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是湖南省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血液傳染病科的一名護士。她工作14年來,貼心護理艾滋病患者,熱心志愿服務,幫患者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尊嚴,努力為防艾抗艾作貢獻,護理過的患者超過3000人。
張春英工作照。圖片由衡陽文明網提供
1991年,剛到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工作的第一天,我主動請纓到醫院工作量最大、職業暴露風險最高的急性傳染病科去工作。因為風險大,很多同事對這個科室避而遠之,年輕護士甚至以辭職的方式拒絕到這里上班,但我依然堅決地選擇了這里。2004年,我們醫院被確定為艾滋病定點收治醫院,正式成立血液傳染病科(艾滋病科),收治艾滋病患者。
那是一個“談艾色變”的年代,相比急性傳染病科,人們對艾滋病科更加恐懼,醫護人員幾乎無人敢試水。而這次又是我挑起大梁,協助醫院籌建艾滋病科,并擔任科室的護士長。隨著經驗技術的扎實積累,我的工作逐漸得心應手。
在住院部工作時,我帶領12人的護士團隊,最忙的時候要護理60—70名患者。病人一多,加班加點就是家常便飯,而我作為護士長,即使是休息日或公休假也挪不開身,幾乎全天扎在病房里。轉到科室門診后,工作變得相對輕松,但休息時間還是有限??剖矣幸婚g單獨的培訓室,每周三上午,我和同事輪流當講師,為大家講解艾滋病相關知識,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屬來聽課。為了方便大家能隨時找到我,我在醫院血液傳染病科室門口的標牌上寫下自己的手機號和微信號。白天在醫院工作,晚上在家回復病人的各種問題,甚至還要義務當病人的“心理醫生”。無論是工作還是參加公益活動,我都像對朋友一樣真誠地對待患者,這些年為患者寄藥品、化驗單,一年下來墊付的郵費有上千元。
張春英接受患者咨詢。圖片由衡陽文明網提供
艾滋病患者除了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從心理上給予他們幫助。我和同事發起并參與了“愛心家園”公益組織,與中國愛德基金會、衡陽市仁德關愛中心合作,定期舉辦培訓講座,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服藥及自我管理等知識。此外,我還與其他志愿者一起組織參與各種聯誼活動和家訪慰問活動,讓患者在活動中感受到同伴的鼓勵和醫務人員的關懷。胡先生曾是我的病人,在得知患病后,他一度感到十分絕望。我經常安慰鼓勵他,使他對生活重獲信心,最終得到康復?,F在他已經是一名志愿者,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經常在大街小巷宣傳戒毒。
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但我堅信,只要我們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就會走出心里的陰霾,過上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文字由衡陽文明網提供)
張春英義務講解艾滋病知識。圖片由衡陽文明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