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退役軍人中的楷模。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身先士卒,投身志愿服務,成為戰斗中“最能打的兵”。
田靈芝準備出車。
田靈芝和她的“愛心專車隊”
49歲的“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田靈芝,是我省首家為退役軍人服務的一體化專業服務機構——戎創營地創始人。
疫情發生后,田靈芝萌生了組建一個退役軍人服務隊的想法。她向武漢市江岸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遞交了請戰書,希望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愛心專車”服務。
2月24日晚10時,田靈芝接到“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安排后,立即在公眾號、微信群里發動招募退役軍人志愿者,不到20分鐘,人員就到位了。
這支隊伍共有8人,全是退役軍人、共產黨員,車輛均為私家車。隊員當中,軍齡最長的28年,最短的也有5年。年齡最大的石雄已經53歲,最小的退役士官張楓僅25歲。
2月25日,車隊承擔起運送由5名醫生、30名護士組成的海南省援鄂醫療人員任務。
從醫護人員駐地到漢口醫院約20公里,開車需20多分鐘,每天出車大概20余次,8名隊員無一缺崗,輪番上陣。
田靈芝說:“這些醫護人員真的太辛苦了,有的一上車就睡著了。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
徐普查收菜。
徐普查父子抗“疫”記
在黃岡市,有這么一對特殊的“父子兵”:父親徐普查是“全國模范退役軍人”、黃岡市消防支隊文員,兒子徐世超是現役軍人。
抗疫戰斗打響后,黃岡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第一時間向全市退役軍人發出倡議,徐普查帶著兒子報名“參戰”。
父子倆忙著聯系愛心企業家為黃岡捐防疫物資,沒想到自家的菜籃子早就空了。一天,他們就著花生米吃飯時,徐世超突然問道:“那些抗戰老兵、病殘退役軍人家里菜籃子又怎么樣了呢?要不問問他們缺菜不?”
徐普查放下碗筷,撥通了老兵毛忠良的電話,果然他家青菜早吃完了。毛忠良今年86歲,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退役老兵。疫情到來后,他怕麻煩單位,家里快揭不開鍋了都悶不出聲。
不能讓革命前輩餓肚子!父子倆開始四處打聽黃岡城區附近的蔬菜供應商,“黃岡退役軍人志愿隊”群里的老兵也紛紛幫忙打聽,聯系上路口鎮退役軍人劉文學,他一口答應負責送菜。
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兵,收到愛心菜后感嘆:“我們沒有被忘記!”
毛忠良老人作詩一首:退役老兵徐普查, 重大戰役都有他,且是父子齊上陣, 革命精神眾人夸。
孔慶平(右)帶領志愿者運送物資。
孔慶平與100多名“小紅帽”
1月25日,孔慶平接到通城縣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通知,有醫用援助物資到貨,需要安排人員卸貨。
他緊急發動全縣百余名“小紅帽”,協助配送急需的口罩、消毒液等醫用物資到各鄉鎮、各醫院。
孔慶平是通城縣小紅帽志愿者協會會長、湖北省模范退役軍人。疫情發生后,他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當全縣人民面對病毒疫情肆虐,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役軍人,我責無旁貸!”
2月14日,通城縣黨校、玉立酒店等“留觀點”啟用后,為保障隔離人員基本生活,孔慶平緊急招募一批后勤志愿者,成立小紅帽戰“疫”先鋒戰士防疫后勤保障部。
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踴躍報名參加,負責隔離人員的生活飲食、環境衛生、安全保障等后勤工作。無論是指揮部搬運醫療物資,同仁醫院愛心幫廚,還是“留觀點”后勤服務,他們始終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孔慶平帶領40多名志愿者返回工作崗位。他們又到城區雋水河進行為期5天的漂浮物清理、打撈,清運3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