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資料圖。施培琦 攝
“勿忘昨日苦難輝煌,無愧今日使命擔當,不負明日復興夢想?!泵慨斨驹钢v解完,說到這句結束語時,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志愿者沈潮涌總是一次又一次心潮澎湃。成為一名“黨的誕生地”志愿者,對他而言是一種幸運,更是生命中的一份榮光。1993年,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迎來了第一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20多年來,志愿服務工作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隊伍不斷擴大,類型不斷拓展,6833人次的志愿者在這一“紅色起點”提供了104459小時的志愿服務。來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們匯聚成這支“黨的誕生地”志愿者服務隊,用獨具特色的方式助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建設和守護,讓五彩志愿心迎風飛揚。
小講解員暑期為小伙伴提供講解服務。
益心向黨 用志愿服務守護紅色精神家園
2萬余字,一個月內背熟;278件展品,得如數家珍;15位一大代表生平,須倒背如流……一年前,63歲的沈潮涌作為志愿者正式站到了一大會址講解的“舞臺”。他不僅是一大會址在第一次對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中脫穎而出的首批人選,也不僅是這些獲選者中唯一超過60歲的“老大哥”,更是首批接受考評后第一位上崗的講解志愿者。
“我們現在位于展覽的序廳,序廳正中是大型浮雕《起點》,展現了出席中共一大的15位代表形象,背景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寓意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彪m然是一名講解新人,但沈潮涌很快就成為了志愿者中的“講解擔當”。退休前是一家國企黨委書記的他,充分運用自己的黨務工作經驗和黨史知識積累,把建黨故事講得栩栩如生,經常吸引大批觀眾駐足聆聽。
沈潮涌還把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融入到了講解中??釔墼u彈表演的他說,評彈是一種沒有布景道具的口頭語言藝術,講解也是。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把講解看作一個舞臺藝術,把每次講解都當成一次舞臺直播?!爱斘艺驹诩o念館內講解的時候,就仿佛站在舞臺上說書一樣,很自然地就會帶上情感,去說革命前輩們的故事。因為感情用進去了,參觀者自然就愛聽了?!?/p>
“像沈潮涌這樣通過社會招募的志愿者首批一共有54位,每一位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敝泄惨淮髸芳o念館副館長楊宇告訴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領導集體參觀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引領千千萬萬黨員群眾來黨的誕生地,探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8年,紀念館參觀接待量達到創紀錄的147萬人次。在接待量“井噴”式增長的形勢下,如何保證和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去年七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的誕生地”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首次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一石激起千層浪,館內的電話成了停不下來的咨詢熱線,經過近700人的首輪面談后,最終篩選了54名志愿者,走上志愿講解、宣誓教育、場館服務、活動執行等服務崗位。
“這些志愿者年齡各異、經歷不同,卻有著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有著相同的心愿——服務好每一位來上海瞻仰黨的誕生地的觀眾?!睏钣钫f。
向明中學志愿者講解員志愿服務感想。
共同成長 為詮釋初心提供全新注解
一年來,社會志愿者服務總時長超過1萬小時,接待服務觀眾逾150萬人次,有效緩解了紀念館的接待壓力,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為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提供新的注解。
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同時,這些志愿者們陪伴無數參觀者回望初心,也在每一次服務的過程中被磨練、被激勵、被感染,再度提升自我。
“最感動我的是上海印鈔廠一名1953年入黨的老奶奶,她問我是不是可以在這里重溫誓詞,從第一句‘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她的眼淚就開始往下掉,80字的入黨誓詞,她全程哭著念完?!蹦軌蛞娮C這樣的黨員情懷,王毅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陪伴一批又一批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他覺得特別光榮?!斑@也是我盡黨員義務的一種方式?!?/p>
來自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公司的總經理助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王毅是場館內的紅色“司儀”。出于黨組織來中共一大會址開展新黨員入黨宣誓、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的需求日益增長,紀念館精心設計了宣誓流程,規范宣誓禮儀,并邀請社會志愿者擔任紅色“司儀”,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以志愿者為主力軍的宣誓教育,成為“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每天不同身份的人在我身邊停留,不同的紅色故事在我耳邊傳揚,我不僅幫助了他們重溫誓詞,更在耳濡目染間深受啟發。對于把研究黨建黨史作為業余愛好的我來說,在這里服務,也給了我很多靈感和觸動?!蓖跻阏f,今年4月,他撰寫的一篇研究五四時期毛澤東思想特質的論文,光榮入選“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學術研討會,這是參與志愿服務收獲的最珍貴的禮物。
