擔著急、難、險、要化解任務。一游客未購票自行進入在景區村同學家游玩,酒后游泳溺亡引發賠償糾紛,土樓管委會請求糾紛突擊隊介入調解。面對死者70多位親屬一波又一波哭鬧、一次又一次扔礦泉水瓶的發泄,糾紛突擊隊法官忍著疲勞和饑餓,沉著應對,經過12個小時法律釋明、情緒疏導,終于促成人道救助協議,成功化解糾紛。
為維護景區的安定,給游客提供舒心的旅游環境,志愿服務隊聯合土樓志愿者驛站擴大了志愿者隊伍,20多名特邀樓長調解員、景區村調解員、村主干等加入進來,分由三名法官志愿者帶隊,服務三個片區。志愿者們穿梭于片區各個角落、勸導游客、發放維權宣傳單、服務國內外游客。志愿服務隊出臺《司法服務全域旅游十條措施》,與旅游局、市場監管、交警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如今景區法官工作室、“假日巡回法庭”、二維碼直通法庭等司法服務已全覆蓋5A級南靖景區,讓游客安全感永遠在司法服務區,實現土樓與法治同成長、同進步的建隊宗旨。
不遺余力做好民情服務,法中有情溫暖貼心
“庭長,這次慰問張阿姨物資款,我和李志鵬商量好了,由我們兩個來承擔?!?0后志愿者鄭國寶對黃庭長真誠地說;一旁李志鵬也說道:“這一‘民情任務’由我們兩個年青人認領?!?。
一次,鄭國寶和黃庭長去被告張某家送應訴材料,張某叔叔告訴他們,張某早已外出躲債多年,患腦血栓的母親多年臥病在床,生活由叔叔照顧。聽到這些情況,黃庭長囑咐鄭國寶把張阿姨情況記入“民情日記”。案件審結后,志愿者們籌集資金購買食物,想盡辦法給予張阿姨“法外幫助”,讓張阿姨感受到了法律的溫暖。
法外援助,不斷在70、80、90后的志愿者中傳承。志愿服務隊通過政府部門、企業、愛心人士等在南靖縣慈善總會建立了專項救助基金,每年關愛留守兒童、救助贍養、扶養、撫養、受害困難群眾等百余次。
“大爺、大媽,我們把最后這部分賠償款給你們送來了,你們收好??!”庭長和志愿者藍智清驅車30多公里,又步行了幾公里山路,終于將遲到的賠償款送到殘疾的當事人賴大爺手里。
一幕幕志愿服務在土樓法庭永不停歇。一次次上門,一筆筆救濟、一聲聲問候……?!懊袂槿沼洝崩锏姆詹粩啾挥涗洺伞懊袂橘~本”:服務對象、聯系方式、片區負責人、認領志愿者、服務方式和次數等等。賬賬為民、本本為公。一項項“民情任務”也不斷被一個個青年志愿者認領、銷號。(稿件由漳州市文明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