在一大會址,王毅和志愿者們還有很多意外的收獲,《點亮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文物史料展》《日出東方——近代上海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展》……臨時展廳不間斷舉辦的展覽,讓志愿者們大飽眼福,通過這些展覽的學習,他們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升境界,更為自己的志愿服務增添了新的力量。
通過志愿者工作發揮一大會址育人作用的不僅于此。楊宇介紹,紀念館按照合作共建、互利共贏的原則,與相關學校、部隊加強合作,選拔優秀志愿者,使中共一大會址的志愿服務平臺成為不同單位共享的“育人平臺”。多年來,紀念館從同濟大學、向明中學、盧灣區第一中心小學、武警執勤四支隊十中隊等學校和部隊吸納了數以千計的志愿者,其中有不少青少年通過學習、鍛煉、實踐,成長為優秀的志愿者和專業人才。今年,館方還充分利用一大會址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資源,精心設計研學案例,策劃開展了“話說一大:聽00后講建黨故事”研學項目,引導青少年開展研究性學習,受到廣泛歡迎。
武警志愿者李高俊在為觀眾講解。
薪火相傳 將一大精神送到西部
“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再到送西部,我和一大會址已經結下了11年的志愿者情緣?!?今年27歲的青年黨員張桁嘉,是一大會址的一名資深志愿者。十多年前在向明中學讀高中的他報名成為了這里的志愿者,“連續三個晚上的八點到十二點,我坐在家里的廚房,背下了兩萬多次的講解稿,那些夜晚我至今清晰記得?!?/p>
令張桁嘉記憶猶新的還有自己的第一次講解。2009年大年三十,他接待了一個50人的大團,半小時的講解結束后,張桁嘉發現手心、后背都是汗,“不完美,有結巴,有口誤,還有幾秒忘詞。但幾乎每一位觀眾都緊緊跟著我,耐心聽我介紹,不時點頭,微笑著鼓勵我?!睆堣旒握f,這種成就感支持著他完成了為期一年的志愿服務工作,沒有一次遲到早退。
對張桁嘉來說,為別人講解的同時,自己也有新的感悟?!爸拔抑恢肋@個地方很神圣、我們黨很偉大,一年后我知道了為什么神圣與偉大?!?011年,高三的他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考入同濟大學后,他牽頭組織同濟的學生志愿者來一大會址服務。大學畢業,成績優異的他又通過“青儲計劃”留校成為專職輔導員。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發現大家對黨史的了解并不多。于是,由他牽線,自己所在的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與一大會址簽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建協議,聯合培養志愿講解員,讓志愿者精神薪火相傳。
培養一名講解員并不容易,從背講解稿,到現場跟學,再到試講,每一關都很考驗人。但張桁嘉的努力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截至2018年底,學院已向一大會址輸送了23名志愿講解員,提供講解服務近350批次,曾先后為復旦、北師大、西安交大等兄弟院校提供講解,創建出“學生講黨史,學生聽黨史”的全新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人才送出去,資源引進來。2014年和2016年,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與一大會址先后將“中國共產黨創建史圖片展”和“黨的搖籃·光榮城市”紀念建黨95周年主題巡展引入同濟進行展覽。張桁嘉和他的團隊為此忙前忙后。
張桁嘉還帶著他的團隊“走出了上?!?。2018年7月1日,由一大會址、同濟大學和西藏農牧學院共同主辦的“不忘初心——‘偉大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圖片展”在西藏農牧學院開幕,這是圖片展首次在西藏展出?!敖衲?,希望能把中共一大主題展覽送到新疆?!睆堣旒诬P躇滿志。
志愿者在為觀眾服務。
服務升級 從規劃化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型
對于中共一大會址十多年來在實踐中形成的志愿服務工作“秘訣”,楊宇副館長將之概括為有尺度的管理制度、有深度的崗位設置、有溫度的服務舉措。而這,也是上海眾多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學雷鋒志愿服務正在從規?;l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型升級,在全社會營造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的良好風尚,塑造上海精神文明建設的靚麗風景和響亮品牌?!鄙虾J形拿鬓k志愿服務工作處副處長俞偉表示,截止2019年6月底,通過與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對接的“上海志愿者網”實名注冊的志愿者達415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過17%,提前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目標。全市志愿服務組織達2.3萬多個,其中市志愿者協會直屬總隊達120多支,發布志愿服務項目25萬多個。
俞偉介紹,上海正在著力構建五大體系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內涵式發展,包括完善組織運行體系、制度保障體系、能力建設體系、民生服務體系、文化涵育體系,“希望在完善的體系保障下,孵化培育出更多可敬可佩的志愿者隊伍,共同構筑溫暖人心的城市志愿文化風景線?!保ㄓ浾?陳詩松)